福州新聞網2月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實習生 陳淵 通訊員 彭輝)商貿産業蓬勃發展,康養産業表現突出,鼓樓區服務業綜改取得新成效。日前,國家發改委公佈《“十二五”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區域評估情況的報告》,鼓樓區作為全國十大“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區域之一,在本次評估中進入第一方陣,位列第四。
鼓樓區自2016年獲批“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區域以來,全力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新興業態發展、産業載體升級、服務環境優化,走出了一條省會核心城區産業轉型發展之路。
凸顯特色 打造服務業示範典型
一直以來,鼓樓區都按照凸顯特色的思路,打造新時代樓宇經濟升級版、創建特色小鎮、建設區域文化傳播中心和提升養老服務水準,樹起服務業示範典型。
面對“三個如何”的時代命題,鼓樓區在服務業綜改中不斷提升健康養老服務水準,在“家門口”健康養老成為老人們的福音。鼓樓區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街鎮全覆蓋、健康養老設施100%社會化運營,建成10個五星級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植入“互聯網+”形成“15分鐘健康養老服務圈”。鼓樓區探索形成的“三重三化三精”健康養老服務工作模式,獲評全國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
在樓宇鱗次櫛比的鼓樓,樓宇經濟是經濟的主要支撐。近年來,鼓樓區制定實施了福建省地方標準《樓宇經濟公共服務規範》,填補了國內樓宇經濟公共服務標準的空白。2018年,鼓樓分類啟動樓宇經濟提升工作,建立了“區-街-樓-企”四級垂直管理體系和“一樓八員”服務體系。目前,鼓樓稅收超千萬元樓宇118座、億元樓宇25座。
作為閩都文化的核心區,鼓樓區利用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持續推動芍園壹號、福大怡山文創園、唯美客文創聚落、軟體園動漫二期等文創産業做大做強。目前,鼓樓區文化産業主營收入居全市首位。此外,鼓樓區還加快省級鼓樓金牛“互聯網+”小鎮規劃建設,推進以“互聯網+現代服務業”業態為特徵的新商業新零售街區建設。
多方探索 打破服務業發展瓶頸
部分行業統計困難、群眾消費需求多元化、新型産業園區剛起步、金融産業發展緩慢……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瓶頸性問題,如何突破?鼓樓區有一套。
為滿足群眾多元化消費需求,昔日傳統商貿強區的鼓樓以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動能,引進了“超級物種”“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新業態企業,引導商貿企業應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實體零售創新轉型。
鼓樓區大力探索民營園區運營管理新模式的動作備受業內關注,金牛山互聯網産業園就是焦點之一。通過政府牽頭,提供租賃擔保、招商審核等服務,園區引入第三方銀行“租賃貸”産品。按照團租模式與項目業主簽訂中長期租賃合同,入駐園區企業租金大大低於市場價,形成政府引導産業發展、企業降低租金成本、項目業主迅速回籠資金等多方共贏的良性格局。
另一個産業聚集的園區——福州軟體園正重點打造現代新型金融服務的金融“微中心”:軟體園數字産業基金大廈。鼓樓區實施“資本+産業”戰略,依託基金公共服務平臺、企業加速上市平臺、基金加速平臺、資本對接平臺和人才對接平臺等五大平臺,優化數字産業發展的創新氛圍、投融資環境和政策環境,吸引優秀産業公司和人才入駐。目前入駐基金50家,投資規模239億元,形成了金融産業新的增長極。
針對轄區統計制度外的行業難納統問題,鼓樓區採用“政府主導、專業統計機構執行”的方式,打破單一部門數據採集模式,積極推進服務業統計省級試點區建設,進一步摸清服務業“家底”。
創新突圍 推動服務業向高端邁進
先行先試、創新突破是發展的關鍵。鼓樓區將創新作為推動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推進器,緊抓綜改示範典型機遇,打造高端專業機構集聚區、區域高端消費中心和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隨著大東街口商圈提升改造完成,煥發新生的傳統商圈上演“王者歸來”。鼓樓區在東街口建成全市首個立體智慧商圈,引入智慧交通引導、移動支付、商圈APP、微信公眾號和大數據分析等應用。“東街口嘉年華”、“歡樂鬧元宵”、“達明美食街”開街、第一屆天下碼商大會等系列活動演繹一城繁華。培育新華都自由人、東百中心“噹噹閱界”主題書店等“零售+健身”“零售+閱讀”等新體驗業態的同時,推動商旅文融合發展,擴大“三坊七巷、都市溫泉”兩張名片效應,使旅遊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借助轄區知識密集、人才集聚資源優勢,鼓樓區鼓勵發展會計、管理諮詢等重點行業,引進了經緯行動東南區域總部等商務服務業龍頭企業。鼓樓區還創新出臺區級總部企業優惠政策,吸引華為雲創新服務中心等國內外優質企業紛至遝來,全區擁有市級總部企業26家,數量位居全市首位。
福州軟體園、高新區洪山園等園區的聯動發展,帶來創新人才、高成長企業、創投資本等為一體的“海西矽谷”“高精尖智”産業發展高地崛起。鼓樓大力引進新型研發機構,促進企業向創新高新方向發展,同時積極培育雙創支撐平臺,成立首家省級眾創空間協會,榮獲“福州市創業創新示範中心”稱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