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2019-10-25 09:02:49|來源:廈門日報|編輯:葛寧遠|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2019廈門國際海洋周11月1日開幕,一系列活動將在全市各區展開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廈門國際海洋周已發展成為集國際海洋論壇、海洋專題展覽和海洋文化活動於一體的國際性年度海洋盛會。

圖為深受不少民眾喜愛的遊艇展開展。(本報資料圖)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翔安澳頭的“偉大的航行”航模展受歡迎。(林木陽 朱毅力 攝)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第十一屆中國(廈門)國際遊艇展會上,市民體驗劃皮划艇的樂趣。(資料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以藍色海洋為紐帶,來自全球的聲音將再次匯聚鷺島廈門。11月1日,2019廈門國際海洋周將在湖裏區拉開帷幕,為期一週的2019廈門國際海洋周以“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國際海洋論壇及平行國際海洋會議、海洋産業招商推介、海洋展覽洽談、海洋文化嘉年華等一系列活動將在全市各區展開。

  經過十三年的傾力打造,廈門國際海洋周已發展成為集國際海洋論壇、海洋專題展覽和海洋文化活動於一體的國際性年度海洋盛會。自2006年起,共有127個國家、18個國際組織的10名正部級官員、29名副部級官員先後蒞臨海洋周,廈門市的全球海洋“朋友圈”不斷拓展。不僅如此,自2014年舉辦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洽談會以來,海洋周還發佈了121個科技成果,124個海洋科技項目順利簽約。據海洋周組委會昨日介紹,今年的海洋周系列活動將在往屆基礎上進一步圍繞深化藍色夥伴關係,傳遞“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地搭建共享和交流平臺,推動以海洋為紐帶的合作與探討不斷升級完善,號召全球進一步實現有效的海洋治理,共同助推藍色經濟發展,增進海洋福祉。

  【突出國際化全球化】

  參會外賓近三百人,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2018廈門國際海洋論壇開幕式現場。(資料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廈門國際海洋周作為重要的國際性海洋交流平臺,今年在推動海洋經濟發展與對外交流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突顯。

  創新、開放、包容,是海洋周始終不變的底色。海洋週期間,包括廈門國際海洋論壇在內,有多場論壇活動和平行國際海洋會議將舉行,論壇和會議緊扣“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主題,從多領域深入探討發展藍色夥伴關係,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勾畫路線圖。屆時將有2位正部級官員以及來自近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500名官員、專家學者,以及富有影響力的企業代表和國際組織代表蒞臨現場。海洋周組委會方面表示,今年參加系列論壇和會議的外賓有近300人,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這進一步凸顯了海洋周的國際化、全球化視野。

  不僅如此,今年海洋周舉辦期間還將引入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PNLG)年會。據組委會介紹,PNLG成立於2005年,旨在促進東亞海區域地區政府和相關機構在海岸帶綜合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換和經驗分享。2006年,鋻於廈門在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方面為中國乃至東亞海地區實施海岸帶綜合管理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和經驗,PNLG秘書處永久落地廈門。經過多年發展,PNLG已成為東亞海地方政府間海岸帶綜合管理工作交流的一個主要平臺,成員數量由最初的18個增至50個。此次年會在廈門召開,得到了成員城市的高度重視,預計將有22位來自各省、市的領導出席會議。

  【聚焦産業推介人才交流】

  注重成果轉化,四大海洋展覽洽談活動規模有所提升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上,市民圍觀水族箱中的水生動物。(資料圖/本報記者 林銘鴻 攝)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進,藍色經濟的發展也迎來新機遇,廈門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逐步成長為引領廈門邁向海洋強市的強勁新動能。2019廈門國際海洋周更加突出産業洽談合作、項目對接、人才和資源的交流,注重成果轉化,4大海洋展覽洽談活動的規模和深度都有所提升。

  已經成功舉辦5屆的廈門海洽會將首次與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漁業博覽會,以及廈門國際潛水打撈及海工裝備展覽會同期舉辦,三展聯動,展覽面積近30000平方米。

  今年的廈門海洽會更加注重實效,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是重點關注目標。將設置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高技術服務、濱海高端旅遊與金融服務、涉海院校科研機構等5大展區。展品範圍涵蓋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海洋生物育種與健康養殖、海洋高端裝備與材料、海洋高技術服務等。除了普通展區外,今年還特別設置了廈門海洋産業招商引資館、海洋高新技術成果館以及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館三個綜合性特裝展位。海洽會現場將組織海洋創業項目路演,併為涉海企業舉辦專場推介會,主辦方還將積極引入金融、創業服務、技術轉移等多方機構現場對接,為廣大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提供投融資、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等多方位的洽談交流平臺,會後也將持續跟蹤對接成效,為項目單位提供長效的項目轉化服務——這是廈門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之後,首次對廈門涉海企業及産品的集中大規模展示,屆時將全面展現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新形象。

  作為海洋周的傳統保留節目,今年的國際遊艇展、休閒漁業博覽會和國際潛水打撈及海工裝備展覽會也進一步創新升級。本屆遊艇展首次將陸上展區設置在廈門國際遊艇匯中心廣場,逛展群眾可同時遊覽近兩萬平方米的圓形廣場及優美的濱海灣道,進一步加強大眾參與性和互動性;休閒漁業博覽會的水族展區將首次舉辦具備國際水準的“廈門國際孔雀魚錦標賽”;潛水打撈與海洋工程裝備展不僅吸引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加盟,同期還將舉辦“第六屆國際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技術論壇”和“2019中國潛水打撈行業協會年會”,集國內外頂級專家之力共商潛水救撈與海洋工程産業發展的前沿課題。

  今年的海洋周在實效性方面苦下功夫,聚焦産業集聚、招商引資、技術引進和人才培養,加強各方面“引進來”“走出去”。海洋周上,將有17個廈門市海洋經濟項目進行集中簽約,進一步突出廈門海洋産業招商,加強外引和內聯,推動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製品、海洋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發展,服務海洋強市建設。同期還將舉辦8場産業對接會,促進海洋漁業領域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推動成果拓展延伸和深化轉化,推動與東盟國家間的海洋産業交流合作。

  【盡享海洋文化盛宴】

  將海洋科普與嘉年華有效融合,進一步提升公眾參與度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第十一屆廈門國際風箏節在觀音山夢幻海岸黃金沙灘舉行。造型各異、五彩斑斕的風箏在空中飛舞。(資料圖/本報記者 吳爾婷 攝)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與蛻變,海洋周作為國際海洋交流平臺的重要程度已不言而喻,然而主辦方也在思考,如何能夠更進一步提升海洋周的公眾參與度,讓更多普通民眾共襄盛舉,一同參與到這場海洋盛會當中,進一步認識海洋、了解海洋、保護海洋、熱愛海洋。

  活動形式越來越多樣,活動氣氛越來越親民,這是海洋周近年來一個顯著的變化。今年的海洋周將海洋文化科普與嘉年華活動進行有效融合,提出“廈門因海洋周更精彩”的口號,進一步提升海洋周的群眾參與度和品牌效應,打造一場全民海洋盛會。

  今年海洋文化嘉年華活動形式更多、涵蓋範圍更廣。10月1日下午,海洋文化嘉年華啟動儀式已經在澳頭超曠美術館順利舉行,據統計,僅國慶期間已有近6萬人參加翔安嘉年華活動。作為本次海洋周分會場,翔安澳頭特別設立“偉大的航行”航模展、“十三人面相”北歐藝術家聯展、山水剪紙展、國際音樂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時間將長達3個月。思明區帶來國際風箏節、“一帶一路”千人彩繪和風箏文創集市等系列活動,湖裏區五緣灣嘉年華活動則包含了海洋文旅主題沙龍、海洋之歌·廈門愛樂團專場音樂會、抖in廈門濱海生活節、2019環球旅遊小姐大賽、遊艇展嘉年華市集等活動。集美區則緊扣海洋主題,打造海洋研學節,融入海絲福船特色課程,帶領遊客市民探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明起點,感受充滿閩南特色的海絲文化與民俗風情。建發國旅更推出了“趣趕海”“乘海浪”“尋海味”“去研學”“來度假”等5條海洋嘉年華系列精品旅遊線路,借海洋周之勢進一步推動廈門海洋文旅産業的發展,而五大系列旅遊産品的推出,也讓遊客和本地居民更好地走近海洋周,擴大了海洋周的影響力。

  【深化海洋文化傳播】

  提高全民海洋意識,展現海洋文化軟實力

廈門:發展藍色夥伴關係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五緣灣碧海藍天,帆船紛紛挂帆出海。(資料圖/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廈門,是鑲嵌在祖國東南沿海的一顆明珠,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和城市風情令其揚名於世。作為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廈門肩負著提升公眾海洋意識的責任。廈門國際海洋周作為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更是提高全民海洋意識,展現海洋文化軟實力的國家級平臺。

  依靠深厚的海洋文化積澱,今年的海洋周將更加強化海洋科普與文化交流,依託廈門大學、海洋三所、廈門科技館等科研院所的涉海資源,在海洋週期間向民眾開放各個海洋知識教學科普基地,讓市民群眾走進平時難得一見的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走近最前沿的科研設備、科學成果。同時,還將舉辦全國大中學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精品展、“愛海洋 愛廈門”攝影展暨徵文頒獎儀式等活動,同步開展休閒漁港小鎮及海絲文化活動,通過活動的舉辦,調動全民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推動全民海洋意識的提升,力爭能夠全方位、多領域地增強公眾海洋意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海洋周還新增了海洋研學板塊,廈門海洋文化産業與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研學聯盟。全國首個海洋媒體實驗室也將在本屆海洋周啟動。推動海洋科學大眾化傳播實踐與理論的創新,逐步提升中國乃至全世界公民的海洋意識。(記者 林雯 通訊員 佘逸)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