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四十三年的堅守(逐夢)
2021-12-02 17:22:03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一走進黎仕倫的辦公室,我就被玻璃展櫃裏一大摞鮮紅的獎狀、榮譽證書和金色獎牌所吸引。“先進個人”“優秀放映員”“全省農村電影放映先進集體”……在這些榮譽背後,是一名普通共産黨員四十三年的鄉村電影放映之路。隨行的縣裏同志告訴我,不管是在黔北余慶縣哪個鄉村,只要説起放電影的“老黎”,沒有人不知曉。

四十三年的堅守_fororder_rmrb2021120120p11_b

  余慶縣美麗鄉村晨景 王遠平 攝

  一

  1978年,神州大地吹起改革開放的春風。這一年,十八歲的黎仕倫第一次扛起放映機,跋涉在余慶縣的村村寨寨,開啟了鄉村電影放映員的人生之路。

  每支鄉村電影放映隊就兩三個人,而放映機、音箱、發電機和電影膠片等設備有三百來斤,要經過崎嶇、陡峭的山路,運送到散佈在大山深處的各個放映點,對當時體重不足九十斤的黎仕倫來説,這無疑是一種挑戰。但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他並沒有退縮。“在鄉村放電影是個艱辛的體力活,對我的成長也是很好的磨煉。”這是黎仕倫從事鄉村電影放映的心得感受。

  尤其是夏天,他和同事們每人手提肩扛百餘斤沉甸甸的放映器材,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一路翻山越嶺,到了放映點,人累得幾乎要虛脫。最怕的是半路上突遇暴雨,既擔心放映機進水,機器受損,又害怕路上耽擱時間,讓鄉親們久等。

  在改革開放初期,黔北農村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單一,通常只在春節期間才有老百姓自編自演的花燈、獅子燈表演。所以,電影下鄉放映更加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黎仕倫至今記得,他放映的第一場電影是在當時的敖溪區龍家公社小壩,放了兩部片子:《紅岩》和《地道戰》。為了來看電影,有的鄉親走了十多裏山路。壩子裏人山人海,連場壩外的墻頭上、樹上都有人。當他按下開關按鈕,放映機就“嗒嗒嗒”旋轉起來,一束光一瞬間投射出去,白色的幕布頓時出現一顆閃閃發光的五角星。隨著音箱裏震撼的音樂聲響起,一個精彩的光影世界呈現出來。人群裏猛然發出陣陣歡呼聲,隨即又漸漸安靜了下來,電影精彩的情節讓大家都沉浸其中……

  直到電影放完了,還有很多觀眾不肯離去。時隔多年,這一幕依舊深深印在黎仕倫的腦海裏。

  二

  1995年,隨著電視、家庭影院的普及,電影市場遇到一些困難。余慶縣城僅有兩萬多人口,余慶縣電影院虧損嚴重,陷入困境。因此,余慶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大部分職工都選擇了離開。

  “仕倫啊,電影都沒人看了,你還折騰個啥呀?還是去找點別的事做吧,就算做個小生意也比放電影強啊!”親朋好友紛紛勸他。

  對於別人的規勸,黎仕倫總是禮貌地笑一笑,然後一轉身,又去倒騰那臺相伴近二十年的放映機和那一盒盒的膠片去了。

  黎仕倫做事勤勤懇懇,父親一直看在眼裏。有一天,他對黎仕倫説:“仕倫,你做事踏實,有沒有想過爭取入黨?”其實,黎仕倫早有這樣的想法,這次在父親的啟發下,他立刻主動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1998年1月,黎仕倫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家中繼父親之後的第二名共産黨員。

  入黨後的黎仕倫,工作更加努力。後來,組織派人找他談話:“仕倫同志,電影公司目前的困難你是知道的,組織上要找一個有擔當、能做事的人把擔子挑起來,想推薦你來主持電影公司的工作……”

  黎仕倫很清楚,那時候的電影公司已經是個“燙手山芋”,但他想,我是一名共産黨員,組織上安排的工作,再苦再難也要幹下來!

  他接任余慶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時,公司的賬戶幾乎沒錢了,不僅欠著外面一大筆錢,還欠著職工三個月的工資。但黎仕倫相信,只要找對路子,肯花力氣,面前的這道坎,一定能跨過去。

  這時候,黎仕倫的妻子徐蘭平給了他大力支持。她把家裏僅有的存款全部拿出來交給黎仕倫,而黎仕倫則用這些資金購買了一些新影片。他一邊下鄉義務為老百姓放電影,一邊帶領公司二十多名職工利用電影院的幾間閒置房,註冊了兒童遊樂園、幼兒園等,開始嘗試多种經營模式。在黎仕倫的帶領下,全公司齊心協力,扭轉了電影院和鄉村電影放映隊面臨關門、解散的被動局面。2002年,余慶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首次榮獲“全省農村電影放映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長年在農村奔走,黎仕倫了解村民的需求。余慶縣是個典型的農業縣,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煙草和蔬菜就是該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但很多村民不懂科學種植,靠務農只能勉強溫飽。為了幫助鄉親們增收,黎仕倫大量購買煙草和蔬菜種植等科教片下鄉放映,還配套製作了《蔬菜種植技術》等手冊免費發放給種植戶,盡力幫助他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三

  後來,基層電影放映面臨更大挑戰,黎仕倫辭去電影公司經理職務,專職當起了鄉村電影放映員。

  徐蘭平知道後,埋怨丈夫“傻”。是的,黎仕倫確實“傻”。雖然農村公益性電影放映每場次都有一定補貼,但余慶縣的各個山村都很偏遠,除去租車費、搬運費、工人工資等開支,所剩無幾。

  後來,最後一個“放映搭檔”也離開他了。徐蘭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下決心再幫丈夫一把。

  “什麼?你要和我下鄉去放電影?”黎仕倫十分驚訝。

  就這樣,手腳麻利的徐蘭平成為丈夫放映工作的好幫手。

  上手之後,徐蘭平終於明白丈夫為什麼一直捨不得離開他的事業了——吃苦耐勞又具有親和力的黎仕倫很受鄉親們歡迎,他走到哪,哪就有歡聲笑語。

  這一年,黎仕倫正式成立了“余慶夫妻農村電影隊”。為了讓村民看上更好的電影,夫妻二人省吃儉用,花了兩萬多元買了一台數字電影放映機。數字電影放映機實現了無膠片放映,下鄉放映更是方便了許多。“余慶夫妻農村電影隊”一頭扎進大山,奔忙在余慶各個鄉村電影放映點。他們帶著簡單的洗漱用品和一床被子,走到哪就住到哪。

  一路走來,有欣慰,也有辛酸。

  2008年初冬,黎仕倫和妻子租了一輛麵包車去白泥鎮新寨村放映電影,結果路途中下起暴雨,道路塌方,交通中斷。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了,車輛卻過不去,夫妻二人只能將放映設備搬下車,把礦燈戴在頭上照明,就這樣高一腳低一腳將設備抬到放映點。等把兩部電影放完,已經是深夜11點多鐘。當時,恰逢大龍村有村民辦喜事,黎仕倫事先已經答應要去放映慶賀。此時夜已深沉,黎仕倫決定,無論大龍村的村民看不看,他都不能失信,於是又從新寨村趕到大龍村。令他沒想到的是,村民們竟然都還坐在院壩裏等著他。見黎仕倫來了,大家高興地歡呼著:“要放電影咯,要放電影咯!”黎仕倫心頭頓時一暖,眼淚差點掉了下來。

  那一次,放完電影,已是淩晨4點多。

  四

  大龍村每個月至少會迎來一次電影放映。大龍村距縣城十七公里,是白泥鎮的一個大村,也是一個傳統古村落。如今,路修好了,黎仕倫駕著車從余慶縣城出發,約莫半個小時就能到達村委會放映點。初夏的大龍村,到處呈現生機蓬勃的景象。路邊的蔬菜基地、花椒基地一片連著一片,滿目蒼翠。鳥兒的鳴叫聲在山野裏回蕩,讓人聽了心生歡喜。

  2021年6月15日,正是大龍村放映電影的日子。太陽還沒下山,黎仕倫就將幕布挂好了。除了電影,他還特意安排了兩部科教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常識》與《怎樣應對崩塌滑坡泥石流》。

  一首經典紅歌《唱支山歌給黨聽》在村子裏響起時,村民周其倫知道今天又要放電影了,於是他趕緊來到放映點。

  五十歲的周其倫,曾是大龍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年初,周其倫貸款搞養殖。然而,由於他不懂技術,不到兩個月,資金全部打了水漂,負債纍纍的他,望著空空的圈舍,只有嘆氣和流淚。

  2014年3月,黎仕倫找到大龍村黨支部書記商量,要為村民特意安排幾場“脫貧致富”專題電影——蔬菜種植科教片。他的想法得到村裏的大力支持。正是這幾場“脫貧致富”專題電影,讓周其倫大受啟發,他決定有樣學樣,把閒置荒廢的土地利用起來種植蔬菜。黎仕倫不僅帶來各種科教片,還時常來“指點迷津”,有時甚至直接聯繫縣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到村子裏免費為大家培訓指導。

  2016年,周其倫順利脫貧摘帽。“秋冬兩季,我種的白菜、蘿蔔、蔥蒜收入就有六千多元,辣椒收入五千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總收入不少於兩萬元。”周其倫給自己算了一筆賬後,笑了:“現在脫貧致富了,這得感謝老黎和他的電影!”

  周其倫的故事不是個例。在科技興農的路上,鄉村電影對推動農村産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1年8月,大龍村發展蔬菜基地兩千畝,花椒産業基地三千畝,高規格的清水養魚一百餘畝,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余慶縣構皮灘鎮紅飛村苦水組是一個比較偏遠的山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婦女和孩子,全組長年在家的不足五十人,而黎仕倫仍舊堅持每月給他們送上一場電影。村民方洪江感動地説:“為了我們這幾個人,老黎一直堅持來為我們放電影。對於我們這樣的山區來説,看電影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熏陶,十分有意義。”

  群眾的期盼讓黎仕倫感到責任在肩:“哪怕只有一個觀眾,我也要堅持放下去!”在他心中,能夠給村民放電影,能為村子帶去歡聲笑語、帶去熱鬧,是一件幸福的事。

  五

  2021年,余慶縣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榮獲“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黎仕倫這輩子最引以為傲的榮譽。

  四十三年的堅守,放了近四萬場電影,四百多萬的觀影人次……黎仕倫已從青絲縷縷的“小黎”,變成兩鬢斑白的“老黎”。四十三年來,無論山高水遠,無論嚴寒酷暑,老黎都堅持把黨的聲音、文化滋養、科技知識等,通過電影帶到每一個山村,傳遞給每一位村民。

  今年農曆二月,老黎已滿六十一歲。但他大部分的時間,仍然奔赴在余慶的各個鄉村放映點。當我問他堅持到今天的原因、準備什麼時候退休時,他笑著對我説:“老百姓所需要的,就是我們共産黨員所堅持的!只要我還幹得動,就會一直幹下去,幹一輩子!”(人民日報記者 方洪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