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漂族”:在武漢生活的外國人
在剛剛過去的高考,全國卷的作文題目是通過3個關鍵詞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如果,由生活在武漢的外國人用三個詞來介紹武漢,答案會是什麼?大概就是“大,發展快,移動支付”。
“大”是這些外國人對於武漢的第一印象,幾乎每個人在採訪時都感慨萬分的提到自己第一次來到武漢時,從機場出來坐了好久的車。
而“武漢,每天不一樣”這句口號也彰顯著武漢的另一個特色。
生活在武漢十幾年的比利時人戴維·威爾莫茨對於這似乎最有發言權,1999年就來到武漢的他,見證了整個城市巨大的變化,破舊的平房被被高樓所取代,愈發寬闊平整的馬路,逐步完善的城市交通網絡,他説很多外國朋友都不相信武漢現在已經這麼發達了。
來自法國的古洛門也有同樣的感受,在他眼裏巴黎是一座很久都不會改變的城市,而武漢從他來的那天就每天都有新的變化,這五年,不斷有新的樓建成,車也越來越多。
不僅是高樓的變化,還有國際間交流的變化。
對於來自烏干達的學員而言,武漢與當地政府簽訂的合作項目,讓他們每年都有機會來到這個幾萬公里以外的城市,感受不一樣的技術和發展。
而全日空開通的武漢到東京的每日直飛航線,讓柏田佑治感覺這裡離自己的家鄉更加近了。
就連來到武漢不到一年的美國夫妻都能感受這城市發展的速度,小到校園,大到城市都在改變。
如果説早幾年,你問一個外國人是否融入武漢的生活,大概會問吃不吃熱幹面。現在,能夠熟練使用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個軟體也成為了外國人融入中國生活的一個標誌。
來自俄羅斯的冰球教練在來的第二星期就愛上了支付寶,走到哪兒都帶著手機掃一掃,他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乘坐公交車也能使用支付寶。
在戴維眼裏,手機支付是未來的趨勢,在這方面中國已經非常的超前了,他還嘲笑過家鄉人們自以為用卡支付很牛。
科技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武漢,他們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座城市,共同感受這個城市每天的脈動。隨著各種英文指示牌的設立,越來越多的服務政策,外國辦事處的設立,都彰顯了武漢相容並包的開放姿態,這也讓這些洋漂族們打心底裏認可了武漢這座獨一無二的城市。
正在高舉復興大旗的武漢,其相容並包的開放姿態,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外國人前來學習和工作。有些老外甚至親身經歷了武漢近些年的發展變化,見證這個城市的騰飛,成為名副其實的“洋漂族”。圖為:武昌漢街時常能看到外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