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野果子走上産業化之路 ——貴州刺梨産業調查
2023-02-24 09:43:09來源:經濟日報編輯:羅淼責編:盧佳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該如何充分發揮農村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勢産業,助力鄉村振興?在貴州,刺梨這一過去生長在深山的野果子,就逐步壯大成促進百姓增收的“致富果”。數據顯示,通過全産業鏈培育壯大刺梨産業,2019年以來,貴州刺梨綜合産值從36.98億元增加至150.8億元,增長率連續4年超過35%。小小刺梨的産業化之路是什麼樣的?

  提到刺梨,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其實,這一過去生長在深山的小野果,已在貴州省逐步壯大成百億級産業。特別是隨著人們對於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強,憑藉維生素C含量在果蔬中“傲視群雄”,刺梨産品銷量在去年底出現小高潮。

  貴州是如何做到的?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為推進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優勢,貴州充分利用刺梨資源豐富的特點,近年來努力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圍繞“統一公共品牌、統一功效研究、統一系列標準”,持續打造優質産品、培育龍頭企業、壯大産業規模,全産業鏈培育壯大刺梨産業。2022年,貴州刺梨綜合産值達150.8億元,小小刺梨漸成氣候,逐漸成為當地人的“致富果”。

  走出深山不容易

  立春時節,空氣中夾雜著絲絲寒意。在貴州省龍裏縣谷腳鎮茶香村的大小山頭上,隨處可見管護刺梨的村民。

  茶香村是遠近聞名的“刺梨溝”,也是龍裏縣乃至貴州省最早大規模種植刺梨的鄉村之一,目前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茶香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蘭江告訴記者,該村依靠種植刺梨,實現從“窮溝溝”到“金窩窩”的蝶變,所産刺梨鮮果統一銷售給縣裏的加工企業,去年雖受天氣影響減産,但村民人均純收入仍達到1.5萬餘元。

  野生刺梨主要分佈于貴州。長期以來,刺梨被認為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醫用價值,貴州民間諺語中就有“刺梨上市,太醫無事”的説法。

  曾有研究發現,野生刺梨果實的維C含量在每100克刺梨果肉中可達1980毫克至3750毫克,遠遠高於其他果蔬。

  如何把野果子變成産業,貴州很早就展開了探索。1951年8月,從事野生刺梨加工的國營青岩酒廠成立,其主打産品花溪刺梨糯米酒一度走出國門。上世紀80年代,貴州相繼出現了七八家刺梨飲料企業,刺梨飲料更是作為指定産品走進漢城奧運會,但終究沒能大規模發展起來。

  實現規模化種植,首先要解決品種問題。從上大學起便一心撲在野生刺梨人工馴化、優良品種選育和優質豐産技術體系構建的貴州大學教授樊衛國告訴記者,“野生刺梨果實病蟲害率比較高,成熟期也都不一樣,要成規模種植必須經過人工馴化”。因為這個原因,貴州刺梨加工長期處於小作坊階段,只能用以泡酒,製作刺梨幹、刺梨膏等簡單産品,銷售情況時好時壞。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樊衛國帶領團隊,從貴州各地收集了400多份野生刺梨進行人工栽培馴化、品質分析鑒定和優良品種的選育,結果一個都沒有選出來。1992年到2000年8年多,面對一次次失敗,30多人的團隊最終只剩下樊衛國一個人還在堅持,“搞育種和栽培的時間太漫長了,很多人耐不住這種寂寞”。

  沒有人,樊衛國自己動手挖地除草;缺乏研究經費,自製植物性農藥防控病蟲。功夫不負有心人,到2009年,他終於成功選育出4個刺梨優良新品種,其中“貴農5號”“貴農7號”目前在貴州省內栽培面積達95%左右。

  2012年,龍裏被命名為“中國刺梨之鄉”,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裏刺梨”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貴州刺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推進,貴州在六盤水、畢節、黔南等地大規模推廣刺梨種植。目前,刺梨在貴州省內的種植面積達210萬畝,2022年實現鮮果産量30萬噸。

  與種植規模同步提升的是刺梨加工能力。目前,貴州以刺梨産品為主的生産加工企業78家,其中規上企業30家,刺梨鮮果加工能力約32萬噸。恒力源、山王果、初好等刺梨加工企業先後被認定為貴州省綠色工廠、智慧工廠、專精特新企業。

  貴州還引進廣藥集團、國藥集團、娃哈哈、好彩頭等一批優強企業,帶動提升刺梨深加工能力,打造出了拳頭産品、超級單品。如廣藥集團以“王老吉”品牌賦能,2019年開發的“刺檸吉”,投産當年銷售收入過1億元,2020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2022年的銷售額預計達12億元。

  隨著加工能力、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貴州刺梨企業的生産模式與行銷方式正發生革命性變化——從簡單的代加工到合作開發,從單一的鮮果壓榨到擴大深加工産品種類,從專業化分工到多方共建産業生態,刺梨産業在實現資源共享、轉型發展、互補共贏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貴州從事刺梨産品流通銷售的市場主體303家,105家市場主體註冊商標765件;刺梨産品省外銷售佔比約65%。

  刺梨産業的快速發展,為貴州省如期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六盤水市水城區為例,其刺梨種植面積達40.3萬畝,2022年刺梨産業實現總産值3.5億元,加工産品完成銷售額2.3億元;16.2萬農民從中受益,刺梨種植農戶戶均增收4萬餘元。漫山的刺梨成了群眾的“幸福不動産”和“綠色提款機”。

  産業化仍處起步階段

  走進貴州省龍裏縣高新技術産業園內的恒力源天然生物科技公司生産車間,只見自動化生産線忙個不停,殺菌、罐裝……經過10多道工序後,原汁、飲料等産品源源不斷通過傳送帶抵達包裝車間。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日益重視,刺梨産品愈發受到消費者喜愛。”貴州恒力源實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林建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去年完成銷售額8000多萬元,刺梨原汁、刺梨口服液等産品的銷量實現較快增長;還加強與省外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新産品,拓展了刺梨産品的市場。

  貴州洋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充分發揮“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廣東市場+貴州産品”“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廣東研發+貴州製造”優勢,創辦千優谷刺梨品牌,利用恒力源公司提供的原汁,打造了飲料、原汁等常規刺梨産品以及刺梨維C片、刺梨嫩膚面膜等系列精品,得到了廣東等地消費者的積極回應。“我們團隊目前已經推動貴州刺梨産品陸續進駐全國龍頭商超、主流電商平臺,更多融入大眾生活。”千優谷刺梨品牌創始人廖丹妮説。

  雖然發展態勢迅猛,但是貴州刺梨産業總體仍處於政府引導的起步階段,種植、加工、品牌及市場推廣等方面均存在亟待破解的難題。多家刺梨加工企業負責人認為,未來刺梨産品市場可能出現産能過剩。

  這種壓力和擔憂,一方面來自迅速增長的刺梨鮮果産量。截至2022年,貴州刺梨的種植面積已達210萬畝,目前進入産果期的有126.3萬畝,其中72.6萬畝進入盛果期。相關人士測算,即使在種植面積不再增加的情況下,鮮果産量預計在短期內也將增加兩三倍。

  “如果刺梨管護得當,鮮果産量增長幅度甚至更大,不僅現有加工能力難以消化掉,所生産的産品市場也無法消納。”龍裏縣刺梨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魏明艷認為。

  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廖麗婷則擔心,如果産品銷售不暢,刺梨加工企業原汁庫存較多、收購鮮果不積極,會傳導到上游影響農戶管護、採摘積極性,進而傷及産業發展根本。

  作為貴州最早從事刺梨榨汁的企業之一,恒力源公司每年拿出1000萬元收購刺梨鮮果,但因銷售情況不佳,前幾年均處於虧損狀態,無法消納全部鮮果。龍裏縣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受刺梨鮮果收購價格波動影響,當地部分農民種植刺梨的信心受到一定影響,一些農戶對刺梨後續管護重視度不夠,導致蟲果、爛果問題出現,部分地區刺梨病蟲果的比例高達60%。

  壓力的另一方面則來自科研不強、品牌不響等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産品同質化情況較為嚴重,市場拓展不足。

  作為刺梨加工企業,恒力源公司一直希望在新品研發上取得突破,取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優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我們雖然與省內外的科研機構聯合開展了系列合作,但對刺梨功效的研究進入一個瓶頸期。”林建告訴記者。

  自1987年大學畢業就從事刺梨研究的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貴州省刺梨産業研究院院長譚書明認為,貴州對刺梨的研究在前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目前研究基礎仍很薄弱,科研儀器不夠先進,專職科研人員嚴重不足,“在産業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上均很欠缺,無法對産業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此外,貴州刺梨的品牌影響力雖在持續擴大,但總體來看仍未贏得全社會高度認知,特別是缺乏針對特殊人群的功能性認定産品,限制了産品市場規模拓展。

  據記者調查,目前刺梨産品的消費群體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在貴州生活工作過的人士,二是具備一定營養健康知識的專業人士。廖丹妮坦言,“推銷刺梨産品太難了,很多消費者對刺梨的功效價值不甚了解,特別是原汁的酸澀口感讓人們對刺梨的‘初體驗’不太好”。

  成立於2006年的貴州黔寶食品公司是龍裏縣最早從事刺梨果脯、蜜餞加工的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蔣順蓉告訴記者,“我們本想依靠原有出貨渠道銷售刺梨原汁産品,沒想到很少有人購買原汁”。

  隨著産業規模快速擴張,産業標準體系問題也顯得更加迫切。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農業食品所農業室主任席興軍介紹,目前沒有關於刺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也僅有《刺梨培育技術規程》一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在加工等下游行業還是空白。

  由於標準缺失,及格線沒有劃定,導致進入刺梨加工的門檻較低,使得精深加工總體上處於“小、散、弱”狀態。目前,貴州刺梨産品仍以食品飲料類為主要産品形態,佔總産量的85%左右;保健品類、藥品及日化用品等高附加值産品比重較低。

  全鏈條發力謀求突破

  問題所在就是潛力所在。雖然難題不少,但業界對刺梨産業的未來發展仍充滿信心。原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封加平認為,貴州刺梨是人無我有的産業,既可以避免産業趨同,又利於不斷拓展市場,“特別是隨著刺梨藥用功能與保健功能的發掘,給發展刺梨生物制藥與天然保健品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前景”。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刺梨、維生素C功效的認識持續加深,為産品擴大市場創造了新契機。貴州省多家刺梨企業負責人表示,去年底普遍出現了一個産品銷售小高潮。

  相關專家、企業負責人認為,貴州要加快建設全國刺梨種植、加工、銷售大省,要把農産品變工業品,把工業品變健康消費品,還需要全産業鏈發力。

  打造高標準的種植基地。“只有管護上去了,鮮果品質提高了,刺梨産業持續發展的根基才會更牢固。”魏明艷認為,要採取現場培訓等方式加大技術培訓力度,讓廣大種植農戶更好更快掌握刺梨種植、撫育、施肥和整形修剪等技術要領,通過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服務,做好各環節技術指導,提升刺梨基地管護水準。

  培育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作為一個産業艦隊,必須培育實力雄厚的旗艦。業內專家學者與企業一致認為,貴州要儘快改變刺梨加工企業“小、散、弱”狀況,對企業實施技改升級、數字化改造、加工産能提升等項目,支持、推動加工企業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創新開發藥品、功能性新産品,提升産品品質,打造拳頭産品。

  擴展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只有品牌影響擴大了,市場銷售更好了,才能激勵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提升農民做好管護的自覺性。”廖麗婷認為,一方面要持續加大宣傳推介,不斷擴大“貴州刺梨”公共品牌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貴州刺梨;另一方面要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刺梨企業品牌、産品品牌,不斷提升品牌市場競爭力,帶動擴大刺梨産品市場銷售渠道。“擴大貴州刺梨的品牌影響力,要重視講好有地域特徵、健康意義、時間沉澱的‘刺梨故事’,支持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經營模式,鼓勵發展基於知識傳播、經驗分享的創新平臺。”廖丹妮建議。

  品牌培育是先有“品”再有“牌”的過程。席興軍建議,要樹立全局視野,儘快推動制定刺梨産業相關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通過實施高標準品質標準體系,標注産品價值、詮釋産品內涵,給消費者提供可量化、可感知、可辨別、可體驗的標準。

  “對於刺梨加工而言,當前最為緊迫的是在功效分析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科學精準的功效研究為拓展刺梨用途提供支撐。”林建建議,相關部門要攥指成拳,整合國內外科研力量,集中攻關一批關鍵技術。

  隨著各環節的突破,貴州刺梨産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黃金期。(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