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南平:數字産業助推綠色發展 "智慧"新生態集聚

2019-05-05 13:11:0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原標題:隨著一系列重點項目簽約、落地,技術、資金、人才逐步集聚,南平正成為數字信息産業的投資洼地 南平:數字産業助推綠色發展

【要聞】【南平】【移動版】【滾動新聞】【Chinanews帶圖】南平:數字産業助推綠色發展 "智慧"新生態集聚

  武夷新區巨電大容量固態動力鋰電池項目投産。(資料圖片)

【要聞】【南平】【移動版】【滾動新聞】【Chinanews帶圖】南平:數字産業助推綠色發展 "智慧"新生態集聚

  浦城實現農業可追溯,消費者可以掃描溯源碼,查看糧食生産關鍵環節和對應視頻。袁野 攝

【要聞】【南平】【移動版】【滾動新聞】【Chinanews帶圖】南平:數字産業助推綠色發展 "智慧"新生態集聚

  武夷智谷高新軟體園 陳琦輝 攝

【要聞】【南平】【移動版】【滾動新聞】【Chinanews帶圖】南平:數字産業助推綠色發展 "智慧"新生態集聚

  在順昌神農菇業,菇房安裝感測器進行數據監測。池亮亮 攝

  4月,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2條高性能鹼錳電池智慧化生産線進入試生産,投産後將年産鹼錳電池4億隻;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與南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15億元的AI項目正在加速落地……

  數字信息産業,已成為南平七大綠色産業發展的後發動力。一南一北,在延平區和武夷新區兩個數字信息産業發展重點區域,隨著一系列重點項目簽約、落地,技術、資金、人才逐步集聚。去年,全市50家電子信息製造業規上企業産值180億元,8家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收1.63億元。坐標山區,輻射全國,南平正在成為數字信息産業的投資洼地。

  傳統産業搭上“數字”快車

  大數據分析與雲計算,成為南平電子信息製造企業拓展市場份額的“智囊團”。

  今年年初,南孚總投資2000萬元,打造“超級大腦”數字智慧化項目,通過精準數據測算,優化産品結構、貼近市場需求。“平臺將全面分析市場數據和用戶習慣,推動産品的優化、創新。”南孚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公司能夠實現個性化需求定制,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和盈利能力。

  “兩化”融合,成為企業發展核心。在武夷新區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按工業4.0要求打造的全自動智慧生産線正在運行。10多臺自動AGV小車沿著軌道前行送料,各道工序銜接緊密,機器自動上料、疊片、切割,最終由自動堆垛車轉運。全自動化生産降低了人力成本,3層廠房僅需100多名工人。

  “公司結合國內的高新技術研發成果,打造全新的鋰電池技術,智慧化、自動化已貫穿每個生産環節。”巨電總工程師楊德才説,固態鋰電池對溫度和空氣中的濕度、粉塵含量等指標要求非常高,智慧生産線可以通過系統實時監控,一旦超過危險數值,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品質全程可控。

  在南平,傳統農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走高品質發展道路。順昌縣神農菇業有限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海鮮菇生産企業,日産海鮮菇120噸。如今,技術人員通過可視化實時視頻監控,就能獲取海鮮菇培養房實時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數據。

  “原先菇房的數據靠工人現場記錄,信息反饋相對滯後。”神農菇業生産副總廖偉介紹,去年神農菇業投資228萬元,建設具備可視化展示中心、物聯網採集控制系統、生産信息管理系統的現代農業智慧園項目,大大提升了菌類的管理效率。

  大數據監測,為南平打造“武夷品牌”提供有力抓手。在浦城縣,通過農業可追溯系統的數據檢測,糧食生産從育秧到收割全程可控可看。“可追溯系統通過追蹤農産品種植的地理環境、溫濕度、病蟲害等相關因素,為施肥量、播種時間等農業生産關鍵節點提供參考。”浦城縣數字辦工作人員説,消費者可以掃描米袋上的南平“武夷山水”品牌認證標識,實現品質安全溯源。

  “智慧”新生態集聚

  作為南平數字經濟發展重點園區,武夷智谷軟體園通過招商引資,實現軟體研發、信息技術服務等産業的從無到有。

  在浪潮大數據産業中心,伺服器燈光閃爍,大廳內人來人往。去年7月,總投資50億元的南平市浪潮雲計算産業園項目落地,成為南平數字信息産業發展邁出的關鍵一步。“數字經濟時代,雲計算、大數據是發展最為迅速、創新最為活躍的新技術,浪潮將加速助力南平市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南平浪潮雲計算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周寧説,浪潮已具備對外提供服務能力,將為南平市提供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政務服務、大數據雙創和工業互聯網産業創新等服務平臺。

  “武夷智谷軟體園已吸引浪潮集團、中軟國際等20多家企業入駐,初步形成産業集群,在全市範圍內落地‘物聯網+智慧教育’‘物聯網+農業’等示範性項目。”南平市工信局局長黃拔榮説,南平市數字信息産業起步較晚,整體規模偏小,為此,全市積極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産業鏈延伸,促進數字信息産業集聚發展。去年11月,商湯科技與南平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打造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産業化基地,推進區域産業智慧化發展。

  作為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南平市整合數字化産業人才資源,培育數字生態。在南平市物聯網産業園,25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和4個科技特派員團隊運用相關領域業務專長和資源,為園區企業培育、項目開發、成果轉化、市場拓展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我們建立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雲服務平臺,借助科特派的力量,實現園區産值逐步提升、服務規模穩步發展。同時,推動物聯網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應用,促進本地物聯網産業轉型升級。”福建慧智物聯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蘇茲裕説。目前,園區集聚涵蓋物聯網産業鏈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等領域20多家企業,與華為、中軟國際、新大陸等各領域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已培育1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軟體著作權40余項,促成産業鏈上下游結合。

  政務“雲”服務便民

  “只用3天時間就辦好業務,‘一窗受理’太方便了!”日前,南平源農貿易有限公司的應女士帶著相關材料,到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企業變更登記和食品生産許可證兩項業務。讓她沒想到的是,原本至少需要跑兩個窗口,等13天才能完成的事項,如今在企業註冊登記及後置審批窗口就實現了辦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應女士當天就完成了企業變更登記,隨後食品生産許可證也在三個工作日內辦結。

  依託“一窗受理”進行“證照聯辦”,是南平市“放管服”雲平臺運用大數據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能的縮影。

  “‘雲平臺’上線前,全市39個市直單位970多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分佈于中心74個窗口,每個部門之間數據信息系統各自獨立,要想辦事必須逐一到窗口排隊受理。”南平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魏成和説。2017年,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放管服”信息化試點,推出南平市“互聯網+”放管服雲平臺項目,將市本級各部門資源整合後導入系統。由此,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應運而生。如今,行政服務中心按照事項關聯度和辦件量,劃分六大功能區,窗口壓縮到39個。

  有了“放管服”雲平臺的大數據支撐,一窗受理有效地縮短辦理時限,提高整體辦事效率。“事項受理時間一般不超過事項法定承諾時限的50%,如果超期未辦理,系統將對辦理人員提出警告。”南平市行政服務中心代辦窗口負責人杜宏達説,目前,南平市本級共有431小項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450項事項實現“最多跑一趟”,佔審批服務事項的94.43%。

  “在實際辦件過程中,我們發現辦事人員需要多次重復填寫基本信息,費時費力,平臺對於電子證照、材料等數據共享應用十分重要。”南平市行政服務中心業務科科長周燦説,目前中心正在完善電子資料庫、電子證照庫等信息系統,將申報單中反復填寫的基礎信息同步配置至“一窗受理”系統。未來,將實現“一企一檔”“一人一檔”,通過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個人身份證號碼就可在審批窗口查詢獲取企業和個人相關信息。(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池亮亮 袁野)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