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江滋養的青山綠水中,孕育出品質優良的黔西小黃牛,鮮美的牛肉與獨特的飲食文化交融,激蕩出一碗香飄四方的牛肉粉,而這一碗粉的熱氣,又升騰成文旅融合的創新活力,讓貴州省畢節黔西市的煙火氣與山水相得益彰。
從水西文化發祥地,到鄉村振興與高品質發展的踐行者,近年來,黔西正以生態為筆、産業為墨、文脈為魂,書寫著“一碗粉帶火一座城”的生動篇章。
青山綠水間的“犇”騰希望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灑落大地,黔西市大關鎮七里村的養牛場漸漸甦醒。
標準化的牛舍裏響起機械的低鳴,一輛飼料攪拌車緩緩駛入,將精心調配的草料均勻鋪撒;槽前,一頭頭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牛悠然進食,“哞哞”聲此起彼伏。
黔西市大關鎮七里村養殖場內的牛 攝影 蘇葦
待牛群吃好,務工人員便駕駛清運設備,細心清理圈舍。“這是咱們村的‘致富密碼’,得給它們最舒坦的環境。”七里村黨支部書記李念介紹,養牛場實行封閉化管理,從飼料配比到環境清潔都需要專業工人精心管理,才能確保牛群健康成長。
晨風微拂,村民郭守志輕車熟路,騎行十幾分鐘便到達工作崗位。
“在這裡幹了三年多,每天的工作就是喂牛、打掃衛生,活不重,收入穩當。守著家就能掙錢,心裏踏實!”對郭守志而言,養牛已從昔日的農耕輔助,蝶變為今日的增收主業。
這樣的轉變,源於七里村村“兩委”的破局之策——成立七里村百泰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牧草加工廠和養殖場的集體資産折價入股村合作社;吸納200余戶群眾的60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利用村裏閒置場地建設養牛場2個,每年吸納務工群眾800人次……這不僅有效盤活了村集體資産,更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勃勃生機。
黔西市大關鎮七里村養殖場內,工人正在管理圈舍 攝影 蘇葦
近年來,黔西市大力推進農業産業“一主兩輔”發展思路,重點培育本地小黃牛和肉牛養殖産業。通過持續優化産業結構、完善産業鏈條,該産業已成為黔西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黔西肉牛存欄達15.52萬頭、出欄2.26萬頭,區域內2個養殖場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生産認證,成為全國安格斯肉牛主産區之一。
這青山綠水間的“犇”騰希望,不僅是農戶穩定增收的力量,還是成就一碗碗地道黔西牛肉粉的靈魂食材,更是點燃當地文旅熱潮的一顆火種。
匠心傳承裏的味覺名片
一碗牛肉粉,半城煙火氣。在黔西的街頭巷尾,這碗粉早已超越了果腹之需,它氤氳著市井的溫情,沉澱著歷史的醇香,是黔西人日常生活的注腳,更是傳統文化的味覺載體。
走進謝家永鴻牛肉粉店,濃郁的牛肉湯香味撲鼻,惹人垂涎。每天早晨,店裏總是人聲鼎沸,食客們埋頭“嗦”粉的場景,構成城市裏生動的晨光剪影。
“來碗清湯牛肉粉。”“好嘞!”
店員林艷手起勺落,動作行雲流水:抓粉、入沸水、撈起瀝幹,淋上琥珀般清亮醇厚的高湯,撒上蔥花、香菜等佐料,鋪上細嫩彈牙的牛肉——一碗地道的清湯牛肉粉瞬間呈現。
牛肉粉 攝影 梁慧穎
“黔西人的一天,就是從一碗牛肉粉開始。”該店負責人何丹介紹。
作為土生土長的黔西人,林艷對牛肉粉的熱愛隨歲月流轉只增不減。忙碌的間隙,她會為自己燙上一碗。“清湯是我的最愛,配上自家腌制的泡菜、酸菜,清爽開胃,百吃不厭。”言語間,滿是對家鄉味道的眷戀。
黔西牛肉粉令人唸唸不忘的秘訣何在?何丹道出關鍵——對品質近乎苛刻的把控。
首先要做好的是牛肉的選擇。“‘眼見為實’是鐵律。我們每週都會前往鄉鎮,從農戶手中精心挑選本地小黃牛,保證原材料的品質。”何丹説。
新鮮屠宰的牛肉送達後,數小時的慢火熬製是成就美味的核心——精選牛大骨與牛肉,在時光的等待中,煨煮出那鍋湯清見底、香濃純正、油而不膩的靈魂湯頭。
這份家傳技藝,在經年累月的堅守與打磨中,讓謝家永鴻牛肉粉從一家小店,發展出30余家加盟店,香飄四方。
不止於此,黔西180余家牛肉粉店憑著好味道、真匠心逐漸壯大,走出黔西,走向全國,甚至走出了國門。
“我們還參加過‘萬人牛湯鍋’活動。現場給大家煮粉,那場面,熱火朝天!”何丹口中的盛事,正是黔西精心打造的牛肉粉節系列活動之一。
一碗粉香中的文旅交響
“鐺——”清脆的鑼聲敲響,百味嗦粉街盛大開街!
“五、四、三、二、一。”萬眾齊呼中,直徑9米的巨型牛湯鍋揭蓋,蒸汽升騰,香氣四溢!
……
時光回溯,3月28日,春寒料峭,卻難掩黔西的沸騰熱情。
中午,黔西市陽光城廣場的百味嗦粉街人頭攢動,一碗碗滾燙的牛肉粉溫暖了食客的胃與心;下午,行政中心廣場的“圍爐煮牛湯·萬人喜相逢”活動將氣氛推向高潮,省內名店匯聚,九種風味牛湯鍋聯袂登場,上演一場酣暢淋漓的舌尖盛宴;傍晚時分,廣場上牛肉湯的余香未散,舞檯燈光已璀璨亮起——第二屆貴州牛肉粉文化旅遊季隆重啟幕!絢爛的光影點亮城市夜空,動人的歌舞輪番上演,食客們放下碗筷,熒光棒與手機匯成一片星河,掌聲雷動,現場化作歡樂的海洋。
精彩紛呈的貴州牛肉粉文化旅遊季系列活動,已成為黔西市民與遊客翹首以盼的年度盛事。
兩屆牛肉粉節舉辦期間,黔西市共接待遊客74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7.7億余元。它以粉為線,巧妙串聯起烏江源百里畫廊、中果河景區羊駝小鎮、素樸鎮靈博山象祠等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遊玩;它以粉為媒,將貴州黃牛産業、深厚農耕文明與沉浸式美食體驗深度融合,讓每一位參與者在“遊玩”與“美味”中,真切感受到那份撲面而來的熱辣活力……這帶來的不只是舌尖上的狂歡,更為黔西聚攏了人氣,讓這座城市在無數鏡頭下定格、傳播。
在以美食撬動文旅産業發展的賽道上,黔西正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憑一頭牛“犇”出産業,借一碗粉“嗦”熱市場,用一場節“燃”旺文旅路,讓這片生態沃土孕育的豐饒物産與飲食智慧在鄉村振興與高品質發展的浪潮中煥發蓬勃生機。(文 蘇葦 劉成潔 梁慧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