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專家首次披露福建考古新發現

2019-02-22 15:12:17|來源:福州晚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文史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專家首次披露福建考古新發現

  榕山遺址中犁溝的痕跡。

【文史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專家首次披露福建考古新發現

  赤塘山考古中出土的商代晚期器具。

【文史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專家首次披露福建考古新發現

  仙女山墓地中的隨葬品——燭臺。

  燭臺、犁溝圖片由廈門考古實習隊提供

  近段時間搶救性發掘的閩侯赤塘山墓葬群情況如何,眾多古墓有多少逃過盜挖?海壇海峽深海之下,古沉船如何一個個被發現?平潭榕山遺址裏,距今約3000年的壕溝有何作用?平潭仙女山南北朝墓葬的精美燭臺長啥樣?

  昨日,2018年度考古工作彙報會在福建博物院舉行,省內考古專家們彙報了去年主要的考古調查、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其中不少內容係首次披露。

  赤塘山發掘古墓 大部分遭盜挖

  記者獲悉,去年11月起,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隊聯合組隊,開展了赤塘山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

  赤塘山遺址位於閩侯上街鎮上街村,面積約239000平方米。此次考古,已發掘商周土坑墓10座,六朝至唐磚室墓32座,唐代土坑墓2座,出土商周器物26件,六朝至唐器物136件。

  其中,商周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墓,葬具及人骨均已無存,不過出土較多可復原陶器和原始青瓷器,為閩江下游地區青銅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珍貴資料。

  數量較多的六朝至唐墓葬群中,初步統計東晉墓有13座,南朝墓12座,唐代墓7座。可令人心痛的是,其中29座有被盜挖的現象,不少盜洞內還留有礦泉水瓶。

  記者了解到,在沒被盜挖的一些東晉時期墓葬中,出土了發釵、紡綸、剪刀、痰盂、盤口壺等隨葬品。而在南朝和唐朝墓葬中,豐富多樣的墓磚紋飾是一看點:南朝墓葬墓磚紋飾多為篦梳紋、變體錢紋、動物紋,到了唐朝墓磚紋飾,篦梳紋消失,以錢紋、蓮瓣紋、魚紋為主。

  有趣的是,唐代還有兩座土坑墓,墓內都有碩大的缸,大缸內曾經裝著什麼,還有待考古專家揭秘。

  據了解,六朝至唐墓葬群的發現,對研究福州地區這段時期的喪葬風俗,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可成為今後閩江下游六朝到唐墓葬的斷代尺規。

  仙女山磚室墓 5件青瓷器保存完好

  在平潭,去年考古方面也有重大發現。

  去年9月27日開始,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聞捷帶領廈門考古實習隊,住進了平潭考古基地,開始田野考古實習。

  在平潭榕山遺址,他們和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一處距今約3000年的聚落遺址,發掘面積約800平方米,發掘出包括房址、水井、墓葬、堆石等30處遺跡。“從房址分析,當時的房屋為幹欄式,目前確認兩座是圓形,一座方形。”張聞捷介紹,考古隊還在遺址的北部發現了一道十分清晰的犁溝,判斷是宋元時期的遺跡,“平潭島上的人當時種植什麼作物呢?我們已將犁溝裏的植硅體樣品送實驗室,這樣或許能知道答案。”

  此外,他們還在發掘區西南角發現一處壕溝,走向大致環繞聚落遺址。“從地形等推測,這可能是村落裏用來防洪、排水、防禦野獸的。”張聞捷説。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中旬,師生們還在不遠處的仙女山,搶救性清理髮掘了一座距今1500年左右的磚室墓。這是平潭考古史上首次發現南北朝時期的墓葬遺址,意義重大。墓葬中出土的6件隨葬品,除了剪刀外,5件青瓷器均保存完好,造型精美。

  昨天在彙報會上,張聞捷首次曬出了這5件隨葬品的照片,包括四係罐、盤口壺、雙係罐、蓮花口燈臺、燭臺。

  “榕山遺址揭示了約3000年前佈局清晰、結構完整的聚落遺址,這對了解當地先民歷史、探討南島語族的遷徙以及完善當地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而仙女山墓地的發掘,填補了平潭該歷史時期考古的空白。”張聞捷介紹。

  平潭水下考古 發現10多處疑似沉船

  除了陸地上的考古,記者了解到,平潭水下考古也有新成績。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羊澤林介紹,2018年海壇海峽水下考古調查實踐了區域系統調查方法。

  “這是在某一區域內開展全覆蓋式調查,以全面、系統地記錄調查區域內遺跡、遺物分佈情況為主要目標,以聚落形態研究為目的的考古調查方法。”羊澤林介紹,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開展水下考古工作以來,主要採用依靠漁民和潛水員等指引,以發現沉船為主要目的的點狀水下考古調查方法,這種早期方法很被動。所以,去年5月份開始,他們在海壇海峽實踐了“主動式”的區域系統調查方法。

  “這次水下調查主要集中在大練島南側4號海域,通過多波束、側掃聲吶掃測。在淺地層聲吶發現疑點9處,側掃聲吶發現疑點10處。”羊澤林介紹,疑點處的圖像不少呈船狀物體,可以判斷可能是古代沉船,根據這些疑點,下一步將一個個進行水下摸排探查。

  白頭山遺址發現 旱作農業證據

  昨日的彙報會,還透露了位於閩侯縣荊溪鎮的白頭山遺址發掘的新進展。

  2018年4月至7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隊聯合組隊,在閩侯二橋項目涉及白頭山遺址範圍內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考古發現,至少從距今5500年~5000年開始,一直到商周時期,這裡都有史前人類活動,是一處延續時間較長的聚落遺址,這對於了解閩江下游地區文化的發展和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曇石山文化的三個層位發現了7粒黍子稃殼植硅體,這是首次在閩江下游遺址的曇石山文化層中發現旱作農業的成分,也是該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旱作農業的證據,為水稻和黍粟向東南沿海地區的傳播提供了新的線索。”福州市文物考古隊蔡喜鵬介紹。

  冶山路一側工地 發現漢宋時期建築臺基

  彙報會還透露了鼓樓區冶山路一側——省林業局工地考古調查勘探工作進展。

  2018年10月到12月,考古隊在此開展實地考古調查勘探,主要收穫是發現漢代和宋代兩個時期的建築臺基。

  據了解,漢代臺基雖然後期破壞嚴重,但在西南部發現一柱礎石,同時在其附近幾平方米的地方出土了瓦當5件,不僅證明了這裡是漢冶城宮殿區的一部分,而且由於南臨歐冶池,它可能是宮殿的更中心區。

  而宋代臺基西側溝內殘存一石木建築基礎,加上溝內出土了大量當時人們使用的生活用品,足以證明當時福州經濟的繁榮。(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實習生 程婷婷/文 記者 楊勇/攝)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