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強基促穩有突破 泉州把“關鍵小事” 當“頭等大事”

2020-07-13 09:35:28|來源:泉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強基促穩有突破 泉州把“關鍵小事” 當“頭等大事”

  市公共文化中心建成開放 (陳起拓 攝)

  泉州網7月13日訊(記者 蔡紫旻 謝曦 通訊員 謝丹妮 黃惠敏)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在泉州,“錢袋子”投向民生事業的資金,達到七成以上。民生事一件接著一件幹,民生項目一個接著一個推,全力為民生提質,給幸福加碼。

  提升民生幸福砝碼的行動,在城市鄉村,在軟硬環境,在教育、衛生、養老等普惠性事業的細節中真切可感。

  32個民生熱難點問題整改成效初顯

  今年以來,我市深入推進“強基促穩”工作,在深化、拓展、突破上下功夫,聚焦提升基層“組織力”“治理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和“矛盾糾紛化解能力”等“四個力”,以17個專項行動為抓手,努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準。

  “強基促穩”重在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關鍵要把民生、民憂解決好。去年我市12345平臺受理群眾訴求21萬件,辦件滿意率99%。今年,針對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民生“XIN”行動拓展專項行動持續發力,在推動去年32個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摸排出29個民生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整改落實。

  為了讓百姓真有感、實受惠,我市強化市域統籌、區域聯動、部門聯合,橫向縱向一體發力。去年針對中心市區安置房辦證困難,市裏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協調突破驗收、産權證明檔案不全等難題,目前基本實現當天審批、隔天發證,3.2萬套安置房已登記發證1.4萬套,其餘按時序推進。市住建局聯合市委統戰部實施“同心安居工程”,構建“政府政策+社會力量”的幫扶機制,繼去年幫扶108戶困難群眾改造危房後,今年計劃幫扶第二批177戶困難群眾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現已全部開工,竣工174戶。為打破信息壁壘、進一步便民利民,市數字辦、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加快部門市級自建業務系統對接,初步實現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醫保業務辦理等重點應用的跨層級、跨部門共享。市行政服務中心還在全省首創“區塊鏈+電子證照”技術,凡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的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從業資格證、教師資格證、網約車計程車運輸證、醫師資格證、護士資格證等證照,都可以實現實體證照與區塊鏈電子證照同步發放。目前,泉州市電子證照庫每天産生近2000條電子證照存證信息上區塊鏈,累計存證電子證照信息達510萬條。未來還將融合更多線上線下電子證照應用場景,讓市民“出門帶手機,證照隨時用”。

  解決群眾“關鍵小事”,重在抓常抓長。為此,我市建立化解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定期摸排、限期解決、長期跟進、定期和不定期“回頭看”、可預期向群眾反饋等“五期”機制,以改革思維、改革方法,推進民生難題有效解決。“黨員街巷長”“紅色業委會”“民情茶室”“兩代表一委員聯繫群眾化解矛盾工作室”……各縣(市、區)從推進治理創新入手,培育形成一批基層善治的好經驗、好機制,並推動創新實踐上升為制度性安排,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推動“盆景”變“風景”。

  29條古城街巷綜合提升工程啟動

強基促穩有突破 泉州把“關鍵小事” 當“頭等大事”

  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真實完整地保存了街道建築物的歷史原貌和建築特徵 (陳英傑 攝)

  文明城、衛生城是城市競爭中的“金字招牌”,也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尺規。以開展創城創衛為契機,泉州直擊民生“痛點”“堵點”,今年6月初,先行啟動了覆蓋城區177個社區的環境衛生整治專項行動。同時,緊抓市容市貌提升、薄弱環節整治,重點開展街道社區、農貿市場、商貿超市等整治提升;聚焦五小行業、城鄉接合部、盲區死角衛生等重點薄弱環節整改,加快補齊城市管理短板,朝著城市高顏值、治理現代化發展。

  古城6.41平方公里區域內,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日顯成效,首批11所古書院啟動復建復興,並先期完工投用正音書院和小山叢竹書院一期,古書院被賦予新時代內涵;中山路綜合提升工程一期完工,將打造古城高品質步行街範本,在此基礎上,29條古城街巷綜合提升列入今年計劃,正在推動實施;公交“小藍”、社區巴士“小白”、自行車“小黃人”和三輪車“小紅”構成的“多彩交通”,共同打通古城交通出行“微循環”。

  在環灣面海的新城,包括市圖書館新館、泉州大劇院、泉州科技與規劃館、東海工人文化宮等在內,完善現代城市配套的市公共文化中心已建成開放;東海片區興建190處公共體育設施,覆蓋各個社區。

  181個貧困村衛生醫療全覆蓋

  鄉村振興事關小康大局。以點帶面、示範引領,今年,《泉州市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方案》正式出臺,統籌謀劃重點縣(市、區)、特色鄉(鎮)、試點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將引領全市2000多個建制村全面升級、全面進步。

  截至目前,全市81.8%的基層醫療機構設施設備實現“雙達標”,181個貧困村衛生醫療服務全覆蓋。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實施義務教育城區“小片區”管理和農村薄弱校“委託管理”改革,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城鄉實現共享;在義務教育階段把握城區小片區管理與農村薄弱校委託管理相結合,完善管理機制,推進捆綁考核,有效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辦學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初步實現了優質均衡發展。

  重點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

  養老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街道和重點鄉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96.9%。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數提高到38.11張,提前完成今年任務。

  引優質項目促開花結果

強基促穩有突破 泉州把“關鍵小事” 當“頭等大事”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安海灣特大橋合龍 (陳英傑 攝)

  實現泉州高速公路大環閉合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貫通

  日前,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安海灣特大橋合龍,標誌著全長27.3公里的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全線貫通。

  泉廈漳城市聯盟路泉州段是海西高速公路網“三環”中的重要一環,起于晉江市永和鎮福田村附近,經晉江市永和鎮、安海鎮、東石鎮,跨安海灣後進入南安市石井鎮,終點位於石井鎮坂頭村(與廈門交界處),設計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

  泉州段通車後,137公里泉州環城高速“大環”將閉合成網,南安石井和晉江東石、安海、永和等鄉鎮將更緊密地融入泉州環灣都市圈。此外,泉州臺商投資區、石獅、晉江南部、南安南部等地通往廈門、漳州的距離也將進一步縮短。(顏雅婷)

  我省“十三五”最大水利項目 白瀨水利樞紐開工建設

  作為福建省“十三五”期間投資最大、庫容最大、大壩最高的水利樞紐,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主體工程於今年元旦正式開工建設。

  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泉州市晉江西溪幹流上游,壩址位於安溪縣白瀨鄉長基村,水庫總庫容5.44億立方米。水庫以供水為主,結合防洪,兼顧發電,同時為改善下游灌溉、生態用水創造條件,對促進泉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將滿足併為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提供水源地保障。建成後,它將成為我市繼山美水庫、惠女水庫之後的第三座大型水庫,助力滿足2030年泉州社會經濟發展的用水需求。 (顏雅婷)

  中心市區體量最大片區 西華洋打造泉州“心”高地

強基促穩有突破 泉州把“關鍵小事” 當“頭等大事”

  西華洋片區規劃效果圖

  西華洋片區作為全市“海絲新城”重點建設的九大片區之一,是泉州環灣向灣聚集發展的重要板塊之一。該片區改造項目為目前泉州市中心市區建設面積最大、體量最大、投資額最大的項目,位於泉州市北峰板塊動車站區域,北靠清源山,西鄰九日山,東鄰馬落山,南望晉江,面積約7795畝,總投資約223億元。

  片區改造後,將從根本上解決動車站及周邊的防洪排澇、交通出行、改善居住條件、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等民生“補短板”問題。同時,根據《環泉州灣都市産業發展總體策劃》,西華洋片區位於智慧科技組團,未來將發展以數字科技為核心的大數據産業,重點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産業發展,打造泉州“心”高地。

  當前,西華洋滯洪片區改造項目(豐澤段)已完成徵遷收尾工作,項目(南安段)徵遷工作正穩步推進。 (顏雅婷)

  最完整保存街區歷史風貌 古城中山路全面保護提升

  一條中山路,半部泉州史。泉州中山路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聯排式騎樓建築商業街,2001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産保護優秀獎”。中山路,還是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軸線,承載著市民對古城的重要記憶。然而,因年久失修,中山路存在著騎樓破損、白蟻蟲蛀、電線老化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2018年11月,泉州正式啟動市區中山路(涂門街—打錫街)保護提升工程,以修舊如舊為原則,對路段進行整體改造,力圖從建築風貌、景觀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夜景照明四大方面,對騎樓、路面、地下管網等各個要素進行綜合整治修復提升。2019年6月,在中山路(涂門街—打錫街)保護提升工程的基礎上,我市啟動中山路(打錫街—鐘樓)保護提升工程。

  當前,中山路(打錫街—鐘樓)保護提升工程正進行騎樓立面修繕、結構加固,以及地面鋪裝、綠化、智慧化等施工。據了解,此次保護提升路段全長650米,改造內容包括立面的加固與修繕、地下綜合管線的改造、景觀提升等各個要素,力爭通過綜合整治提升,保存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真實完整地保存街道建築物的歷史原貌和建築特徵。 (顏雅婷)

  全省首個網紅直播基地石獅青創直播基地掀起“帶貨潮”

強基促穩有突破 泉州把“關鍵小事” 當“頭等大事”

  石獅青創直播基地內,主播正在直播帶貨。(陳曉東 攝)

  今年2月,青創直播基地作為福建省首個網紅直播基地正式在石獅市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揭牌落地。基地背靠閩派服裝強大的産業鏈優勢,致力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網紅直播基地和網紅培育孵化器。

  揭牌以來,青創直播基地先後舉辦了“222 買買買”石獅服裝品牌網上直播節暨網紅選品節、石獅青創抖音網紅時裝節等多場直播活動。2月22日當天,創下一天直播銷售總額5376萬元的記錄。截至目前,基地先後服務超過500家服裝品牌企業,簽約上百名網紅主播達人和上萬名小主播,並孵化出石獅本土第一名網紅主播“米拉”。

  在更廣領域,我市積極引導線上消費,1—5月全市網絡零售額累計達858.31億元,比增24.6%,位居全省第一。 (遊怡冰 黃小波)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