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省豫劇團“戲曲進校園”:傳承就在談笑間

2018-05-07 17:22:2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原標題:省豫劇團“戲曲進校園”:傳承就在談笑間

湖北省豫劇團“戲曲進校園”:傳承就在談笑間

圖:“豫劇進校園”演出現場。

  近日採訪襄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偶遇一次“戲曲進校園”。不是整幕劇演,是一台“聯歡會”。藝術家們表演+講解,學生看戲像聽課,互動時踴躍發言,場面熱鬧,像一堂別開生面的藝教課。

  傳承就在談笑間

  襄州一中附小,800多名師生坐滿操場。

  領操臺就是舞臺,以大巴車身橫幅為幕景。一闕《女駙馬》唱完,主持人不報下闕劇名,而是跟台下孩子們聊起來。

  “‘女駙馬’叫什麼名字?不知道?叫馮素貞;哪兒人?也不知道?咱襄陽人;住哪兒呢?當年就住襄城馮家巷……”

  “戲裏有一段反串,啥叫‘反串’?大師梅蘭芳,男人演女戲,就叫‘反串’。舊社會女子地位低,不能登臺演戲,只好男扮女裝。今天社會進步了,女人不僅能演戲,還群星璀璨……”

  台下氣氛活躍了。主持人接著講解“青衣”“行頭”“壓軸”等戲曲術語,並帶學生“入戲”,“好,講了生旦淨末丑,那你們家爺爺奶奶爸媽和你,誰是生、誰是旦、誰是淨末丑呢?”

  台下紛紛搶答,“我爺爺是老生!”“我爸是武生!”“我媽是花旦!”“我、我、我是丑角!”“哈哈哈哈……”

  每闕演出不過10分鐘,然後互動,學生們既欣賞了曲藝,又學到了知識,個個樂得兩眼放光。

  這是湖北省豫劇團在襄州的一次“進校園”。團長沈艷榮對記者説,雖是演出任務,但不能被動完成,可借“惠民演出”穩固現有市場,借“進校園”培育未來市場,形式上分成兩類:舞臺型,對有欣賞基礎的觀眾,整折整折演;綜藝型,對年輕人尤其中小學生加強互動,普及戲曲常識,激起興趣,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擴充戲曲後備軍。

  採訪當天,湖北省豫劇團要趕演3所學校,早8點赴襄州天潤小學,計劃9點演完,但孩子們鬧著不讓走,9點半才散,10時許才匆匆趕到襄州一中附小。

  襄州一中附小校長孟學軍説,原定10點半能散場,所以上午還排有課,“這陣勢,怕要到12點喲!”但他説,這是好事!戲曲進校園不是多了,是少了,尤其這種新穎形式,對促動學生的求知欲大有裨益。

  藝術教師王俊梅説,高雅戲曲與鄉土歷史相結合,這種形式填補了學校教學很多空白。

  煙添嫩柳正春萌

  湖北省豫劇團成立於1959年,不在武漢,在襄州。

  豫劇興于中原,襄州與河南毗鄰,風習同脈,加之豫劇唱腔鏗鏘、吐詞清晰、質樸通俗,是中國第一大地方戲。楚地演豫劇,反而更受歡迎。

  近年來,湖北省豫劇團走鄉村特色,劇為鄉情寫、曲為鄉親唱,《山野秀才》《鄉村調解員》《親爹親娘》等演出400多場,上央視,獲“楚天文華獎”“屈原文藝獎”“優秀藝術獎”等等,還誕生了“梅花獎”得主李喜華等一批大師。小小襄州,跟廣袤中原分庭抗禮,人稱“南派豫劇”。

  沈艷榮説,戲比天大,需要敬畏、執著。

  沈艷榮57歲,15歲藝校畢業進團,打鼓42年,終成國家一級鼓師。

  採訪沈艷榮,是記者從業22年最受驚嚇的一次。

  進校園,各校間路途遙遠,緊急趕場,舞臺現搭,演完即拆,音響道具迅速裝車,馳往下一學校,忙得像打仗。沈艷榮患類風濕,血壓也高,收縮壓逾200mmHg,當天趕場太急,正忙著,突然頭往後仰,雙目緊閉,豆大的汗珠滾滾落。

  校醫緊急施救,慢慢醒來,疲憊地説,早晨吃了兩顆得高寧的呀……

  網絡時代、市場經濟,地方戲處境艱難,題材要入時,演出時段、表演方式也要討巧,摸準觀眾口味。

  湖北省豫劇團惠民演出、進校園往年共100場,2018年惠民演出100場、進校園90場;往年年出1台新戲即可,2018年要求新出大戲3台、小戲9台。

  人少任務重,經費也緊,不少演員腰椎勞損,武生跟腱斷裂,仍帶傷出演。老團長賈耀元已退休,仍不顧年邁指導排戲,多次暈倒。張雪紅、楊同力、陳合興等人自製舞美,手腳被粘膠粘破,衣服襪子跟肉粘在一起,仍咬牙幹。復旦大學舞美博導王千桂教授説:我跑了全國那麼多劇團,這麼拼的還第一次見到!

  但沈艷榮説,培養下一代才最重要,每次進校園都殫精竭慮認認真真。同時選襄州黑龍集小學為培育基地,國家一級演員加喜梅等授藝挑徒,十幾名孩子已嶄露頭角,下次進校園讓他們也參與。戲曲春天、傳統文化的春天,正應了那句古詩:煙添柳色看猶淺,鳥踏梅花落已頻。(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振雄 通訊員 沈君 張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