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擦亮古厝品牌 賡續閩都文脈
10月16日,國務院公佈了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永泰莊寨建築群榜上有名。至此,福州市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增至25處。
2017年,福州被列為全國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這意味著古厝的保護利用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古厝,這顆鑲嵌在千年閩都上的璀璨明珠正越擦越亮。
老街區激發年輕態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古老的福州上下杭因為一場時尚的燈光秀成為“網紅”打卡地。夜幕降臨,漫步三捷河兩岸,只見光影在潺潺流水中輾轉,所見之處無不絢爛奪目。
“我走過不少歷史文化街區,像上下杭這樣,將古厝韻味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的並不多見。這場頗具創意的燈光秀,是難得一見的視聽盛宴。”來自南昌的遊客劉義舉讚不絕口。
地處福州中軸線上的上下杭,擁有深厚的商貿文化、會館文化、信仰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被稱為“福州傳統商業博物館”。
修繕一新的上下杭,既傳承文化血脈,又嵌入現代生活,整個街區已修復項目全部招商完畢,與三坊七巷、朱紫坊等其他兩大歷史文化街區連在一起,成為閩都一張燙金旅遊名片。
最近幾年,福州特別注重將城市文化特色與城市更新發展相結合,對建築等街區物質載體進行活化利用,引入文化展示、體驗、商業、休閒、旅遊、創意等“活態”第三産業,因地制宜植入新興、時尚等活力元素,古今結合,文化韻味與現代功能相結合,賦予街區建築遺存及其依託的環境以新的風采和魅力。目前,全市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正有序推進,街區內約180處歷史建築、古建築正在組織修繕,2019年春節前已完成一期建設並投用,向市民開放。
新時尚喚醒老建築
10月19日,週六,福清市新厝鎮江兜村,在福州大榕樹文化創意園做文創的劉小雨,特意帶上兩個女兒與古厝來個“親密接觸”。
當他們走進百年華僑古厝——王高宗古厝,頓覺福清味、莆仙味和古早味撲面而來。這個土木結構的古厝,為王高宗下南洋後回鄉所建住宅,帶有明顯的中外建築文化相融的特點,是近代多元文化並存的重要物質見證,現被用為鄉土展示館。圍繞“民俗·鄉土·家”主題,通過場景實物、圖文語音等形式,可以讓參觀者重拾兒時記憶。
在福州,承載著歷史文脈和城市記憶的古厝正以多種方式被打開。通過政府、村民委員會、法人公司的活化利用,原來閒置的歷史建築被改造成文化展示館、社區活動中心、鄉村博物館、民俗酒店等,激發了社區和鄉村活力,促進了居民、社區、村落的文化生活、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
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林森公館,2012年由倉山區投入100多萬元進行修繕,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間。2015年12月,這座藏在鬧市中的老洋房被開闢成兒童繪本閱讀空間,並作為倉山區圖書館分館,免費對外開放,成為全省第一家公益性的繪本主題館。
位於福州宮巷的宮苑裏,原為閩王王鏻皇后陳金鳳的寢宮舊址,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清代、民國時期重修,建築格局保存良好,現從古民居變身文化展館。
福州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存有大量的歷史建築。2014年,福州在我省率先啟動全域歷史建築普查,經實地勘察普查、專家評審及多輪部門徵求意見,共有1185處建築納入預保護名單。今年7月,福州市公佈第二批歷史建築,包括100處建築和5處建築群。
福州市名城委主任楊勇表示,接下來將進行掛牌保護,同時加強對歷史建築的研究、修繕、保護、利用和宣傳,讓歷史建築“保下來”“活起來”,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福建日報 記者 樹紅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