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廈門新增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涉臺文物古跡

2020-04-15 09:51:46|來源:廈門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名單】

  ●廈門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業民烈士墓、中山公園紀念碑、華僑博物院主樓、集美學村海通樓、集美學村科學館南樓、松山小學舊址、同民安關隘、禾山石佛塔、十二龍潭石刻、同安鐘樓、五顯第一溪橋、大華飯店舊址、大千旅社舊址、廈大大旅社舊址、同英布店舊址、興亞院廈門聯絡部舊址、慶讓堂

  ●廈門市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石潯總兵衙

  廈門網4月15日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郭睿、通訊員陳悠帆)我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及保護範圍日前公佈,明確了18處保護對象。至此,我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增至96處,涉臺文物古跡數量達到89處。

廈門新增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涉臺文物古跡

  華僑博物院主樓是嘉庚建築的典型代表之一。華僑博物院供圖

  記者從市文旅局了解到,這18處保護對象時代跨度長、涵蓋範圍廣。既有南宋石刻,也有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烈士墓。既囊括了革命文物、嘉庚建築、見證近現代廈門繁華生活的飯店旅社,也有兩岸同根的重要物證——涉臺文物古跡。

  石潯總兵衙

  成為涉臺文物古跡

  此次公佈的名單中,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7處,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有1處。從歷史沿革看,這18處保護對象距今最久的是十二龍潭石刻。早在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出任同安縣主簿時,就在此題寫楷書“仙苑”二字。此外還有明代禾山石佛塔、明代五顯第一溪橋、清朝同民安關隘等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在此次公佈名單中佔多數,達13處。

  從涵蓋範圍看,這18處公佈對象中,革命文物有5處,分別是安業民烈士墓、松山小學舊址、廈大大旅社舊址、同安鐘樓以及興亞院廈門聯絡部舊址。革命文物的成規模入選,有利於我市進一步加強革命文物價值的挖掘,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嘉庚建築也有3處,分別是華僑博物院主樓、集美學村海通樓和集美學村科學館南樓。嘉庚建築的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彰顯著廈門的多元文化氣質,是廈門獨特的形象名片之一。同英布店舊址、大華飯店舊址、大千旅社舊址的入選,則是近現代廈門繁華生活的見證,是廈門人共同的記憶符號。

  此次公佈的涉臺文物古跡,是位於同安區洪塘鎮石潯村頂宮頭裏77號北側的石潯總兵衙。廈門對涉臺文物古跡的挖掘與保護,對增強兩岸同胞認同感、密切兩岸民眾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嚴劃保護範圍

  保護由點及面

  據《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暨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和保護範圍的通知》,可以看出我市對這18處文物古跡不僅保護點,更注重保護面,每處保護對象都設定了嚴格的保護範圍。這個範圍不限于文物本體,還包括其周邊區域。

  以石潯總兵衙為例,保護範圍從前墻向前延伸10米,後墻、右墻、左墻各外延2米。位於大同路橫竹路交叉口的同英布店舊址,保護範圍更是南至大同路,西至橫竹路,其餘以建築本體為界。

  此次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及保護範圍的公佈,是市委、市政府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對進一步強化廈門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連結】

  廈大大旅社

  見證日軍投降

  位於思明區思明西路62-64號的廈大大旅社舊址,見證過一段特殊歷史。1945年抗戰勝利,同年9月28日,侵廈日軍在鼓浪嶼舉辦簽字投降儀式。10月3日,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嚴澤元與時任廈門市市長黃天爵由石碼乘船抵廈,來到日本侵廈時改名“柏原旅社”的廈大大旅社,在這裡接受日軍投降,完成廈門市的接管。

  十二龍潭石刻

  有朱熹楷書題字

廈門新增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處涉臺文物古跡

  十二龍潭石刻“仙苑”二字,為朱熹題寫。同安區文旅局供圖

  十二龍潭石刻因瀑布將峽谷注成十二個水潭而得名,位於同安區五顯鎮竹山村北辰山十二龍潭附近。石刻共五處,其中一處是南宋時期朱熹出任同安縣主簿後題寫的楷書“仙苑”兩字。此外還有明代楷書橫題“瓶臺霖雨”四字,其下還有豎刻草書七言詩二首,內容是頌揚明嘉靖年間同安知縣譚維鼎為民祈雨的惠政。古代同安多旱,十二龍潭為歷代官員舉行祈雨活動的重要場所。清乾隆年間同安知縣張荃率同僚至此祈雨時,也留題了行楷“膏澤下民”四字。

  父子總兵

  出自石潯總兵衙

  石潯總兵衙位於同安區洪塘鎮石潯村,原建築為前、中、後三落大厝及左、右兩列護厝,今保存前落及中落前的兩側櫸頭和北側護厝的前半部。前落大厝門扇高大,為穿鬥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吳大潑(1822年—1892年),字春波,名鴻源,為“石潯吳”四房第十四世,其身材高大,體格強壯,曾自行招兵擒匪,並協助清軍攻陷台灣基隆,驅逐法夷,曾先後於清咸豐年任金門右營遊擊,同治年任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其子吳文良曾授南澳左營遊擊、南澳鎮總兵。此大厝當地俗稱“總兵衙”,為清代同治年任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的吳大潑或其兒子吳文良的故居。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