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黔西南: 科技賦能解鎖農業生産“新姿勢”
2025-05-26 18:25:59來源:黔西南日報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連日來,興義、興仁、安龍、貞豐等地的田野上,處處涌動著現代農業生産的熱潮。“良田、良機、良種、良法”的推廣,還有科技賦能,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穀雨時節,興義市萬屯鎮盤新村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姜農們搶抓農時播種生薑,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村裏引入無人機運輸和機械化開溝等新技術,以科技賦能春耕生産,大幅提升了農事作業效率,為傳統農耕注入了新活力。

  種植戶楊小讚難掩興奮:“我們租的地比較零散,有些還不通公路,以前搬運物資太費勁,現在一台無人機,一天能頂20個人的搬運量,精準投放物資,輕鬆又高效,能供應50個人種植使用的物資,可幫了大忙!”

  在臥戛村的生薑種植基地,開溝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標準化作業讓溝渠筆直、深度均勻。種植大戶鄧波介紹:“機械化種植效率高,一台開溝機一天能種8畝地,而且種出來的姜形態好、産量高,比傳統種植強太多了!”

  州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後續,將根據生薑不同苗期、生長期特性,指導農戶追肥、除草,並強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全程跟蹤服務,力保生薑優質高産。

  在中國薏仁米之都興仁市,科技特派員成為田間地頭的常客。科技特派員們圍繞薏仁米、精品水果、中藥材等特色産業,深入生産一線開展技術指導、舉辦專題培訓,用科技力量為農業發展增效賦能。

  在巴鈴鎮大普村薏仁米種植基地,科技特派員現場示範病蟲害防治方法,手把手教農戶如何辨別病蟲害,正確使用農藥,切實幫助農戶提升科學種植水準。

  “以前遇到病蟲害,心裏幹著急,不知道咋辦。現在有科技特派員指導,心裏踏實多了,按照他們教的方法,今年薏仁米的長勢明顯比去年好。”大普村村民易立芬臉上笑意盈盈。

  據了解,2025年興仁市將選派21名以上科技特派員下沉基層,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科技服務在涉農鄉鎮實現全覆蓋。這些來自農業科研、技術推廣領域的專業人才,將深入田間地頭與産業一線,圍繞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標準化種植等關鍵環節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用科技力量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全力助推興仁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在位於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社區的貴州蔬菜集團蔬菜種植基地裏,嫩綠的菜心、水靈的黃瓜長勢正好。科技人員正為農戶講解科學施肥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知識。“這菜心要想長得好,施肥得講究‘少食多餐’,不能一次施太多。”科技特派員邵吳霜一邊説一邊拿起一把肥料,示範著用量。

  基地工人潘登美聽得認真,不時提問:“那遇到菜青蟲該咋防治呢?”

  科技人員耐心解答:“咱們儘量用防蟲網、誘蟲燈這些物理方法,實在不行再選用低毒農藥,還要注意安全間隔期。”

  為了讓農戶更好地掌握新技術,安龍縣還組織了多次現場觀摩和培訓活動。在一次無人機植保演示中,農戶們圍得裏三層外三層,看著無人機在田間低空飛過,均勻地噴灑著藥劑,大家紛紛感嘆科技的力量。

  “以往人工打藥費時費力,現在這無人機掠過田間,藥霧均勻覆蓋,效率提升了好幾倍,以後咱擴大生産規模更有底氣了!”貴州蔬菜集團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先濤説。

  安龍的田間技術課堂讓農戶收穫滿滿,貞豐縣則憑藉特色産業走出了一條多元發展的新路子。

  在貞豐縣魯貢鎮的芒果園裏,果農們正忙著疏果、套袋。“今年氣候好,芒果坐果率高,得趕緊把小果、病果疏掉,保證剩下的果子又大又甜。”果農王大哥踩著木梯,雙手靈活地穿梭在枝葉間,仔細摘除小果和病果,“現在政策真是貼心,政府不僅請來技術專家到果園手把手教管理,還搭建電商平臺幫我們賣貨。去年豐收季,通過直播間賣出上萬斤芒果,單價漲了不少,收入比過去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北盤江畔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也在進行著夏季管護。當地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到基地務工等形式參與産業發展,學習掌握現代種植技術,從傳統農民成功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幫農戶聯繫了優質的有機肥,還組織了技術培訓,確保火龍果品質和産量。下一步,我們打算發展火龍果採摘遊,進一步提升産業附加值。”魯容鄉江育村百香果基地管理人員熊明鋒説。

  從興義的智慧農機,到興仁的科技特派員服務;從安龍的田間技術課堂,到貞豐的特色産業多元發展,讓科技在現代農業生産中落地生根,一幅科技賦能解鎖現代農業生産“新姿勢”的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鋪展。(記者 韋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