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隨60余名高校師生野外求"知"!
原標題:這個夏天,讓我們隨60余名高校師生野外求"知"!
湖北日報訊 (實習生尹遠、王艷雨、通訊員張明)先登古城墻,再瞰丹江口……7月13日,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大學、湖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湖北科技學院和信陽師範學院等8所高校的60多名師生,踏上了第二屆湖北省高校地理聯合實習活動的旅程。
本次活動為期10天,等待師生們的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野外探險!
實習師生出發
古城墻上,老師開講土壤學
13號下午,師生們到達襄陽,天空飄起濛濛細雨。站在城墻上,湖北文理學院教師楊劍感慨地向同學們介紹:“襄陽這座古城墻,距今少説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襄陽古城墻
湖北大學的楊蘭芳教授以古城墻用土燒制的墻磚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土壤的特性,並詳細講述土壤的可塑性、黏結性和黏著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楊紅青適時將討論進一步延伸到土壤的成因與來源。
將課堂搬到實景,將理論融入實踐,學生們很有感觸。大學生邱添説:“今天老師的講解讓我明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看一個東西會有不同的心得,但首先要善於思考和聯想。”
講解現場
“讓學生學會識別真相”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學會辨明是非、識別真相。”7月13日晚,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地大教授李長安在作學術報告時講到,科學之所以成為科學,是經歷了長時間的考驗而被人們所接受的。
他著重強調了要將地理學與國家建設聯繫在一起,提倡地理回歸,堅守本心,將地理學昇華為一門實實在在造福人類的科學。而此次實習的目的,也正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地理科學與社會需求的結合。
李長安教授作學術報告
問水哪得清如許
14號上午,師生們經過4小時跋涉,抵達丹江口水庫大壩。
開閘放水的隆隆水聲中,李長安教授動情地向學生們講解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選址的地質條件、工程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及丹江口人民的無私奉獻。
當晚,大學生梁馨在實習筆記中寫道:“我深刻地體會到地學思維的特點之一,就是要舉一反三,對一個工程或現象,從自然和人文等多維度去考量。”
丹江口水庫開閘放水
和丹霞地貌來次“親密接觸”
來到丹江口市石鼓鎮太極峽風景區,這裡的丹霞地貌深深吸引著師生們的目光。
夏日裏,太極峽一片蒼翠
李長安教授介紹,太極峽屬於丹霞地貌,廣東丹霞山最為典型。丹霞地貌壁陡、地幹、坡緩,周圍有紅色沙礫岩,由流水侵蝕形成,但不是流水地貌。
學生們邊聽講授邊觀察。一些學生用手感受著泥土的溫度、溫度,有的直接捧起了一把泥土,他們感嘆,課堂裏書本上的知識點,在這裡真真切切地望得見、摸得著。
實習師生在觀察丹霞地貌
“這一路‘幹貨滿滿’。”大學生張碧野在實習筆記中寫道:將書本知識與自己野外觀察內容結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可能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