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當文化遇見科技:中國文化産業新潮奔涌
2025-10-22 08:57:10來源:證券時報責編:盧家傲

  文化産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影視、文旅、文創等業態既能直接創造産值,又能帶動周邊消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賦能傳統産業,則能推動相關産業結構升維,提升附加值。

  “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産業實現繁榮發展。微短劇“從無到有”火遍全球;《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高速增長;遊戲産業收入規模創新高,出海已頗具規模,文化産業各細分領域活力十足。

  産業活力噴涌

  “目前國內多家出版集團正與科技公司合作,引入AI智慧審校系統。我們也在與相關企業合作測試AI客服,希望通過AI客服提高工作效率,後續還會有更多圍繞AI的智慧應用場景嘗試和應用。另外,直播帶貨和短視頻‘種草’,也徹底改變了圖書的銷售渠道。”博庫網副總經理周耀光説,出版這樣一個看似傳統的文化産業,如今已變得越來越“新潮”。

  類似的故事,近年來在多個文化細分産業中不斷上演。AI技術的使用,顛覆了遊戲開發運營流程,使其效率大幅提升;使用AI生成技術製作的影視劇,已成為內容市場的重要補充。新技術催生了新産品、新模式,也讓文化産業變得更有活力與創造力。

  微短劇就是近年來內容領域誕生的“新物種”。在浙江橫店影視城各個拍攝基地,微短劇劇組幾乎隨處可見。橫店影視城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前9個月,影視城接待的豎屏微短劇劇組數量超過2700個,同比再創新高。

  2020年被業內視為“微短劇元年”,短短幾年後的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攀升至500多億元,並首次超過了全年電影票房,預計今年有望再創新高。“新物種”為內容市場帶來了“新氣象”。

  文化消費市場同樣活力涌現。一票難求的演唱會,印證了演出市場的火熱。2024年,我國大型營業性演出票房創歷史新高,票房收入達296.36億元,同比增長66%,2025年演出市場規模預計進一步增長。

  “十四五”時期,我國各地推出一系列消費促進和惠民舉措。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各地共舉辦相關惠民活動21萬場次,發放消費券等惠民補貼23億元,帶動消費超1400億元。

  出海動力澎湃

  泡泡瑪特泰國一家門店前,購買熱門IP潮玩的玩家排起了長隊。從2020年到2024年,這家潮玩企業的營業收入從17.7億元大幅增長至130.4億元。海外收入尤其亮眼,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有近40%的收入來自海外。

  “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企業加速出海。動漫、遊戲、潮玩、演藝等文化産品在海外市場收入漸成規模,有效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我們的子公司Century Games已經構建了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化發行網絡,依靠過硬的研發實力,海外收入已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A股遊戲公司世紀華通董事長助理胡昕表示。

  2023年,Century Games推出的全球首款冰雪題材SLG(策略類)遊戲《Whiteout Survival》,憑藉獨特題材和便捷玩法迅速獲得海外用戶青睞,收入持續攀升,並於今年3月登頂全球手遊收入榜。今年上半年,世紀華通遊戲出海收入達到89.58億元,佔公司收入的比例超過50%。

  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為185.57億美元,同比增長13.39%。今年上半年,中國自研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突破95億美元,再創同期歷史新高。

  遊戲出海方興未艾,影視出海則正加速破圈。在國內上映後赴海外發行上映,已成為我國電影作品的“新常態”。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就于8月22日起陸續登陸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影院,累計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定檔。今年以來,中國電影海外票房收入已達約10億元。

  從爆款電影到《玫瑰的故事》《山海情》《國色芳華》等優質劇集,再到風靡全球的微短劇,“十四五”時期,我國影視産業逐步打破地域與文化壁壘,從單純輸出內容,到輸出模式;從“零星出海”邁向“批量輸出”,成為我國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

  增長潛力深厚

  在位於上海松江的“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産業基地”,上萬個機櫃已交付並投入運營。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全國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也是全國規模領先的圖形處理器(GPU)集群。

  早在2020年,世紀華通便以投資並深度參與項目為契機,成功切入智慧算力核心領域。目前公司正同步在深圳投建規劃機櫃規模達1.2萬台的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已順利交付華為雲並投入使用,二期土建工程接近完成,即將進入使用階段。

  文化産業是一個緊貼市場、迭代迅速的産業。在數字經濟浪潮下,科技已不再是文化産業的“輔助工具”,而是深度融入創作、傳播、消費全鏈條的核心生産力,成為驅動産業迭代升級的“硬核引擎”。

  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文化産業研發投入平穩增長。2024年,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6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有力促進了新型文化業態的快速發展。2024年,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中,文化新業態行業實現營業收入5.9萬億元,佔文化産業的比重超過40%,比2020年增長88%,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7%。

  對前沿技術進行持續性、前瞻性佈局,不僅是文化産業突破內容邊界、拓展體驗場景的關鍵路徑,更是構建産業核心競爭力、保障未來長期增長勢能的戰略基石。

  當前,我國文化産業正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服務國民經濟大局中持續積蓄勢能,朝著既定戰略目標加速前進,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證券時報 記者 吳志)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