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文旅融合 講好故事——福建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2019-10-29 16:47:26|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文旅融合 講好故事——福建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共享,和諧社區

文旅融合 講好故事——福建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圩日文化車”百場文藝展演菜單式服務之群眾“點單”高甲戲

文旅融合 講好故事——福建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文藝匯演現場

文旅融合 講好故事——福建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龍岩市古田(吳地)紅軍小鎮

文旅融合 講好故事——福建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嵩口月洲村月溪花渡公益圖書館

  日前,從海外歸來的陳依伯,到永泰縣尋根,一路走一路感嘆。從古老的嵩口古鎮到古村落、莊寨,從隨處可見的竹編、泥塑等非遺創意産品到民俗體驗,每一處景點、各類特色旅遊産品,都彰顯著濃厚的鄉土文化,勾起了內心的“鄉愁”。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我省文化和旅遊部門強化文旅融合創新,拓展鄉村文化旅遊,以留住鄉愁記憶為主題,加強鄉村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聚焦講好鄉村文化故事。繁榮的鄉土文化,正為鄉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和發展動力。

  “鄉村振興,要突出文化引領。”省文化和旅遊廳負責人表示,要將鄉村文化內涵挖掘、文旅融合、文化遺産保護利用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點工作來抓,努力出特色、育品牌、求實效。

  文旅融合挖掘鄉村文化發展潛力

  在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不斷加強的趨勢下,發展鄉村旅遊不僅促進了文化振興,保護傳承創新優秀鄉村文化,也成為實現鄉村産業興旺繁榮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省文旅廳積極打造全域旅遊,培育了“30個金牌旅遊村”等鄉村旅遊精品。今年,我省共有壽寧縣下黨村等11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新培育了13個四星級休閒集鎮、34個四星級旅遊村;目前全省共創建了144個鄉村旅遊休閒集鎮和旅遊村。

  今年永泰縣的國慶黃金周旅遊收入近4億元,再創新高。創收的背後是當地致力於挖掘特色文化,培育“金牌旅遊村”,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旅遊産品。

  在永泰,秀麗的青雲山、古老的嵩口古鎮都是這裡往日打造起的旅遊名片。如今,隨著古村落和莊寨文化保護與開發,散落在永泰青山綠水間的一座座永泰莊寨,也正成為永泰旅遊的一個爆點。

  “它們既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當地文化旅遊部門負責人説,2018年,借舉辦鄉村復興論壇·永泰莊寨峰會的契機,永泰重點推進一批寨堡的保護開發利用,植入茶吧、書吧、民俗展示等業態,打造了莊寨酒店、莊寨博物館、莊寨文化研學旅遊,形成永泰莊寨旅遊精品線路,永泰莊寨歷史文化的魅力漸漸顯現出來。

  永泰還通過挖掘弘揚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邀請一批優秀文化工作者,在書畫、攝影、文學、舞美等方面,創作一批動漫宣傳片,新編了《張聖君傳奇》等閩劇,出版《嵩風墨韻》等刊物,創作了《大樟溪畔》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原創舞蹈。目前正在打造融合永泰地方特色文化的大型室內舞臺劇。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我省各地以文旅融合為契機,挖掘鄉村文化內涵,豐富鄉村文化業態,提升鄉村文化旅遊品質。

  作為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的旅遊重點村,山重村將獨具閩南水鄉韻味的地方古建、非遺民俗等資源視為珍寶,以獨具鄉村野趣的原生態歷史文化遺存為核心景區,整合周邊的千年古樟樹、萬畝桃李花等資源景觀,開發、包裝成別具一格的閩南特色鄉村旅遊景點,形成了文保古建旅遊、非遺民俗旅遊、農耕文化旅遊等多種特色旅遊活動。2018年,山重村接待境內外遊客達2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000多萬元。

  荔城區西天尾鎮後黃社區借助鄉村旅遊,與旅行社合作成立後黃景區管理公司,依託傳統民俗文化開發出莆陽民俗文化館、家規家訓館、莆陽民俗體驗館等一系列民俗體驗項目,返聘村民參與到傳統農耕種植、民俗文化體驗、非遺文化表演等項目中來,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非遺+講好鄉村文化故事

  在我省廣大鄉村,遍佈著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特別是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與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帶動鄉村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省文旅廳特別注重對鄉村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利用,遴選了25家非遺生産性保護重點單位,支持其在保護鄉村傳統技藝的同時帶動鄉村群眾走上致富之道。

  劈竹、剖篾、編制、上漆……在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古大厝裏,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漆籃的製作。工人們剖出細如琴弦的竹絲,並編織成籃子,讓參觀者嘆為觀止。

  龍水漆籃是著名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該村以“公司+農戶”形式,鼓勵村民從事漆籃生産,全村一半以上勞動力從事漆籃行業。同時,積極融入永春縣“全域旅遊”佈局,以傳承特色漆籃文化為出發點,建設漆籃歷史文化展示館、精品展銷館和竹編館,對500多年來的永春漆籃文化資料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既推動了漆籃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承,又成為鄉村的富民産業。近年來,永春漆籃技藝運用到茶具、衣飾等領域,拓寬産業鏈,進一步發揚永春漆籃的魅力,吸引了更多海內外客商的青睞,尤其深受東南亞華僑喜愛。

  鄉村振興,既要發展産業、壯大經濟,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以留住鄉愁記憶為主題,以形神兼備為導向,我省加強鄉村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組織編輯了《鄉士鄉賢》《鄉居鄉聚》2冊福建鄉村文化記憶系列叢書,完成了鄉村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線劃定技術導則編制工作,長樂的閩劇等7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福建鄉村具有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資源,要深入挖掘,講好鄉村故事。”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共服務處負責人介紹,我省各地著眼于保護好、傳承好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鄉村風貌保護、文脈延續、技藝傳承、文物保護,同時,探索非遺生産性保護和經營性開發新模式,提升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準。

  永定萬應茶研發于清代嘉慶年間,該項目傳承人被評為省非遺傳承人,福山萬應茶廠入選省首批非遺生産性保護傳承重點單位。為做好永定萬應茶文化保護傳承,當地建立萬應茶文化傳習中心,規劃建設與萬應茶餅製作的流水工序相適應的製作車間,兼顧展覽和體驗功能。結合世界文化遺産——福建土樓永定景區旅遊發展,把萬應茶餅文化傳習中心和陳東鄉的度假村、名人故居旅遊等結合,打造成為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旅遊康養基地,帶動當地鄉村旅遊業發展。

  如今,我省越來越多的鄉村將傳承、發展、提升鄉土文化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風格各異的鄉村文化逐漸成為當地美麗鄉村的靚麗名片。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