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盜30多年的楹聯保存完好
泉州網3月28日(記者 陳明華 蘇凱芳 通訊員 吳朝燁 實習生 王美 文/圖)“雲飄繞剎雲覆剎內豈繞得通宇皆雲 雪往憑欄雪堆欄外尚憑依渾身是雪”,日前,這副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題贈德化戴雲寺的古樸木刻楹聯,在失竊30多年後,機緣巧合,終於物歸原主。這副對聯能夠重回戴雲寺,還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2.6米高木刻楹聯重回古剎
“咚咚咚”,伴隨著鐘磬齊鳴,梵音大作,位於德化縣赤水鎮的深山古剎——戴雲寺熱鬧非凡。3月25日,對於戴雲寺來説,是個特殊的日子。在眾多香客及工作人員的注目下,紅布飄落,一對古樸的木刻楹聯緩緩呈現。這副木刻楹聯為紅底黑字,單塊高2.6米,寬23釐米,落款“白毫庵居士瑞圖書”。
“今日寶聯重歸,實在可喜可賀!”這對古樸的木刻楹聯被放置在大殿兩旁,在場僧眾紛紛感慨。
“聽村裏一些老人説,這對聯是30多年前寺裏失竊的。”戴雲村黨支部書記陳文慶説,“木刻對聯被人盜走,後來翻修寺廟時,只能在石柱子上描金刻下這副對聯。”
“今天它回家了,對我們戴雲寺來説是件極大的好事,並希望這種文物的回歸善舉會越來越多。”陳文慶表示。
當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明良和德化陶瓷文化人莊曉陽兩人還分別向戴雲寺捐贈自己創作的陶瓷作品,讓信眾在遊覽戴雲寺的同時,能進一步領略德化白瓷的魅力。
機緣巧合被德化市民購得
這副楹聯能重歸戴雲寺,也是機緣巧合。
據捐贈人莊曉陽介紹,去年11月份,他在泉州古玩市場發現這副張瑞圖的楹聯,非常喜歡,就買回家細細品味。前段時間,他到戴雲寺遊覽時,意外發現寺內石柱上所題的對聯與他收藏的那對古聯一模一樣,心生驚奇,於是就向寺內人員及戴雲村一些老人了解情況。這一問非同小可,他發現,自己手上的這副古聯正是戴雲寺30多年前失竊的。他決定物歸原主,將古楹聯捐贈給戴雲寺。
“讓它回到戴雲寺這座千年古剎,是這副對聯的最好去處,既算作公益,也有利於文物保護。”莊曉陽説。
見證高僧與大書法家情誼
據介紹,這副楹聯乃明朝末年漳州高僧、圓朗法師主持重修戴雲寺時,張瑞圖題贈。圓朗法師字心雪,這副珍貴的對聯正是張瑞圖與圓朗法師的友誼見證。當年,圓朗法師雲遊戴雲山,見名山依舊在,名寺卻破損難堪,寺政荒蕪,遂傾私囊,廣化善緣,將戴雲寺修葺一新。戴雲寺遂成為圓朗法師駐錫弘揚佛法之所。後來,圓朗法師還把修繕戴雲寺節余之資在寺東闢地肇建“靈雲室”,法師圓寂後就葬于現“靈雲室”舊址附近。
“雲飄繞剎雲覆剎內豈繞得通宇皆雲 雪往憑欄雪堆欄外尚憑依渾身是雪”,細細想來也是如此,上聯説“雲”,下聯論“雪”,豈非言指“戴雲”“心雪”?據介紹,戴雲寺內目前尚存有張瑞圖題刻的“豪余精舍”殘匾和部分殘缺的木刻楹聯,雖因年代久遠,木料表面腐蝕嚴重,油漆大部分斑駁脫落,但字跡和印章落款仍清晰可辨。
張瑞圖乃明代大書法家,晉江人,字長公、無畫,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鐘齊名,有“南張北董”之稱。張瑞圖又擅山水畫,傚法元代黃公望,作品傳世極少。張瑞圖晚年仕途失意,看破紅塵,悠遊泉屬各地,忘情山水,曾經遊歷德化戴雲山區各處佛寺,留下墨寶。在戴雲山腹地的虎賁岩寺後山,也有一方斗大行楷“白雪”的摩崖石刻,落款“瑞圖”。石刻深藏在幽暗的野徑密林裏,字體飄逸,蒼勁有力,雖然年代久遠,保存完好未風化,可見張瑞圖與德化淵源之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