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東南網5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蘇益純 劉必然 通訊員 遊雪慧 劉永良)
南靖“土樓光語”國際時尚大秀大放異彩;“永定土樓中國醉美民宿”創意設計大賽啟動;中國客家土樓酒村項目、客家土樓鄉創項目同時簽約,將在龍岩永定區落地……入夏以來,土樓文化活動頻繁亮相,煥發勃勃生機。
回顧“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11年,我省不斷探索土樓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點,既“守”住了土樓的形態與內涵,也通過社會資本注入,“變”了傳播方式,帶來古樸與時尚的視覺衝擊。
“守”與“變”,引發福建土樓熱,也帶來冷思考:商業衝擊之下的土樓人,還是老樣子嗎?聚族共居的土樓傳統文化,守住了嗎?
守,申遺背後的護遺之路
“想感受土樓精華,就得抬頭看、爬上樓、往下望。然而,上樓的人多了,土樓就承受不了。‘上不上樓’成了保護與開發的難點。”資深旅遊培訓師康繼鋒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08年,永定結合文物普查開展特色土樓調查,調查了613處特色土樓,新發現各類不可移動文物815處,並著手編制《福建(永定)土樓保護規劃》;漳州市聘請專業機構對各世遺點的遊客最大承載量和暫態承載量進行科學測算,編制了《福建土樓保護維修工程施工方案》。
從一抔土到一段墻一座樓,土樓的靈魂在修葺中重現。客家土樓營造技藝第七代傳承人張羨堯把土樓木工經驗寫成《土樓舊事》,“我用文字記錄土樓的建造流程,把建造技術傳下去”。
土樓古村就要有“古”的樣子。南靖縣梅林鎮請規劃師對古鎮進行整體設計,與土樓不協調的建築、突兀的新房都拆了。 “我們在土樓保護區外建設新村,亟待改善條件的人可從土樓搬入新村。古鎮保護區內的村民不任意搭建,不隨意翻新。”梅林鎮人大主席黃彬説,村民若想翻修房屋,需要經過嚴格的指導和審批。資金方面,鎮村兩級政府會根據情況各出一部分。
劉益豐是南靖縣裕昌樓樓民。從他記事起,生火做飯的老灶臺就砌在屋裏。如今,燒柴做飯卻成了他的顧慮:“明火做飯不僅危險,還會把墻壁熏黑,不利於土樓保護。”為此,電力部門投資5000萬元,對土樓進行內外部線路表箱改造、廚房電器化改造和電纜入地。
見證土樓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的福建省建築設計院原院長黃漢民,一直在思考:列入世遺的土樓得到了保護,未列入世遺的土樓卻面臨倒塌的危險,怎麼辦?
他提出分層次保護的思路,即有價值的土樓,可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散落民間的小土樓可開發成民宿。
黃漢民的思考,也是漳州、龍岩兩地的行動。2017年以來,南靖縣鼓勵投資商以租賃形式保護土樓,在租賃期內投資商按土樓保護要求,負責修繕、維護,作為旅遊産業來經營。永定區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在特色民宿規劃設計、宣傳行銷、品牌獎勵、創新模式、業務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獎勵。
從杭州歸來的吳烈火,簽了15年協議,租下南靖縣書洋鎮元大德年間的六座小土樓。“其中一座土樓只剩下三堵墻,我們在殘墻上加蓋了現代大屋頂,並用鋼結構支撐墻面。‘老樹發新芽’,也別有一番風味。”他説。
變,土樓文化的深度探索
土樓保護,不能囿于土樓。“土樓是軀幹,非物質文化才是其靈魂。土樓蘊含著我們祖先的生活、智慧乃至哲學思考。”永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佑繁介紹,永定區深挖土樓的內在價值,提升建設家風館、家訓館、客家民俗館、土樓自然博物館等項目,並瞄準“一樓一特色”目標,開展客家婚慶、木偶、十番音樂、客家米酒製作等表演。
“南靖土樓文化是客家文化、閩南文化撞擊形成的差異化文化。我們蒐集了土樓山歌曲目、民間工藝,通過快板説唱、民俗表演等形式,推廣土樓娶親文化、媽祖文化、耕讀文化等。”南靖土樓管委會副主任李毅鴻説,在田螺坑景區、雲水謠景區、河坑土樓群的傳習場所,遊客可以在傳承人的教學下,體驗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再發新芽,土樓與時代越走越近。
AR永定土樓家訓館帶來的是“人在畫中游”的神奇體驗。厚重的歷史,靜態的土樓,一下子“活”了起來。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歌劇《土樓》和交響樂《土樓迴響》被稱為“土樓三部曲”。隨著音符潺潺流出,海內外興起“土樓旋風”,吸引了眾多國際年輕聽眾。《土樓探險》手機遊戲、《土樓探險之牛牛和妞妞》系列圖書,以及《大魚海棠》等20多部影視作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南靖用“土樓光語”時尚秀將客家山歌與現代音樂完美融合,將竹馬戲與潮流服裝相結合,表現出不一樣的土樓文化。“‘土樓國際馬拉松’每年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數萬名體育愛好者參與其中。”李毅鴻認為,國際跑友聚集在一起,與“世遺”同行,與土樓朝夕相處,這是一種非常深度的獨特體驗。“國際范兒”讓土樓氣質更不一樣了。
聯,恢復土樓的生命活力
古樸與時尚,慢慢“煲”出土樓新味道,讓土樓文化活起來、傳開去。僅去年一年,福建土樓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超千萬人次。與此相呼應的是,11年來,數萬名外出樓民返鄉創業,他們建賓館、開飯店、賣特産、當導遊。
“80%的原住民都留在村裏,家門口的生意火到爆。但與之相伴的是,巴西烤肉、麻辣燙、螺螄粉、麻花等小吃扎堆出現,可這並不能代表土樓。”南靖土樓人黃仰超説。
康繼鋒心中也有隱隱擔憂:遊客來了。土樓人留下了,卻變味了。
如何通過土樓人留住原汁原味的土樓文化?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場新戰役。
南靖在每個世遺點都制定了《村規民約》,每座世遺樓聘請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樓長”,督促每個樓民主動保護,不得隨意毀壞土樓的一磚一瓦。同時,他們鼓勵新鄉賢和村民在土樓裏展示祖先故事、家族日誌、家規、家訓和家風等,並拍攝家族微視頻、設立家族文化論壇等。“由個別點慢慢推動,由‘要我保護’變成‘我要保護’,這是長久之計,急不得。否則一旦走偏,就會造成對土樓文化的曲解和誤解。”黃漢民説。
一些細微的變化正在發生。青普等一些民宿扮演起“搬運工”的角色,將土樓文化從散落的各處歸集到一起,打造“土樓體驗”:或隨專業剪紙藝術家指導,剪出百年土樓;或隨土樓農人登山採筍,燒一碗竹筍鹹菜;或重拾古飲習俗,親手製作土樓“雙甘茶”;或隨當地文人漫步塔下,聽聽有趣的客家故事……“我們把當地村民請入行館工作,説客家話,做客家活,調動人們關於生存不易的年代裏,祖先們篳路藍縷、聚族而居的全部想像。”青普文化行館館長陳建説。
“土樓是活態遺産。怎麼保護,是大難題。我們要幫助土樓人,在商業衝擊下牢牢守住‘真土樓’。”黃漢民建議,可以遷出大部分土樓人,只留一小部分原住民住在土樓裏,“留下來的這部分人,可以學習掌握防火等土樓保護知識。他們必須深刻了解土樓文化,按土樓最原始的狀態生活,逐步恢復土樓的生命活力。”
關於土樓“爆紅”之後的進與退,康繼鋒也在細細琢磨,“地方學者囿于本地區範圍的研究。個別學者單純從宣傳客家文化角度來介紹客家土樓,不自覺地陷入片面性。其實,漳州與龍岩兩地應該多多聯手,才能更好地開展土樓保護工作”。
東南網5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蘇益純 劉必然 通訊員 遊雪慧 劉永良)
南靖“土樓光語”國際時尚大秀大放異彩;“永定土樓中國醉美民宿”創意設計大賽啟動;中國客家土樓酒村項目、客家土樓鄉創項目同時簽約,將在龍岩永定區落地……入夏以來,土樓文化活動頻繁亮相,煥發勃勃生機。
回顧“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11年,我省不斷探索土樓保護與開發的平衡點,既“守”住了土樓的形態與內涵,也通過社會資本注入,“變”了傳播方式,帶來古樸與時尚的視覺衝擊。
“守”與“變”,引發福建土樓熱,也帶來冷思考:商業衝擊之下的土樓人,還是老樣子嗎?聚族共居的土樓傳統文化,守住了嗎?
守,申遺背後的護遺之路
“想感受土樓精華,就得抬頭看、爬上樓、往下望。然而,上樓的人多了,土樓就承受不了。‘上不上樓’成了保護與開發的難點。”資深旅遊培訓師康繼鋒説。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08年,永定結合文物普查開展特色土樓調查,調查了613處特色土樓,新發現各類不可移動文物815處,並著手編制《福建(永定)土樓保護規劃》;漳州市聘請專業機構對各世遺點的遊客最大承載量和暫態承載量進行科學測算,編制了《福建土樓保護維修工程施工方案》。
從一抔土到一段墻一座樓,土樓的靈魂在修葺中重現。客家土樓營造技藝第七代傳承人張羨堯把土樓木工經驗寫成《土樓舊事》,“我用文字記錄土樓的建造流程,把建造技術傳下去”。
土樓古村就要有“古”的樣子。南靖縣梅林鎮請規劃師對古鎮進行整體設計,與土樓不協調的建築、突兀的新房都拆了。 “我們在土樓保護區外建設新村,亟待改善條件的人可從土樓搬入新村。古鎮保護區內的村民不任意搭建,不隨意翻新。”梅林鎮人大主席黃彬説,村民若想翻修房屋,需要經過嚴格的指導和審批。資金方面,鎮村兩級政府會根據情況各出一部分。
劉益豐是南靖縣裕昌樓樓民。從他記事起,生火做飯的老灶臺就砌在屋裏。如今,燒柴做飯卻成了他的顧慮:“明火做飯不僅危險,還會把墻壁熏黑,不利於土樓保護。”為此,電力部門投資5000萬元,對土樓進行內外部線路表箱改造、廚房電器化改造和電纜入地。
見證土樓從默默無聞到名聲大噪的福建省建築設計院原院長黃漢民,一直在思考:列入世遺的土樓得到了保護,未列入世遺的土樓卻面臨倒塌的危險,怎麼辦?
他提出分層次保護的思路,即有價值的土樓,可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散落民間的小土樓可開發成民宿。
黃漢民的思考,也是漳州、龍岩兩地的行動。2017年以來,南靖縣鼓勵投資商以租賃形式保護土樓,在租賃期內投資商按土樓保護要求,負責修繕、維護,作為旅遊産業來經營。永定區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在特色民宿規劃設計、宣傳行銷、品牌獎勵、創新模式、業務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獎勵。
從杭州歸來的吳烈火,簽了15年協議,租下南靖縣書洋鎮元大德年間的六座小土樓。“其中一座土樓只剩下三堵墻,我們在殘墻上加蓋了現代大屋頂,並用鋼結構支撐墻面。‘老樹發新芽’,也別有一番風味。”他説。
變,土樓文化的深度探索
土樓保護,不能囿于土樓。“土樓是軀幹,非物質文化才是其靈魂。土樓蘊含著我們祖先的生活、智慧乃至哲學思考。”永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佑繁介紹,永定區深挖土樓的內在價值,提升建設家風館、家訓館、客家民俗館、土樓自然博物館等項目,並瞄準“一樓一特色”目標,開展客家婚慶、木偶、十番音樂、客家米酒製作等表演。
“南靖土樓文化是客家文化、閩南文化撞擊形成的差異化文化。我們蒐集了土樓山歌曲目、民間工藝,通過快板説唱、民俗表演等形式,推廣土樓娶親文化、媽祖文化、耕讀文化等。”南靖土樓管委會副主任李毅鴻説,在田螺坑景區、雲水謠景區、河坑土樓群的傳習場所,遊客可以在傳承人的教學下,體驗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再發新芽,土樓與時代越走越近。
AR永定土樓家訓館帶來的是“人在畫中游”的神奇體驗。厚重的歷史,靜態的土樓,一下子“活”了起來。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歌劇《土樓》和交響樂《土樓迴響》被稱為“土樓三部曲”。隨著音符潺潺流出,海內外興起“土樓旋風”,吸引了眾多國際年輕聽眾。《土樓探險》手機遊戲、《土樓探險之牛牛和妞妞》系列圖書,以及《大魚海棠》等20多部影視作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南靖用“土樓光語”時尚秀將客家山歌與現代音樂完美融合,將竹馬戲與潮流服裝相結合,表現出不一樣的土樓文化。“‘土樓國際馬拉松’每年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數萬名體育愛好者參與其中。”李毅鴻認為,國際跑友聚集在一起,與“世遺”同行,與土樓朝夕相處,這是一種非常深度的獨特體驗。“國際范兒”讓土樓氣質更不一樣了。
聯,恢復土樓的生命活力
古樸與時尚,慢慢“煲”出土樓新味道,讓土樓文化活起來、傳開去。僅去年一年,福建土樓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超千萬人次。與此相呼應的是,11年來,數萬名外出樓民返鄉創業,他們建賓館、開飯店、賣特産、當導遊。
“80%的原住民都留在村裏,家門口的生意火到爆。但與之相伴的是,巴西烤肉、麻辣燙、螺螄粉、麻花等小吃扎堆出現,可這並不能代表土樓。”南靖土樓人黃仰超説。
康繼鋒心中也有隱隱擔憂:遊客來了。土樓人留下了,卻變味了。
如何通過土樓人留住原汁原味的土樓文化?這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場新戰役。
南靖在每個世遺點都制定了《村規民約》,每座世遺樓聘請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樓長”,督促每個樓民主動保護,不得隨意毀壞土樓的一磚一瓦。同時,他們鼓勵新鄉賢和村民在土樓裏展示祖先故事、家族日誌、家規、家訓和家風等,並拍攝家族微視頻、設立家族文化論壇等。“由個別點慢慢推動,由‘要我保護’變成‘我要保護’,這是長久之計,急不得。否則一旦走偏,就會造成對土樓文化的曲解和誤解。”黃漢民説。
一些細微的變化正在發生。青普等一些民宿扮演起“搬運工”的角色,將土樓文化從散落的各處歸集到一起,打造“土樓體驗”:或隨專業剪紙藝術家指導,剪出百年土樓;或隨土樓農人登山採筍,燒一碗竹筍鹹菜;或重拾古飲習俗,親手製作土樓“雙甘茶”;或隨當地文人漫步塔下,聽聽有趣的客家故事……“我們把當地村民請入行館工作,説客家話,做客家活,調動人們關於生存不易的年代裏,祖先們篳路藍縷、聚族而居的全部想像。”青普文化行館館長陳建説。
“土樓是活態遺産。怎麼保護,是大難題。我們要幫助土樓人,在商業衝擊下牢牢守住‘真土樓’。”黃漢民建議,可以遷出大部分土樓人,只留一小部分原住民住在土樓裏,“留下來的這部分人,可以學習掌握防火等土樓保護知識。他們必須深刻了解土樓文化,按土樓最原始的狀態生活,逐步恢復土樓的生命活力。”
關於土樓“爆紅”之後的進與退,康繼鋒也在細細琢磨,“地方學者囿于本地區範圍的研究。個別學者單純從宣傳客家文化角度來介紹客家土樓,不自覺地陷入片面性。其實,漳州與龍岩兩地應該多多聯手,才能更好地開展土樓保護工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