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五龍通關”、對接湖北自貿區三大片區—— 圖文:漢歐班列運營能力領跑全國
圖為:由俄羅斯托木斯克州開往武漢的木制品專列順利抵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通訊員王遙遙攝)
中歐(武漢)班列(下稱漢歐班列)再迎兩大利好:
中亞—霍爾果斯—武漢班列3月底發車,4月抵達武漢,漢歐班列實現“五龍通關”,成為全國唯一可經由五大口岸出入境的中歐班列。
繼宜昌—武漢—歐洲貨運班列去年底開通後,“襄陽—武漢—歐洲”班列有望于4月開通,漢歐班列將成功對接湖北自貿區三大片區。
這意味著漢歐班列的通道運營能力,及其背後的集貨、服務能力已領跑全國。
成長太快———
中歐班列“甜蜜的煩惱”
到2018年2月,中歐班列已開行7200列,開行線路61條,國內開行城市38個,可到達“一帶一路”沿線13個國家、36個城市。
自2011年“渝新歐”首發,中歐班列大都選擇經由阿拉山口通往歐洲,到2017年底已佔到全國的七成左右。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利軍説:“歐洲是中歐班列最大目的地,選擇從阿拉山口出境距離最近、時間最短。”
但問題也隨之而生——從阿拉山口到歐洲通道沿線的部分鐵路口岸,已接近滿負荷運行,開始出現擁堵。“今年,擁堵情況可能加劇。”業內人士介紹,2018年,成都、重慶、鄭州、西安、長沙等城市,分別計劃發車1500列、1000列、650列、1000列和500列,數量相當於2017年的一倍以上。
此外,通道的高度重合説明,各中歐班列都是開往同一目的地,而國內貨源地往往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由此引發的貨源爭奪戰,不利於中歐班列的健康發展。
另辟蹊徑———
從“三駕馬車”到“五龍通關”
2014年,漢歐班列恢復常態化運營之後,武漢市就意識到這一問題,積極謀劃增開其他通道。
2015年,漢歐班列在全國率先開通“俄羅斯—滿洲裏—武漢”木材專列。至今,“俄滿漢”專列已累計發運近2萬標箱,其中90%以上的原材料直接在武漢進行分撥,運往武漢及周邊城市的加工企業。
2017年8月26日,編組50列、滿載東風汽車的X8202次列車,從東西湖吳家山車站安全開出,由二連哈特出境,途徑蒙古國,駛往俄羅斯沃羅滕斯克站,這是漢歐班列首次經由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開往歐洲,在阿拉山口、滿洲裏“雙龍出關”基礎上,實現“三駕馬車”運行。
該專列運行時間約14天,為東風公司深耕俄羅斯市場提供了新的路線選擇。
截至2017年底,漢歐班列通過阿拉山口、滿洲裏和二連浩特口岸,已開通武漢至捷克、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德國、法國等17條線路,輻射歐洲、中亞、西亞等28個國家的60多個城市。“三駕馬車”格局有效緩解了阿拉山口出關的瓶頸制約,進一步增強了漢歐班列的通道運輸能力。在此基礎上,2017年11月,漢歐公司與廣西展開闔作,通過多式聯運,打通了武漢經憑祥出關的通道,並將於3月底啟動中亞—霍爾果斯—武漢班列,從而實現“五龍通關”。
圖為:漢歐班列倉庫,貨物裝箱後集中發往境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通訊員王遙遙攝)
市場第一———
集貨能力考驗班列運營水準
中歐班列要新辟一條線路,可由運營公司向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申請,只要符合國家進出口政策,線路基本都能獲批。而問題在於:班列運營公司是否具有足夠的集貨能力,找到充足的貨源來支撐新線路。
業內人士介紹,“這考驗的是運營公司的市場化運營能力,看誰的價格更低、服務更優、口碑更佳。”
漢歐班列開行之初,武漢市相關部門曾為班列順利開行積極組織貨源,而當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後,漢歐物流公司就承擔起更多的集貨責任。
王利軍表示,武漢城市圈雄厚的工業基礎和武漢市便利的區位交通優勢,為漢歐班列集貨提供了有力支撐。從光谷的電子産品、沌口的東風整車到臨空港經開區的機電設備,三大開發區的外向型企業為漢歐班列提供了“保底”貨源。武漢鐵路、公路、航空網絡四通八達,“從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地區通過多式聯運集貨,又具有天然優勢。”
為此,漢歐物流公司不斷優化服務能力,在為大企業提供定制專列的基礎上,開發了針對中小企業的公共班列和拼箱服務,極大拓展客戶來源。同時還積極充當“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橋梁,主動對接和協助國內外企業實現物品的雙向流動。
2016年以來,漢歐班列承運的進出口貨物品種開始“大爆發”:由原來的電子産品、進口食品、木材紙漿擴展到小型飛機、超級跑車、鄂産編鐘、高粱酒、體育用品等,承運貨物提檔升級,産品的附加值不斷提升,充分發揮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服務國內實體製造企業發展”的經濟助推作用。
此外,漢歐物流公司還自建國際貿易公司,將法國波爾多紅酒、俄羅斯小麥粉、白俄羅斯液態奶、哈薩克斯坦葵花子油等200余種中亞、歐洲優質食品引入國內。
數據顯示,2017年,漢歐班列重載率達97%,居全國第一。從貨物種類上來看,出口貨物中汽車及配件佔比25.1%,紡織服裝佔比24.1%,電子産品佔比15.1%,機械設備、包裝材料等佔比均在10%左右,十分均衡。
港城聯動———
配套支撐成班列“長跑”關鍵
業內人士説,中歐班列第一輪競賽是“搶跑”,依靠的是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基礎設施配備和人才儲備,而第二輪競賽是“長跑”,依靠的是物流系統的完善、口岸資質與基礎設施的完備,以及相關政策拉動産業集聚,“説到底,是配套支撐能力。”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漢歐班列始發地”的優勢,積極打造綜合保稅、物流、商貿等産業,形成了以保稅、外貿、物流、快遞為特色的綜合保稅物流産業園區。目前,該區與漢歐物流公司合作,啟動建設漢歐國際物流園一期項目,為漢歐班列貨物提供中轉、分撥服務。此外,還將加快推進東西湖綜保園二期、跨境電子商務通關公共服務平臺、跨境國際監管倉、臨空快件中心、整車進口口岸等項目建設、運營,加快引進出口生産加工型企業入駐,全面提升口岸資質及産業配套,為漢歐班列發展提供支撐。
武漢港航發展集團正大力推動陽邏港至漢歐班列鐵水聯運示範項目建設,今年將實現一期常態化運營,並啟動二期、三期建設,以實現長江黃金水道與中歐(武漢)班列間的無縫銜接,互連互通。
武漢水、陸、空、公多式聯運系統進一步成熟後,漢歐班列將具備更加多樣化、便利化、快速化的貨運條件。屆時,漢歐班列將更大範圍地集結本省、長三角、珠三角的出口貨物,運抵歐洲、俄羅斯及中亞;同時集結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汽車零部件,俄羅斯木材、機械設備、日常生活用品運抵武漢,再用鐵水聯運等方式,分撥至湖北省內及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天津、山東、遼寧、安徽等省市。(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成熔興、通訊員何苗、呂作武、袁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