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泉州通過整治提升 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監管之路

2020-06-05 11:00:3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近年來,泉州市不斷推進小作坊治理監管工作,通過“區域集中、精品示範、旅遊展示、品牌創建”整治提升,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監管之路 治理小作坊 做大小産業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段時間,泉州市各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陸續復工營業。“為抓好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我們以縣為單位,制定並下發有關事項告知書。今年一季度以來,共對378家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發放了告知書,讓作坊業主及時了解激勵政策、落實有關工作要求。”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生産科科長朱青南介紹説,該局還通過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和風險預警、加強對畜禽産品的採購管控和溯源管理、強化技術指導等措施,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與幫扶。

  摸清底數 納入食品安全監管圈

  深滬鎮位於晉江南部,當地的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魚丸、冰餅、壺仔飯等傳統小吃深受消費者喜愛。這些特色美食的生産加工大多以家庭作坊經營模式為主。“從個體而言,家庭式經營,存在著場所簡陋、設備陳舊、環境衛生條件差,業主品質安全意識差、守法觀念弱等問題,從整體而言,泉州食品生産作坊數量多、分佈散、業態複雜,這使得食品安全風險高、監管難度大。”朱青南説。

  要對食品小作坊進行有效監管,首先要摸清轄區食品小作坊家底。為此,泉州連續幾年對全市地方傳統食品小作坊開展普查摸底。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摸排各類食品生産經營主體6500多家次,最終確認為小作坊業態的有632家。泉州還對全市227個地方傳統食品品種進行梳理分類,共確定小作坊允許生産加工的食品品種65個。

  自2013年起,泉州相繼出臺四批次“小作坊允許生産加工的食品目錄”,形成了全省地市級別門類最全、範圍最大、覆蓋最廣的小作坊食品目錄體系。目錄明確了小作坊允許生産加工的食品類別、品種、産品定義、基本生産工藝、參照執行標準及實施具體區域,細化了小作坊生産經營範圍和準入核準條件。泉州市還出臺指導意見,從品質管理、加工場所、設備和工器具、人員管理、生産加工等五個方面對小作坊進行了規範。

  2015年,泉州市第一張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核準證頒發。“目前,全市已有390家小作坊通過核準,累計關停取締不合格食品小作坊156家。核準工作全面鋪開,取締不合規小作坊,不僅降低了食品安全風險,同時讓更多符合規定的小作坊從‘地下’轉到‘地上’,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朱青南説。

  探索創新 發展集聚生産新模式

  近日,在位於晉江市龍湖鎮的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區,記者跟隨耶特糕點加工作坊的業主張曉平走進他的作坊,首先進入潔凈室更衣洗手,穿戴統一的服裝、口罩、帽子、鞋套,然後進入製作區,製作區往前便是包裝、銷售區,整個作坊面向公眾的窗口半面墻為透明玻璃,消費者可觀看到食品加工操作的過程。

  去年,泉州市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集中生産”的模式,結合轄區實際,在晉江、惠安、豐澤三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小作坊集聚生産新模式。

  “我們在推進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小作坊因污水排放難以治理、城建限制場所不能翻建改造等原因,無法通過整改核準辦證。”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生産監管科科長顏金盃介紹,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結合閩南古早味傳統食品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創建泉州市晉江來旺良品堂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區,鼓勵和支持全市尚未取證的小作坊進入集中加工區進行生産加工活動。

  “對於入駐集中加工區的小作坊,進行統一管理,包括‘七個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貯存、統一生産管理、統一檢驗、統一外包、統一銷售、統一治污。”據介紹,目前來旺良品堂小作坊食品集中加工區一期已建成,面積約1200平方米,已建設15家加工點,入駐9家小作坊,二期加工區尚在規劃中,計劃建設面積3000平方米。

  “之前我在老城區租店面生産,衛生條件不符合規範無法辦證,入駐集中加工區後,生産規範了,營業執照、核準證都拿到手了。”山裏紅蜜餞加工作坊業主侯雷説。

  除了晉江,泉州還有惠安的“個體作坊+農業合作社”、豐澤的“農戶+農業基地+電商”等集聚生産模式,全市正逐步實現小作坊生産由少數個體向行業規範提升轉變。

  優化升級做大區域特色小産業

  在閩南歷史悠久的面線文化中,晉江龍湖後坑傳統手工面線製作技藝頗負盛名。

  龍湖鎮後坑村的洪一博、洪朝芽兄弟,家族世代製作手工面線,長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經營手工面線生産。

  2019年,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引導下,洪一博註冊成立福建省百匠公司並取得食品生産許可證,主推僑鄉手工面線這一産品,手工製作面線由小作坊轉型升級為食品生産企業。“過去小作坊式經營,一天産量就30多公斤,轉型升級為企業後,我們吸納了十多位面線老師傅加入,一天産量可以達到300多公斤。”洪朝芽表示。

  洪一博兄弟倆還有更大的目標,“食品小作坊生産的大多數食品都是閩南的傳統美食,我們希望能夠將這些閩南傳統民俗文化傳承下去”。

  “引導生産各種閩南民俗傳統食品作坊向集中加工區集聚,與閩南民俗文化旅遊元素相融合,做到既有作坊製作等傳統民俗文化元素觀賞,又兼具實際作坊製作文旅體驗,使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顏金盃介紹説,近年來,泉州從品牌標準、特色名牌、舌尖美食、傳統傳承等多個維度,積極培育富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特色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小作坊。

  “截至目前,泉州已打造精品示範食品作坊54個,轉型升級為企業的食品作坊18家。”朱青南告訴記者,通過持續治理,泉州小作坊地方特色品牌正不斷發展壯大。湖頭米粉、崇武魚卷等4款産品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或商標産品保護;鐘樓肉粽、海絲金鳳元宵圓等8款産品列入“泉州伴手禮”名錄;瑞芳魚卷、亞佛餅皮等5款産品先後入選“泉州中華老字號”“福建省老字號”名單……    

  記者手記>>>    

  小作坊關乎大民生

  作為食品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小作坊因其開設成本低,成為不少人創業的首選。與此同時,許多食品小作坊生産的産品極具地方特色,滿足了群眾飲食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可以説,食品小作坊的存在客觀上對方便城鄉居民生活、促進社會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小作坊,不僅一頭連著數千家庭的就業生計,還一頭連著群眾的食品安全。必須承認,目前不少地方的食品小作坊整體還存在著“多、小、散、亂、差”等問題,安全風險隱患多,監管難度大。

  泉州市場監管部門在管理小作坊的過程中,不是單純壓縮其生存空間,而是推動小作坊規範發展和轉型升級,這一做法值得點讚。在監管過程中,多一些這樣的嘗試,對食品小作坊持續健康發展,從而有效促進就業創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是有益的。(黃瓊芬)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