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民俗歌舞劇《大端午》在北京上演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6月3日,在傳統佳節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由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精心打造的民俗情景歌舞劇《大端午》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這部歌舞劇,也是2018年“湖北省優秀劇目北京行”主要劇目之一。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在舞臺上,在三峽秭歸的太陽神石刻背景下,一群遠古先民載歌載舞祭拜圖騰,拉開了歌舞劇的序幕。屈原故里,詩風瀰漫,艾粽飄香,築起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遠古峽江,山川靈秀,江河磅薄,承載千年曆史文明的厚重。《大端午》由序——太陽神祭、頭端午——大山情韻、大端午——大江情思、末端午——大地情懷四部分組成。以秭歸深厚的屈原、端午文化為主題,龍舟競渡、祭祀屈原、騷壇詩會、粽子情思等內容為主要元素,再融入三峽特有的民俗薅草鑼鼓、楊林堂鼓、高腔、花鼓戲等原生態文化符號,通過專業舞臺表演與原生態情景的再現,將風情迥異、特色鮮明的秭歸端午展現得淋漓盡致。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中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具典型代表意義的一個民族傳統節日,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而秭歸“一個端午三次過”、“年小端午大”的獨特端午習俗,成為中國端午節成功申報世界非遺的主要內容之一。《大端午》從大山情韻、大江情思、大地情懷三個不同的藝術視角展現三峽秭歸的端午文化。或悲或喜、或新或奇,或國家大義、或鄉土深情,全在情景歌舞之中升騰、奔放。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大端午》的總導演,湖北省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導梅昌勝介紹,這次《大端午》地點是在梅蘭芳大劇院演出,是在首都北京的首次公演,希望以歌舞劇這一藝術表現形式讓首都人民了解端午文化、了解屈原故里秭歸。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來自北京大興區的觀眾張女士説:“我以前只知道屈原是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對屈原文化、端午文化了解不多,今天看了這場《大端午》,讓我對屈原故里秭歸充滿嚮往,今年我想帶著家人去秭歸過端午!”
6月3日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場下觀眾掌聲迭起。謝幕後,還有許多觀眾特意走到臺前送上稱讚與祝賀。來自北京的馮先生説,端午節前夕能品味來自屈原故里原汁原味的端午文化大餐,感覺很震撼。以往對端午節的印象就是吃吃粽子看看劃龍舟,看了《大端午》後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更深了一層,秭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令人嚮往。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湖北省秭歸縣委書記盧輝介紹,2014年,《大端午》已被列入國家文化産業重點項目。2016年,《大端午》代表中國曾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參加“中加文化交流年”活動。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書寫著中華民族的喜怒哀樂,凝聚著炎黃子孫的智慧結晶。本次《大端午》北京展演,用屈鄉端午習俗激活了歷史傳統、喚起了文化記憶,提升了屈原故里秭歸的知名度和端午文化的影響力。
秭歸縣屈原藝術團演員表演民俗歌舞劇《大端午》 (攝影 鄭家裕)
屈原故里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毗鄰三峽大壩,是中國端午文化發祥地。秭歸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每年舉行盛大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紀念屈原。人們舉辦賽詩會、包粽子、挂艾葉、做香囊、抹雄黃、賽龍舟、祭端午,各種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要整整持續一個月。
千百年來,不斷傳承衍化的秭歸端午習俗打上了歷史和時代的烙印,凝結成長江三峽深厚的文化底蘊。
千百年來,秭歸人民將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傳統端午習俗結合起來,賦予端午節以濃郁的家國情懷和瑰麗的詩意色彩,使端午節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訊員鄭家裕、周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