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海治理 以協作通“經脈”
九龍江漳州市區段呈現碧水藍天。
星羅棋佈的江河湖海,擁有的不僅是資源,還可能有污染;跨越市界的江海治理,檢驗的不僅是魄力,更是智慧。近年來,廈門、漳州、龍岩三地攜手合作,逐步加強對江海湖泊的污染治理。
探索跨界治污,有哪些突破?一泓清水,呼喚怎樣的聯動機制?記者行走廈漳龍交界處,看到了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另一個側面。
上下聯動,破解區域藩籬
九龍江是福建省僅次於閩江的第二大河流,流經龍岩、漳州、廈門三地的13個縣(市、區),流域面積1.4萬多平方公里,是哺育閩西南人民的母親河。廈漳跨海大橋下,正是九龍江與廈門灣海域交界處。奔騰不息的九龍江從北溪、西溪、南溪匯集到這裡,蜿蜒流入大海。
3月31日,記者徒步來到這裡。江水清澈如碧玉,江面上偶爾漂浮著幾株小草。6個海漂垃圾實時監控點默默“注視”入海口,夜以繼日地收集、匯總、分析海漂垃圾的統計數據,尋找其中的規律。
龍海市港尾鎮與廈門灣隔海相望。港尾鎮的河道義務監督員江毅智回憶,早些年由於沿岸居民缺乏環保意識,九龍江及廈金海域常有一些漂浮物。為此,兩地百姓也曾互相責怪。
直至6年前,廈門、漳州、龍岩三設區市人大常委會分別通過《廈門、漳州、龍岩三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九龍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共同決定》,三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治水行動。漳州市生態環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長佔國兵介紹,上中下游三座城市堅守“九龍一條江,上下一盤棋”思想,齊心協力共管、共建、共享,共同推進流域生態環境改善、生態産業發展、生態文明進步。
其中,龍岩市採取根治養殖業污染、整頓工業污染、整治污水處理、修復生態等四項有力舉措。漳州市在實施九龍江流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的基礎上,將沿江商品林納入生態公益林保護,做好重點區域造林綠化和樹種結構調整,以形成良好的水源涵養林帶。廈門市則為上中游整治提供資金、技術保障。
“如果再不攜手合作,三地都無法突破治水天花板。”佔國兵説,此後,三地的治水對象不再局限于各自境內的水域,嘗試打破區域藩籬,完善生態環境部門的聯合巡查、聯合檢測、聯合治理“三聯合”聯動監督制度,聯合清查排污行為。
“以前總有村民喜歡圖方便,就為了少走幾步路,直接往河道裏倒垃圾。”江毅智説,自從有了聯動監督制度,有人巡查,有人勸導,村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有了很大提升。
“水是流動的,污染物是漂動的,江海不能分段治。開展聯防聯治以來,交界水域的漂浮物基本消滅了。九龍江入海口早期曾出現劣Ⅴ類水,從2018年開始,九龍江水質全年達到Ⅲ類。”在佔國兵看來,如今清澈的江海,得益於上中下游攜手共治。治水一體化的有益嘗試也為更大範圍的閩西南協同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科研領頭,開出“體檢報告單”
漳州市地處九龍江中段,在母親河保衛戰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除了聯動監督,如何才能深度治理江海?
2017年,漳州市出臺《九龍江—廈門灣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工作方案(2017—2020)》。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受委託,對九龍江—廈門灣的污染物進行調查、研究、溯源,開出“體檢報告單”。
以問題為導向,漳州列出流域主要問題清單,全力以赴推進河道清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黑臭水體整治、流域綜合治理和江河、海漂垃圾集中整治。
“用科研方式調研,再用行政方法落地實施。”佔國兵説,與此同時,廈漳兩地聯手在北溪引水口建立3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對北溪飲水龍海段6.38公里明渠段飲用水源保護和長泰龍津溪、馬洋溪水質情況開展月巡查,並及時向龍海市和長泰縣生態環境局反饋巡查情況。
調研顯示,龍海市雙第華僑農場九九坑溪段河床裸露、河道狹窄,水體流動性差,水質為劣Ⅴ類。“這條河恐怕有30年沒清淤了。經過測量,河底淤泥的平均厚度達到1米。河床抬高了,導致河道防洪斷面過小,無法滿足上游來水及片區雨季徑流的行洪需求。”雙第華僑農場場長黃茂存介紹,為改變狀況,他們規劃建設了長10公里的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其中,河床清淤障礙0.96萬平方米,生態堤防護岸4.38公里,新建截污工程一體化設施7套。項目建成後,九九坑溪段的水質已提升為Ⅲ類。
在九龍江西溪“一條龍”榜山段河道旁,數臺挖掘機往返奔忙,挖掘、清運淤泥。該河道長4.65公里,流經榜山鎮8個村莊。龍海市榜山鎮黨委書記陳雙全告訴記者,他們發現文苑村支幹渠有700多米存在河床較窄、淤積物較多、附近村民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發現問題後,當地快速完成清淤整治行動。
“龍海市運用衛星地圖對主要河流進行定點定位,設立42個斷面水質監測點。”龍海市水利局局長郭小輝表示,他們還聘請第三方水質監測機構,以每月1次的頻率進行取樣檢測,並形成水質檢測報告,督促相關部門落實整改。
經過集中整治,漳州市、縣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主要流域西溪、北溪的國、省考斷面水質Ⅰ ~Ⅲ類比例達100%,全市河流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江海變樣,治水不再分家
嘗到協同治水的甜頭後,閩西南的治水合作也在逐步加深,並於2018年10月12日進一步建立了《廈漳泉龍關於九龍江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合作備忘錄》,依託福建省生態雲平臺,實現水環境品質、重點污染源等在線數據互通共享。
為了方便聯合治污,廈門、漳州、泉州、龍岩和三明還共同建立了“閩西南生態環境”微信群,群成員包括各設區市生態環境部門的負責人、各級河長等。河長們在巡河時發現污染問題後,可以在群裏報告,各地及時進行聯動,保證問題快速解決。
1年前,南靖縣靖城鎮阡橋村的長溝還是飽含豬糞尿的黑水溝。全村養豬一度存欄數萬頭,沼氣池沒有完全普及,部分豬糞豬尿流入長溝,日積月累,長溝變得又黑又臭、又黏又稠。
阡橋村長溝的污染問題,直接影響到九龍江西溪的水質。問題被發現後,鎮裏分批拆除豬舍。現在,全村不再養豬,村民轉向發展種植業和務工。此外,阡橋村又清理了長溝厚達1米多的淤泥,恢復了美麗容顏。
“這幾年,我們婉拒許多企業入駐漳州,尤其是計劃入駐九龍江沿岸的企業。”佔國兵説,南靖縣關掉了大量畜禽養殖基地。龍海市更是下決心將馬崎村的蘑菇産業全行業退出,徹底消除九龍江北溪的水質安全隱患。“之前我也想不通,養了半輩子的豬,説關就關。”龍海榜山鎮馬崎村村民黃小販剛剛在徵遷協議書上簽下了名字,“不能為了我們的個人利益,就破壞了廈漳共飲的北溪好水。”
“上游的百姓犧牲了發展機會,支持下游地區。另一方面,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實施資金支持。根據《備忘錄》,廈門市對交接斷面水質考核達到Ⅲ類標準以上的兄弟市予以扶持,治理1噸水補償0.1元錢。”佔國兵表示,漳州還建立了水上垃圾清運保潔隊伍,配備打撈船隻和垃圾運轉車輛,建立層層攔截和日常巡查責任制,定時清理水面垃圾和水葫蘆。此外,縣與縣、鎮與鎮之間還設置攔浮柵,嚴防死守確保水上漂浮物不流入九龍江。
如今,江海交界處,已變身為水清岸綠的美麗景觀。這裡不但建設成為閩南經濟“金三角”,而且逐步實現閩南綠色發展的“綠三角”夢想,成為我省植被保護最好、水資源保護最好的地區之一。(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白志強 通訊員 張達敏 周志榮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