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泉州補齊民生短板 四心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感

2019-02-12 10:36:27|來源:泉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為深入落實《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補齊民生短板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我市推出“四心工程”,狠抓民生領域改革,補齊社會事業發展短板,努力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四心工程”推出一年多來,取得一系列實效。□記者 蔡紫旻

  教育舒心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5%

  實施教育舒心工程,重點解決教育總量不足、品質不高、城鄉不均衡問題,以期高品質普及15年基本教育,各項主要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為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去年我市新增公辦學位1.1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5%,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服務縣域全覆蓋。

  為了推動全市中小學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我市新增中小學學位1萬個,179所中小學通過“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市級評估,省級義務教育教改示範性建設學校達39所,基本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規劃。

  衛生與健康暖心

  13種大病報銷比例在99%以上

  實施衛生與健康暖心工程,主要是突出保基本、強基層、大健康,重點解決全市醫療衛生資源的供需矛盾,讓群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

  “病有良醫”首先要在硬體上“自我加壓”。針對我市醫療機構床位短缺的問題,我市擬將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從“十三五”規劃的5.3張,提高到5.86張。去年,市婦産醫院一期開診,老年醫院完工,新增床位2550張。

  醫療機構軟體上的“暖心”變化,同樣引人注目。通過組建市第一醫院醫療集團,在石獅、永春、德化試點建設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我市所有三級醫院建立了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同時,我市繼續深化全民參保計劃,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住院實報比例分別達75.47%、54.41%,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提高近9個百分點,醫療救助對象救助比例由原來8%左右提高到14%,13種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提高到99%以上,較大緩解了大病患者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養老貼心

  新增養老床位數3840張

  通過實施養老貼心工程,我市著手優先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面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融合發展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去年,全市新增養老床位數3840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4.2張,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全覆蓋。街道和重點鄉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成46所,覆蓋率已接近七成。同時,建成農村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1180所,覆蓋全市57.4%的行政村。

  突出市場化運營,我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培養孵化專業化服務組織,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實施“互聯網+智慧養老”,探索養老新模式,15萬名老年人受益。

  醫養深度融合,也讓更多老年人受益。目前,全市有15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服務場所;41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家庭醫生,滿足了“小病在社區衛生院治療”。

  民生基礎設施安心

  構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

  實施民生基礎設施安心工程,突出的是“擴容提質”,堅持規劃統籌、適度超前,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增強城鄉綜合承載能力,讓人民享受美好生活。

  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令百姓出行更加便捷。福廈客專、興泉鐵路、泉廈漳城市聯盟路、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等加快推進,泉州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投用,我市“快進快出、互聯互通”區域交通網正在持續升級。通過構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藍”、社區巴士“小白”、自行車“小黃人”等“多彩交通”。

  不僅如此,民生基礎設施安心工程的實施,讓城市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加優美。我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批重難點項目順利完工,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流域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達到了97.1%。

  在傾力實施“四心工程”過程中,城市的文化也變得更加相容並包。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加速古城提質、新城集聚,海絲基因在全域綻放。而通過深化全國農村移風易俗工作試點,實施“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務,去年我市建成“百姓書房”73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24個。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