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財智 > 正文
“三年倍增”為汽車強國充電
2025-10-23 09:25:42來源:經濟日報責編:盧家傲

  充電基礎設施好不好,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關鍵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底,在全國範圍內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番增長。《行動方案》不僅是對充電短板的精準補齊,更為新能源汽車産業高速發展清掃障礙、鋪設跑道,持續鞏固和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強國優勢。

  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大背景下,我國搶抓歷史機遇,堅持自主創新,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與燃油車補能方式不同,電動汽車運轉需要一套全新的充換電基礎設施。為保障新能源汽車跑得又好又快,“十四五”時期,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平均每5輛汽車就有2個充電樁。

  雖然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服務能力基本滿足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但與我國新能源汽車規模化快速發展要求相比,仍存在公共充電網絡佈局不均衡、設施功能結構待優化、居住區服務供給不充分、供電保障有待加強、運營管理質效有待提升等問題。充電設施作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關鍵支撐,其服務能力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信心,需要繼續提升充電服務能力。

  “三年倍增”為市場信心“充電”。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供需矛盾突出,多地出現充電樁叫號排隊現象,部分車主需等待3小時至4小時才能充上電。調查顯示,在設施功能結構方面,目前我國公共充電設施平均功率為45.5千瓦,尚不能有效滿足節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熱點地區等快速補能場景的充電需求;在空間佈局方面,目前城市充電服務保障能力相對充足,但農村地區充電設施建設尚不均衡。這種基礎設施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落差,給新能源車主出行帶來不便,也讓不少潛在消費者望而卻步。

  《行動方案》更加注重充電設施建設均衡性,明確要加快補齊農村充電設施建設短板,實現農村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全覆蓋。同時,要在重點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加快大功率充電設施規劃建設,進一步優化設施功能結構。“三年倍增”目標的明確,給車企、電池廠、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消除了對基礎設施跟不上銷量增長的擔憂,將極大刺激潛在購車需求。

  “三年倍增”為産業鏈“充電”。新增上千萬個充電設施,將帶動一條産業鏈的繁榮。從充電槍、充電樁的硬體製造,到電力電子元件的研發生産,再到電網改造、土建施工、運營服務,每個環節都將催生新的就業崗位與市場空間,並間接拉動銅、鋁等大宗商品需求。據初步測算,此番充電樁建設進一步提速,將拉動充電設施設備製造和建設投資2000億元以上。

  “三年倍增”為業態創新“充電”。新能源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動的“大型充電寶”。隨著智慧電網技術發展,充電樁正從“單向供電設備”升級為“雙向能源節點”,既能為車輛充電,也能在用電高峰將動力電池的電能回輸電網,成為虛擬電廠的重要組成部分。《行動方案》提出,要擴大車網互動試點範圍,在價格政策、市場化機制和應用場景等方面持續探索創新。這種協同互動,將為綠電消納、能源結構轉型提供新路徑,讓充電設施成為連接新能源汽車與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紐帶。此外,海量充放電數據也是富礦,可用於分析用戶行為、優化電網調度、服務城市規劃,催生新商業模式。

  實現“三年倍增”目標,並非一路坦途。城市中心區土地資源緊張,電網擴容壓力大,如何破解?充電站運營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如何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超充技術普及帶來的安全標準和電池壽命問題,如何同步解決?這些難題都有待攻破。

  充電網絡,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血液循環系統”。隨著更多充電設施在神州大地上落地生根,讓每一輛電動汽車都能“充得上、充得快、充得好”,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經濟日報 作者 王軼辰)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