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三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正式公佈

2019-04-02 14:29:30|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榕三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公佈 涉及螺洲鎮、林浦村及陽岐村 將分類打造凸顯特色文化

【要聞】【福州】【移動版】【滾動新聞】【Chinanews帶圖】福州三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正式公佈

  林浦村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 孫漫

  日前,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福州市陽岐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福州市螺洲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福州市林浦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經專家評審、社會公示後,已獲省政府批復,規劃成果正式公佈。

  位於倉山區的陽岐、林浦、螺洲這3個村鎮,是我省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中,林浦村將以南宋遺風和尚書文化為主要特色,陽岐村則彰顯嚴復人文文化,螺洲鎮將建成我市南片區的文化旅遊集散地。

  林浦村:彰顯南宋遺風體現尚書文化

  按保護規劃方案,林浦村規劃範圍以濂江、獅山、福濂、紹岐4個行政村為基準,面積290.42公頃規劃範圍中,71.17公頃為保護範圍,西至西部規劃路及跨浦下河橋,北至南江濱東大道南側紅線,東至三環路,南至福廈高速公路連接線和林浦路。其中,核心保護區為東至紹岐泰山宮、黃氏宗祠、禦道碑、後街林宅、太保亭一線,南至林橋,西至林浦溪東岸,北至浦下河南岸、紹岐老街沿線,面積20.72公頃。

  在定位上,林浦村以南宋遺風和尚書文化為主要特色,將打造成居住、文化、商業、旅遊、休閒等多元功能複合的千年曆史文化名村,還將成為融入周邊區域的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相得益彰的重要人文節點。

  在空間結構上,林浦村規劃形成“一帶兩軸一環、一心四組團”的空間結構。其中,“一帶”指浦下河濱水風情帶,“兩軸”指林浦古街傳統商業軸、規劃主路特色商業軸,“一環”指林浦河及其濱水綠帶、三環輔路防護綠帶構成的綠環,還包括依託泰山宮、濂江書院、南宋文化展示館及遊客服務中心主入口綜合中心的“一心”和3個以居住功能為主導的組團、1個以商業等旅遊服務配套功能為主導的組團。

  陽岐村:彰顯嚴復人文文化及山水特徵

  陽岐村規劃範圍東至齊安路、六鳳村界,南至烏龍江邊,西至灣邊大橋,北至臺嶼路、陽岐路、盤嶼路,總面積286.6公頃。保護範圍東至木排江以東規劃支路,南至防洪堤,西至灣邊大橋,北至嚴復墓北側、臺嶼路及三環路一線,面積為103.1公頃。其中,東至玉屏山莊以東村道,南至規劃木排江北岸一線,西至陽岐小學西側村道,北至陽岐小學南側村道及下岐村口一線劃為核心保護範圍,面積12.8公頃。

  該村將以嚴復故里為核心,體現陽岐村“三水九山綴五村”的山水格局,形成以彰顯嚴復人文文化和山水特徵、延續村莊生産生活為核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特色地區。

  在保護結構上,陽岐村會形成保護山、田、江環抱的“三帶繞一核”的歷史文化特色空間骨架。其中,“一核”指上岐、下岐傳統風貌建築集中區的名村核心保護範圍;“三帶”分別指濱江歷史風貌帶、陽岐河文化景觀帶、木排江自然景觀帶。在核心上則形成“十字串三心”的核心保護結構。其中,“十字”指陽岐河及其兩岸,直街及兩側街鋪;“三心”分別指嚴復故居周邊地區、玉屏山莊原範圍、尚書祖廟及周邊地區。

  螺洲鎮:福州南片區文化旅遊集散地

  方案顯示,螺洲鎮的規劃範圍為整個螺洲鎮域,總面積466.63公頃。歷史鎮區範圍主要包括店前村、吳厝村、洲尾村,規劃面積66.09公頃。核心保護區東至螺洲河西岸,西至天后宮、布政使宅西側巷道,南至烏龍江岸線,北至螺洲鎮政府、吳石故居、孔廟、吳厝清代民居、螺洲街,面積約30.53公頃。

  在定位上,螺洲鎮將建設為福州南片區的文化旅遊集散地,形成集活態居住、遺存展示、文化體驗、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名鎮。

  眼下,螺洲鎮正圍繞“一軸、兩帶、四片”的功能結構加速建設。其中,“一軸”即螺洲古鎮歷史商業主軸線,“兩帶”為沿烏龍江濱水景觀帶(濱水休閒展示軸)和串聯店前村、吳厝村和洲尾村的歷史街巷(螺洲街文化展示軸),同時包括核心文化展示區、溫泉度假旅遊區、特色文化展示區、生態涵養區等四大片區。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