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州羅源的鄉村振興樣本:“阿強嫂”的三本賬

2019-04-24 17:23:48|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阿強嫂”的三本賬——來自羅源的鄉村振興樣本

【福建時間主推】【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福州羅源的鄉村振興樣本:“阿強嫂”的三本賬

  阿強嫂夫婦(右一、右二)請遊客品嘗畬家烏米飯。 通訊員 劉其燚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樓衛東 楊瑩 通訊員 黃元祥 林克城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這個週末,羅源縣飛竹鎮秀嶺自然村的“竹海莊園”又迎來了一批城裏來的客人。他們在竹林裏挖筍,在水田裏捉泥鰍,在畬民家中打糍粑,玩得不亦樂乎。“秀嶺,是個讓人來了還想再來的地方。”已是第四次帶朋友來玩的遊客陳春玲説。

  這個昔日人煙稀少、土地拋荒嚴重的偏遠鄉村,去年有近3萬人次遊客造訪,村民收入大幅增長。是什麼讓秀嶺重煥生機?村民們説,是因為村裏來了“阿強嫂”。

  一問才知,“阿強嫂”是一對夫妻的代名詞。妻子朱秋容能言善道、熱情好客,是竹海莊園的“活招牌”;丈夫鄭毅強見多識廣、聰明能幹,是莊園的“主心骨”。他們用“三本賬”,見證了秀嶺變遷記。

  “生態賬”:把生態保護下來,最值錢

  阿強嫂夫婦不是秀嶺人。他們在福州做了快20年服裝生意,最多時開了百來家店舖。

  2014年,阿強嫂想給客人採購“伴手禮”,通過朋友牽線,向秀嶺的一個小夥子訂了5萬元筍幹。“我們對這筆錢能買多少筍乾沒有概念,交貨時,他送來整整兩卡車,一共750公斤。後來聽説,小夥子跑了好幾個村,辛苦兩個月只賺2000塊。當時我就被秀嶺的民風打動了。”阿強嫂説。

  阿強嫂夫婦慕名來到了秀嶺。眼前的村莊卻不是他們想像的模樣:房屋年久失修,田裏的草長到一人高,荒得和山連成了一體。“村裏只剩下12個老人,大部分在70歲以上。”原來,秀嶺鄰近水源地,自從石板材廠關停,村裏的青壯年都去外面打工了,孩子和部分老人也都接了出去。

  阿強嫂的心裏五味雜陳。離開秀嶺後,那裏的綠水青山時常在她腦海閃現。“正好有段時間身體不好,我就和老公提議,一起去秀嶺住段時間。”

  住著住著,阿強嫂夫婦越發愛上了秀嶺。“村裏人覺得秀嶺偏僻,沒地方賺錢,所以走了;但我們覺得,生態就是秀嶺最好的資源,把生態保護下來,最值錢。”夫妻倆的想法,與當地鎮、村幹部不謀而合。2015年4月以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秀嶺自然村開始了美麗蝶變。

  村裏建成了污水過濾系統,村民家裏安裝了三格化糞池,污水不再任意排放,垃圾不再隨意丟棄;道路清潔了,房屋修葺了,公廁建起來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阿強嫂夫婦通過土地流轉,向村民租了近400畝農田,開荒種地。4間破爛不堪的牛棚、農舍,經過他們的精心改造,成了別具民族風情的民宿和休閒屋。

  “從服裝業跨界生態農業,挺難的,但最難的,還是和村民的思想磨合。”阿強嫂主張種田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只用有機肥和綠肥。“看我們用人工除草、制肥這麼費工,有的村民就笑我,你這樣種菜,賣菜錢夠付人工錢嗎?”阿強嫂聽了不氣不惱,反而勸説這位村民:“不如你也按我這種方式種菜,我用你現在賣的3倍價格跟你收購。”結果是,這位村民真的照做了,不僅菜賣了高價,自己嘗過這種“費工的菜”,也坦言“真不錯,吃出了小時候菜的‘甜味’”。

  經過持續的生態修復,秀嶺村的田地逐漸恢復了高山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白鷺飛回來了,田裏又能摸到泥鰍、黃鱔、田螺了。更讓村民們激動的是,一度消失的黑水雞、中國鬥魚、中華青鳉等野生物種,現在又出現了。

  空中白鷺飛,水裏鬥魚遊,田間野雞跑,樑上燕呢喃;二月看櫻花,三月看梅花,四月看桃花,五月看紫薇,六七月賞蓮花,八月桂花香,九月十月稻穀黃……秀嶺,村如其名,又恢復了秀麗的風光,引得遊客紛至遝來,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

  “經濟賬”:做健康農産品,帶村民一起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給秀嶺帶來的,不只是遊客。

  週末的中午時分,是竹海莊園廚房最忙碌的時候。廚師林太容,就是當年賣筍幹給阿強嫂的小夥子。現在,他和妻子、孩子都搬回了村裏,和老人團聚。妻子也在莊園廚房幫忙,夫妻倆每月有固定收入約7500元。

  林太容還有一個身份,他入股了村裏的畬農合作社,擔任社長,負責種植管理、收購等,合作社工資和分紅大約每月還有3000元。一年下來,這個小家庭收入將近13萬元,是以前的兩倍多。

  像林太容夫婦這樣,因為竹海莊園項目回歸的秀嶺人還有幾十人。這是阿強嫂最想看到的。

  “我們做這個項目,一是看好生態農業的前景,想做健康農産品,二是希望帶村民一起致富。村子有奔頭,村民才會回歸。有産業、有人氣,鄉村才會興旺。”阿強嫂夫婦與記者分享了他們的創業初衷。

  在他們給村民算的“經濟賬”裏,地租是保底的。“雖然大部分是拋荒地,我們還是按畝産75公斤稻米的市場行情價計算租金。這個價格上不封頂、下有保底,確保村民收益。”阿強嫂介紹,最開始地租大概在每畝225元,現在差不多要270元,每戶年均租金收入1200多元。

  其次是賺工錢。“生態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非常大。一人幹一天活是一個工日,我們一年有2000多個工日,每個工日200元,一年要給村民發40多萬元工錢。”阿強嫂説。

  最重頭的是“合股”做項目。阿強嫂夫婦成立了“鄉狀元”公司,竹海莊園項目採取“鄉狀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飛竹鎮黨委書記黃翚介紹,村集體將市薄弱村扶持資金50萬元投入民宿建設,每年保底增收3萬多元;村民還成立畬農合作社入股,享受分紅收益。

  竹海莊園的生態農業項目裏,最出名的莫過於“稻田養魚”。“稻田養鯉魚,鯉魚吃稻蟲,不僅荒田復耕、鯉魚肥美,每畝還可增收5000元。”黃翚告訴記者,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竹海莊園獲得了省、市休閒農業示範點稱號,輻射9個村,帶動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基地近千畝。

  主打“健康、生態”的竹海莊園産品,售價並不便宜,一枚雞蛋要賣5元,卻依然供不應求。阿強嫂説,秘訣就在於打破了農村和城市高消費群體的信息壁壘,開發微信定制、家庭配餐等渠道,把村裏的綠色農産品,送進城市小區、月子會所。去年,稻米、田魚、竹子酒、雞、鴨、蛋、蓮子等銷售收入達190多萬元。

  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據統計,秀嶺去年人均收入15000元,比2015年提高6600元。其中,與莊園合作或在莊園務工的村民,人均收入超3萬元。

  “親情賬”:從不識一人到滿村親戚

  “乾媽,我回來啦。答應獎勵我的蛋糕呢?”“在這呢,小饞貓!”上週五晚,剛從鎮上放學回來,11歲的林雨婷就一頭鑽進了竹海莊園找阿強嫂。兩人靠在一起有説有笑,儼然一對親母女。

  “雨婷是我乾女兒,特別黏我,她説長大賺錢了,要分我花”“村裏20多個孩子,個個都叫我‘乾媽’”“96歲的老婆婆,家裏母雞下蛋,自己捨不得吃,卻攢了送給我吃”……阿強嫂説,她剛到秀嶺時,不識一人,現在滿村都是親戚,“秀嶺就是我的家”。

  為了讓這個家更美好,阿強嫂牽線引入了市婦聯的“姐妹鄉伴”項目,有專人來村裏教大家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如何佈置前庭後院,如何製造綠肥等。阿強嫂夫婦還建立巾幗實訓基地,教農婦接待禮儀,培訓種植養殖、蓮子加工、竹編技藝等。

  村民王釵英原本是家庭主婦,經過培訓,成了莊園的服務員。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還經常參加畬族服飾走秀,對外推介秀嶺文化。“當年,朋友勸我不要嫁到秀嶺,又偏又破。現在她們都羨慕我,住在這麼美的地方,生活這麼豐富多彩。”

  記者了解到,秀嶺自然村雖然人口不多,族姓卻比較龐雜,有三個大姓、十幾個小姓。以前村子窮,村民經常為了一點利益,鬧得不愉快。阿強嫂夫婦來了之後,有賺錢的項目,大家一起幹,有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心聚攏了,鄰裡關係越來越和睦。村民陳文清説:“晚上,我們都喜歡聚在阿強嫂家喝茶聊天,想的都是怎麼把秀嶺發展得更好。”

  最近,阿強嫂又代表羅源縣參加了《福州,聽我説》第三季電視宣講大賽,把秀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採訪手記  秀嶺變遷的三點啟示

  鄉村振興,得因地制宜。未必一定要大項目、大投入,合适才是最好的。秀嶺最大的特點,在於自然生態。阿強嫂夫婦抓住了這一點,依託高山濕地發展稻田養魚,依託竹林資源釀造竹子酒等。生態,提升了農産品的價值,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帶動了鄉村旅遊,促進了一三産融合發展。秀嶺的變遷説明,只要把鄉村的特色挖掘好、包裝好、使用好,最後就能形成當地的獨特優勢、金字招牌。

  鄉村振興,人是根本。當前,不少農村出現了空巢化、空心化、老齡化現象。阿強嫂初到秀嶺時,全村只剩12個老人,振興從何談起?人,是衡量鄉村能否振興的重要指標,能不能讓本地人回得去、留得住,能不能把外地人吸引來。在這方面,秀嶺的探索是成功的,已吸引幾十位村民回歸,去年有近 3 萬人次造訪。聚人氣,就是聚財氣,秀嶺的發展之路勢必越走越寬。

  鄉村振興,要有情懷。像阿強嫂夫婦那樣,真心熱愛、用心經營這份事業,不是簡單地當作商業項目去運作,而是帶著感情扎進鄉村、融入鄉村,和村民親如一家,帶村民共同發展。還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不去片面追求短時的經濟回報,而是經年累月地精耕細作、打磨品牌,把事情做到極致,就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羅源的鄉村振興樣本給了我們啟發,希望有更多“阿強嫂”投身鄉村振興,期待更多“秀嶺變遷”涌現福州大地。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