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組團式幫扶繪就振興新圖景 ——貴州黔東南州全域聯動破解縣域民生事業難題
2025-02-19 16:35:24來源:農民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以前得了大病往省城趕,現在在‘家門口’就有醫療專家,再也不用往外跑了!”日前,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人民醫院患者家屬對醫療幫扶專家們連連稱讚。

  近年來,黔東南州搶抓組團式幫扶和東西部協作機遇,在組團式幫扶工作中,注重在統籌謀劃上下功夫,積極爭取來自中央定點、東西部協作、省州等的幫扶資源向教育、醫療、農業産業方面傾斜,全州各級幫扶幹部用心用情、齊心協力,全域聯動共同破解制約縣域教育、醫療、産業等民生事業發展難題,蹚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生怕幹不好——

  竭盡所能扛起一線幫扶責任

  自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以來,黔東南州一批又一批幫扶幹部人才接過接力棒,把幫扶當使命、把挂職當任職,傾心傾情奉獻,展現強烈使命擔當,以組團式幫扶激活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為形成工作合力,該州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通力協作、幫扶資源多方聯動推進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州縣兩級聯席會議、協調聯繫、走訪回訪等機制。圍繞供需精準對接,指導受扶縣細化“一縣一方案”,明確具體目標和措施,確保幫扶工作有序推進。

  為進一步提升組團式幫扶質效,該州創新出臺深化組團式幫扶“三聯共促”10條工作措施,從服務保障、關心激勵、合力攻關、擴面幫扶等方面給予更大政策支持。

  “作為組織部門,我們用心做好服務保障,積極爭取各級各類優勢資源力量賦能組團式幫扶,將幫扶單位的個性化資源轉化為幫扶黔東南州的整體優勢。”黔東南州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支持幫扶幹部人才大膽開展工作,該州充分信任並精準提供領導崗位和管理崗位,在人事、財務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動幫扶幹部人才從參與式向主導式轉變。

  “生怕幹不好、擔不住!有了組織保障,就有了堅強後盾。我們竭盡所能在教育、醫療、農業産業等方面給予合作和支持。”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挂職幹部洪龍弟説。

  為切實解決幫扶專家後顧之憂,給予幫扶幹部更多關心關愛,該州盡力為專家人才提供舒適的住房環境,同時全面落實幫扶人才工資福利、體檢休假、職級晉陞、崗位聘用等各類激勵保障政策。

  “當地創造了這麼好的條件,我們深知幫扶使命和責任,一定會盡心竭力在推動學校教育高品質發展、服務學生全面提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不負組織囑託。”來自廣東佛山的幫扶人才賴良才感慨道。

  敢於壓擔子——

  傾囊相授植入先進理念

  組團式幫扶不僅僅是人財物等資源的物理聚集,更重要的是理念更新。

  針對教育醫療領域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幫扶團隊通過精神引領、經驗傳遞、示範培訓等,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植入、管理模式整體植入、理念觀念傳播植入。相關教師、醫生等專家人才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傾囊相授,依託團隊帶團隊、名師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等方式幫帶培養人才,積極促成支教支醫團隊將優質人才資源和先進辦學辦醫理念輻射到受扶地。

  教育方面,採取專題培訓、遠程互動等方式並依託“小荷工程”“青藍工程”等大力實施教育“強師工程”。臺江縣教育幫扶團隊將“宏志教育”“陪伴教育”等理念融入教學管理。榕江縣幫扶團隊創新引入東部地區“匠心五美節”陽光德育理念。

  醫療方面,採取“師帶徒”“團隊帶團隊”“佛醫共享”等方式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錦屏縣人民醫院幫扶團隊完成白內障手術等“八項首例”。劍河縣幫扶團隊建成黔東南州首個縣級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醫院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科技方面,以項目化管理方式推進省級科技特派員試驗示範基地建設,鼓勵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協辦一批企業、合作社等,通過靈活多樣示範模式,達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的目標,讓群眾真正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該州積極探索構建州級“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共同體”,充分發揮挂職幹部之家、交流學習基地、資源統籌平臺、保障調度樞紐、提質增效引擎五大功能,打造出定點幫扶的黔東南樣板,組團式幫扶在有機結合、擴面幫扶上發揮了最大效應。

  中國農業科學院幫扶團隊建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臺江縣農業專家工作站,為“2+2+1”農業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8%,農産品加工轉換率達65%。

  南京農業大學幫扶團隊成立“南農麻江鄉村振興研究生工作站”,實行“雙導師”制,把鄉村産業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助推地方農業和旅遊業發展。

  電子科技大學幫扶團隊牽頭攜手四川大學、西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10所高校,建立高校組團式協作幫扶,引入技術、人才、渠道等資源,助推岑鞏等縣農業科技高品質發展。

  農業農村部幫扶團隊依託國家科技特派員、貴州中醫藥大學等科研力量,聯合助推劍河縣中藥材發展。

  幫扶成效明顯,幹群可知可感。

  在各級幫扶團隊帶動下,2022年以來,全州受扶醫院業務量均實現快速增長,接診住院患者增長4.27%,群眾看病滿意度達90%以上,受扶職校就業率平均達96%以上,全州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3311個,建設重點産業試驗示範基地180個。

  打好組合拳——

  “輸血”變“造血”補齊縣域人才短板

  “幫扶專家帶我們開展心臟介入手術,得到了不少患者的好評,我們醫院轉診率逐步減少,實現‘外科微創化’,就診率達到了90%。”黔東南州從江縣人民醫院內二科主任潘昌林説。

  從“帶著做”到“看著做”再到“放開做”,在幫扶專家的幫助下,越來越多像潘昌林一樣的當地醫生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從手術帶教、教學查房、新技術培訓等方面強化帶培,促進本土醫療人才儘快成長成才。

  育強本土人才隊伍,是組團式幫扶的關鍵。

  立足培養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該州充分發揮名醫、名師、科技專家人才智力作用,推行“團隊帶團隊、名師帶骨幹、師傅帶徒弟”工作機制,對本土現有人才進行分析,建立本地人才庫,按照1:3比例,建立師徒關係。選派本地專家人才到幫扶地優質醫院和學校學習、研修培訓,重點強化業務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習掌握本領域、本專業前沿科技和經驗方法,移植先進理念,提升業務本領,通過推行“一對一”“一對多”帶教,培養了一批本土校長、院長及管理幹部、醫療學科帶頭人。

  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該州依託科技幫扶,通過基礎性示範技術服務和“揭榜挂帥”的方式,推動幫扶專家人才把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帶到農業生産第一線,傳授前沿知識、開展技術指導,幫帶一批本土人才成長。引導科技特派員開展中藥材、精品水果、花卉、生態畜牧、油茶、藍莓、茶葉、三穗鴨、從江香豬等産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解決了産業技術瓶頸,提高了農産品的競爭力,真正實現農業産業提質增效。

  2022年以來,全州共培養本地醫療人才991名、教育人才624名、農技人才2678名,一支過硬的本土人才隊伍逐漸形成。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幫扶幹部人才大力推動下,老百姓不出遠門就能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教師隊伍精神面貌和教學理念煥然一新,科技特派員堅持重心下沉推動幫扶創優升級、落地生根……如今的黔東南州,正緊握飽蘸濃濃幫扶深情的如椽之筆,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楊麗嫦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