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山海一家親 攜手奔富路——粵黔協作譜寫新時代美麗篇章
2022-07-11 09:23:45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同飲一江水,山海一家親。

  千百年來,美麗珠江浩蕩奔流,相連貴州高原6萬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兩地天生就有濃濃親情。

  同心戰貧困、先富帶後富。

  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戰略部署,粵黔協作由此起步,深圳對口幫扶畢節和黔南。2013年調整為深圳一對一幫扶畢節、廣州一對一幫扶黔南。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明確了廣東省對口幫扶貴州省,廣州市接替深圳對口幫扶畢節市。

  山情海意,築夢圓夢。26載春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傾情投入更多“真金白銀”,對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給予大力幫扶,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極大地改善了山區群眾的生産生活。

  如今,山海結緣情更濃,粵黔協作譜寫了東西部協作新時代的美麗篇章。

  高位推動“借船出海” 架起共同富裕橋梁

  6月26日,廣州江楠農業(集團)發展有限公司到榕江縣考察百香果、蔬菜産業基地建設及農産品流通平臺建設情況,並表示願意進一步加強與榕江的交流和合作,尋找合適的農業合作項目。

  今年4月底,貴州省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黔東南自治州“黎從榕”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實施意見》,明確用好東西部協作機制,加強區域互動合作,打造對接融入大灣區的“橋頭堡”。

  區域合作,“借船出海”,離不開粵黔兩省持續不斷的高位推動。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粵黔兩省黨政領導多次互訪交流,共商發展。早在2016年9月,廣東省黨政代表團就開始赴貴州調研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隨後,貴州省黨政代表團先後多次赴廣東省回訪交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要求。

  心繫貴州,情係山區。歷屆廣東省委、省政府始終以“先富幫後富”為己任,將對口幫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僅2012至2015年,最早承擔幫扶任務的深圳市赴畢節考察指導的領導幹部達220人次,畢節赴深考察學習的領導幹部達255人次,累計向畢節捐助財政幫扶資金1.24億元,加快了畢節試驗區脫貧攻堅進程。

  “十三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貴州省加強與廣東省溝通對接,一個個碩果實之又實——

  資金支持逐年增長。廣東省(廣州、深圳)向畢節、黔南投入財政幫扶資金33.47(廣州32.16億元、深圳1.31億元)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612個(廣州1452個、深圳160個),在基礎設施、科教扶貧、智力扶貧、衛生扶貧、經濟協作等方面給予貴州省大力支持幫助,有效加快了貴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進程。

  人才交流成效明顯。廣東省(廣州市)累計選派129名黨政幹部、4398名(含恒大2856名)專技人才挂職幫扶,為兩地培訓黨政幹部1.35萬人次、專技人才14萬多人次。對畢節、黔南兩地855所學校、564所醫院結對幫扶,打造了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畢節婦幼“5+2”、三都民族班、羅甸“越秀班”等特色品牌。

  産業合作不斷深化。粵黔兩省堅持把産業合作作為扶貧協作的主攻方向,圍繞助推産業發展,幫助農戶增産增收的目的,採取集中優勢資源,從招商引資、基地建設、園區共建、産品銷售、旅遊消費等各個環節,紮實推進兩地産業合作。

  省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廣東省有多個沿海開放城市,又與貴州地理相近,粵黔共攜手,更有利於貴州把“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形成的“縣縣通高速、組組通公路”的交通優勢聯結起來,實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産業協作精準施策 優質黔貨越山達海

  進入夏季,在群山環繞的都勻市墨衝鎮良田壩區,一個個表皮光滑锃亮的茄子挂在藤蔓上,甚是喜人。正值壩區茄子豐收的時節,一群工人拖著籃子挨個採摘。

  “前段時間剛採完黃瓜,現在又開始採茄子,目前這個基地種植面積有1000畝,每年有4000多噸蔬菜銷到廣州市場。”都勻市種植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朱子丹向記者介紹,自前些年成功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以來,該基地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務工隊伍也壯大到170余人。“菜籃子”四季豐收,群眾增收有門路,當年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啟了廣州市場的大門,如今已經碩果纍纍。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把地裏的農作物賣到千里之外的廣州,這是曾經“提籃小賣”的老百姓不可想像的事情。2019年,在一次推介會上,廣州江楠農業(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燦江便發表了慷慨激昂地動員:“在座各位要勇於經銷貴州果菜産品,大膽去貴州投資。”

  一石激起千層浪,江南市場作為全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銷量最大的果蔬集散地之一,多家檔口紛紛向貴州拋出橄欖枝,就此貴州農産品便源源不斷銷往廣州,形成穩固的供應鏈延續至今。

  而這僅是黔貨出山闖市場,推動山海産業深度融合的成果之一。“十三五”時期,廣東幫助畢節市、黔南州引進企業288家,實際投資額164.63億元,帶動65萬脫貧人口增收。

  特別是廣藥集團、越秀集團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深度參與貴州農村産業革命,探索了覆蓋全産業鏈的新型帶貧模式,為貴州加快構建特色現代産業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刺梨産業便是其中乘上“東部列車”實現飛速發展的典型,2018年廣藥集團提出貴州刺梨産業要實現突破性發展,必須針對性解決研發、推廣、銷售三大難題,僅用98天完成“刺檸吉”配方研發,系列産品在全國上市,貴州刺梨一時聲名鵲起。

  點點星光匯成漫天銀河。2016年至2020年,廣東省充分利用“買全國、賣世界”的市場潛力和優勢,通過廣東省東西部扶貧協作産品交易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産品信息交易中心、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等平臺,幫助貴州産品入粵拓展平臺和渠道。數以千計的貴州農産品分銷中心、批發市場檔口、超市專銷、社區網點在廣州區域崛起,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持續在全省各地建立,乘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打通了黔貨出山的長效通道。

  勞務協作助增收 教育醫療惠民生

  “走,聽説廣東廠裏要人了。”曾經,在貴州山區,提起廣東大部分人首先談到的是“進廠”。廣東,對於勞務輸出大省的貴州來説,不僅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山區青壯年外出務工趨之若鶩的地點。

  在貴州,一批批青年從農村走出去,在東部城市學習、務工,再將技術和資金帶回家鄉,支持當地發展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此之前,在東部城市穩下來,能掙錢是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十三五”期間,為幫助外出務工人員提升技能,廣東省大力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引導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中心城市創建一批家政扶貧安置基地,吸納貴州省貧困勞動力就業。與此同時又開展校企合作,引導廣東大型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辦學,幫助貴州省貧困學生就讀“廣汽班”等訂單式職教班,畢業後在企業就業。

  東西部扶貧協作期間,廣州與畢節兩地共合作舉辦勞務就業培訓班452期,培訓貧困人口2.9萬人次,帶動貧困群眾56878人實現省內就近就業,10381人實現到幫扶省市就業;廣州與黔南兩地共舉辦勞務就業培訓班694期、培訓3.1萬人次,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4.8萬人次。

  針對貧困地區急需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廣州市6個經濟強區與畢節市10個縣(區)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廣州403所學校、122個醫療機構分別與畢節513所學校、299個醫療機構建立結對幫扶關係;廣州304所學校、101所醫院結對幫扶黔南342所學校、265所醫院。

  一枝一葉總關情。在廣東的傾情幫扶下,畢節和黔南兩地的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也為畢節、黔南兩地辦學帶來了更多優質資源。在此過程中,誕生了如貴州山村女孩將足球踢出大山的“追風少年”故事,在大方縣元寶村,5名追夢足球的農家女孩被廣州足協選中進行深造。廣州市足協副主席葉志彬曾感慨:“‘五貴’能夠出山,天河區對大方縣的幫扶是一大契機,為山區的娃娃們打開了一扇面朝大海的窗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20餘年間,廣東從資金投入、産業發展、就業穩崗、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全力支持,讓貴州的更多群眾端上了增收的“飯碗”,迎來了美好的生活,粵黔協作譜寫了新時代美麗篇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勇軍 梁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