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數字經濟 | “一碼貴州”開啟數字化“煥”新時代
2024-12-27 10:46:22來源:天眼新聞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活動訪問人次、市州排名、訂單數量走勢、商戶銷售額Top10等關鍵數據實時躍動,在“一碼貴州”研發的貴州省家電以舊換新數據平臺顯示屏上,核心信息一覽無余,為瀏覽者提供了精準而即時的信息快照。

數字經濟 | “一碼貴州”開啟數字化“煥”新時代

  通過對活動數據的實時監測與分析,平臺能夠精準把握市場動態,及時調整策略,確保活動的持續高效運行。這種基於數據的精細化管理,不僅提升了活動的整體效果,更為貴州乃至全國的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在熱火朝天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中,‘一碼貴州’閉環管理舉措尤為亮眼。貴州成為全國唯一將這一流程全部閉合在自有電商平臺的省份。”一碼貴州事業群總經理盧釤介紹,這一實踐不僅有效促進了消費升級與經濟增長,還加速了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的步伐。

  “一碼貴州”作為貴州重點打造的智慧商務大數據平臺,以“聚資源、賣産品、存數據、留産值”為目標,整合省內各行業、各區域市場主體資源,提供由生産端到消費端的全鏈條産業服務。

  截至2024年12月10日,平臺用戶規模達1901萬人,入駐企業7.06萬家,上架産品115.18萬個,形成交易訂單1933.77萬筆,完成交易額508.90億元,是貴州省內入駐企業最多、商品最全的數字商務平臺。

  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期間,該平臺依託其獨特資源,構建了一個涵蓋消費者優惠券領取與消費、商家訂單信息上報與補貼獲取,以及最終數據深度解析與可視化表達的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

  數字生活,煥新無憂。作為貴州省家電以舊換新補貼領用的唯一渠道,消費者只需指尖輕點,便能在“一碼貴州”瞬間掌握最新、最全的以舊換新政策,輕鬆申領政府補貼,讓換新成本一降再降。平臺內,知名家電品牌齊聚一堂,為消費者帶來了多樣的選擇和高品質的服務。此外,“一碼貴州”還負責送新拖舊,消費者選購新家電後,無需再為舊家電的處理而煩惱。

  在“一碼貴州”平臺的引領下,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已然超越了傳統促銷活動的範疇,不僅為企業市場拓展的征途增添了動力,更為其業務模式的優化升級提供了契機與平臺。

  “通過點對點信息傳遞,‘一碼貴州’精準高效地實現政府活動信息直達商家,解決了傳統層級傳遞機制時效滯後、觸達不準的問題。”盧釤表示,在商戶端,平臺會根據商家屬性和活動參與情況發送個性化通知,如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最新政策、注意事項等,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針對性和商家響應效率,為政府活動推廣和商家參與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時,“一碼貴州”通過不斷升級自研的以舊換新審核系統,顯著優化了流程效率。如今,補貼打款至商家的週期已大幅縮短至7個工作日以內,較之前30個工作日有了顯著提升。此外,平臺還實現了商品售出後電倉與後臺的自動匹配、系統線上自動開具電子發票及自動審核等功能,這些自動化措施極大地減少了人工干預,進一步提高了審核效率,確保了整個流程的順暢與高效。

  盧釤説:“如果審核過程順利,系統甚至可以做到賣一單審一單,第二天補貼款打入商家賬戶。通過系統的持續優化,我們將商家從煩瑣的後臺補貼申領工作中逐漸解放出來,讓他們更專注于産品銷售。”

  對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的閉環管理,確保了貴州省的資金數據、交易數據,以及商家的所有訂單數據和審核數據都安全存儲在國有平台中,並保留在本地。有效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了數據洩露或丟失的風險。

  無論是5萬多商家的整體交易數據,還是15萬産品的流轉情況,甚至是每一戶商家、每一個用戶、每一個産品的交易數據,“一碼貴州”都能夠實時提供給政府相關部門。

  “這些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精準的支撐,助力政府更有效地引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本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盧釤表示。

數字經濟 | “一碼貴州”開啟數字化“煥”新時代

  “一碼貴州”,正以數字化之翼,引領貴州家電以舊換新新風尚,截至12月10日,已鼓勵消費者家電換新76.8萬件,使用財政補貼資金6.47億元,産生家電換新消費34.8億元。

  除以舊換新活動外,2022年起,“一碼貴州”平臺還陸續承接了3億元省級消費券、貴陽貴安房契稅消費券、各市州各場景消費券等消費券發放工作,累計吸納92.34萬戶商戶參與,促進契稅繳納20.4億元,發放消費券累計達到10億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