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休閒需求增長加速旅遊業發展

2017-09-08 11:07:44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金秋九月是收穫的季節,我國旅遊業也迎來上半年成績單的發佈。

  近日,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簽約揭牌儀式暨國內旅遊大數據發佈會在京舉行。中國旅遊研究院區域所副研究員張佑印在會上發佈了《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7》,對2017年國內旅遊市場發展情況進行了全景透析與權威解讀。

  報告指出,作為“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在中央出臺的41項促旅政策和國家旅遊局發佈的54項“治旅方略”等紅利政策推動下,2016年中國國內旅遊消費保持高速增長,市場新需求、産業新業態、政府新舉措不斷涌現。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旅遊人次44.4億,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國內旅遊收入3.9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19%。從國內旅遊市場多年發展趨勢來看,旅遊收入從2011年的1.93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9萬億元,遊客接待量從2011年的26.41億人次增長到2016年的44.4億人次,國內旅遊市場規模長期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長速度,旅遊收入則保持12%左右的增長。

  從區域看,“東強西弱”的區域旅遊發展格局未變,均衡化趨勢顯現。其中,客源地潛在出遊力在東中西三大區域之間表現為7:2:1的三級階梯狀分佈,旅遊産業綜合發展水準在東中西三大區域之間呈5:3:2的三級階梯狀分佈。而從區域旅遊發展趨勢來看,東中西三大區域之間的差距,無論是在累計潛在出遊力還是在旅遊産業綜合發展水準方面均呈現出明顯的收斂趨勢,區域均衡化格局逐漸顯現。2016年區域旅遊流空間格局總體穩定,區域間旅遊流主要以東部三大經濟區之間旅遊流為主,區域內部旅遊流主要以長三角內部流動強度最大,省級尺度則以北京流向天津的旅遊流相對最強。

  值得關注的是,家庭休閒度假成為2016年主要市場特徵。根據報告,2016年我國國內旅游動機主要以休閒度假和探親訪友為主。其中,城鎮居民有48.3%以休閒度假及娛樂為主,其次是探親訪友,佔27.2%。而農村居民有36.4%以休閒度假及娛樂為主,其次是探親訪友,佔到31.7%。2016年國內旅遊消費則主要集中在交通、餐飲及購物三個方面。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旅遊花費約1130.7元,交通費佔比30.9%,餐飲費用佔比26%,購物費用佔比18.9%。農村居民相對城鎮居民旅遊消費水準較低,2016年人均花費約691元,其中交通費佔比29.5%,餐飲費用佔比26.8%,購物費用佔比24.4%。

  假日旅遊市場方面,2016年全國七個節假日共接待遊客達14億人次,約佔全國國內旅遊市場的32%;旅遊收入達15757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年旅遊收入的40%左右。2016年假日旅遊市場呈現六大特徵。一是拼假錯峰出行成為主趨勢;二是旅遊消費換代升級,鄉村休閒度假受到青睞;三是舉家出行成為新的假日旅遊的主要方式;四是短途自駕是假日旅遊的首要交通方式;五是主題化節日活動深受旅遊者喜愛;六是學生遊成為節日遊客生力軍。

  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新的業態和經驗不斷涌現。報告指出,在政策理念創新方面,浙江湖州通過四輪驅動全面推動全域旅遊;湖北長陽縣通過旅遊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甘肅張掖以5A級景區創建為抓手,帶動區域旅遊發展上臺階。在行銷推廣創新案例方面,三亞通過舉辦“精品大調研”活動,讓受眾檢驗三亞旅遊業發展;杭州借助“大使環球行”活動,促進國際旅遊市場拓展;台州借助“旅遊體驗師”活動推廣旅遊市場。

  報告對2017年國內旅遊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國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旅遊業在創新發展中繼續領跑經濟增長。我國旅遊已經發展到大眾化旅遊中高級階段,向日常休閒回歸,差異化遊憩環境逐漸成為休閒的手段。休閒需求進入越來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國內旅遊需求旺盛,旅遊投資維持高位,旅遊就業穩步增加。據預測,2017年國內旅遊人次將達到48.8億,同比增長10%;國內旅遊收入將達到4.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作者:孟妮)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