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低碳學校建設標準在漢發佈 垃圾分類回收成中小學必修課
《低碳學校(中小學)建設指南》編寫人員對內容進行介紹
輕點手機,就能遠程調節農場的溫度和濕度;打開電腦,即可隨時監測玻璃溫室的植物長勢;兔子、鸚鵡和母雞等動物悠閒地散著步,廚房的廚余垃圾正發酵成有機肥……11月22日,武漢市硚口區行知小學的同學們在《低碳學校(中小學)建設指南》發佈會上,現場介紹學校“雲端農場”的日常景象,引起參會者們的好奇和點讚。
當天,由硚口區發改委、硚口區教育局共同制定的《低碳學校(中小學)建設指南》作為省級團體標準,在南垸坊小學發佈。
為深化中小學低碳教育,提高教師低碳教學能力,培養學生低碳意識,硚口教育局歷時近三年,在全區十二所低碳中小學試點的基礎上,和區發改委一起提出了《低碳學校(中小學)建設指南》,經湖北省品質技術監督局審定立項。2018年8月,《指南》通過審核,成為武漢市開展校園低碳試點創建工作的標準參考和執行指導。
據悉,這是全國首個低碳校園建設指南,從低碳校園管理體系、低碳教育的開展、垃圾分類管理等方面,對如何建設低碳校園進行具體指導。記者在指南中看到,要達到低碳校園的標準,學校不僅要在校園中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還要控制校園周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才能算是合格的“低碳”校園。
硚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十多所中小學結合自身教學特色,將校園打造成低碳生活的試驗田。行知小學的智慧雲端農場、紅旗村小學的太陽能發電站、武漢市十一初的廢舊垃圾改造站……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低碳項目,併發動學生對校園內的耗水量、耗電量,以及汽車尾氣排放量進行檢測,開展低碳環保教育。
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硚口創建低碳學校經先進經驗和《建設指南》,具有極強的社會引領性和示範性,將鼓勵武漢市中小學參與到低碳學校建設中來。(長江日報融媒體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