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荊楚工匠”評選揭曉
原標題:第二屆“荊楚工匠”評選揭曉
圖為:12月4日頒獎現場,“荊楚工匠”展示獎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朋實習生陳家慧攝)
一杯“冷後渾”,凝聚著制茶師近30年的努力;一個小工具的發明創造,能填補行業空白……
12月4日,第二屆“荊楚工匠”評選揭曉,99位勞動者脫穎而出。“工匠精神”是怎樣煉成的?在他們看來,“堅守、創新”是成就工匠的必備要素。
能吃苦還要耐得住寂寞
“幹我們這一行,年輕人能堅持下來的不多,流動性比較大,有時候幹個三五年就跳槽,很多都改行了,能堅持下來,更多是憑藉對這個專業的熱愛。”35歲的中航精機科技有限公司鉗工黃寶安笑著説。他的這番話,也引起許多“荊楚工匠”的共鳴。
1989年走進茶行的邱建紅,近30年來一直沒離開過這個行業。從利川市茶葉公司到利川飛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面對公司經濟效益差、舉步維艱的困境,他選定優良茶種“冷後渾”開始攻關。每年的3月下旬至6月底,他大部分時間都紮在車間,一待就是10多個小時,最長的一次連續10天待在生産車間,累了、睏了隨便躺一會,餓了隨便吃一口。從車間走出來時,他常常成為全身沾滿茶毫的“白人”。嘔心瀝血,終於研製出享譽神州的“天賜·冷後渾”。
50歲的武漢海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梁望仙,從事頻率元器件設計開發多年。“我們的産品,主要是為國防和航天事業服務,幹我們這一行的,趕任務的時候,經常加班加點,一兩個月不休息是常態。除了敬業,還要耐得住寂寞。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能夠專注去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到最好。”梁望仙説。
湖北凸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曹建,幹了20多年鉗工,從國企到民企,他一直沒有放棄這門手藝,“能獲得‘荊楚工匠’稱號,我感覺很自豪。這説明國家和省裏對咱技術工人很重視,也更加堅定了我把這一行幹精、幹好的決心”。
善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我們會根據行業的發展,根據産品新的需求,通過更新技術,不斷提升産品的性能指標。”儘管已經在頻率元器件設計開發行業幹了20多年,但梁望仙依舊帶領團隊,不斷摸索創新之路。
在她看來,光能吃苦、有手藝,沒有創新的思維,也跟不上時代步伐。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動力總成廠,劉壽毅從一名農民工蛻變成為汽車發動機裝調高級技師、全國技術能手。發動機試驗中有一項機油消耗量的性能試驗,試驗時,需要用手將油底殼底部螺堵鬆開,把溫度高達110多度的機油放出稱重。操作時,手難免會被滾燙的機油燙傷。多年以來,這個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2017年,劉壽毅主動請纓,進行防燙傷課題攻關,他發明瞭一件放油螺堵拆卸專用工具,不僅徹底消除了燙傷風險,還有效提升了檢測機油消耗量的精準度,並填補了行業空白。
45歲的武鋼資源集團程潮礦業有限公司球團分公司員工吳新武,主要負責進口設備控制系統的連接調試工作。“現在我們公司的系統大多是智慧控制、無人值守,對於我們安裝調試工的要求也增大,不創新,就會被行業所淘汰。”吳新武説,前不久他跟德國一家設備供應商接觸時,發現對方設備雖然很先進,但與公司裏的工藝狀況不匹配,安裝調試屢次出現問題。他之後對線路進行改裝,解決了問題,贏得德國供應商的稱讚。
湖北三江航天江北機械工程有限公司劉偉峰説:“‘荊楚工匠’選樹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新時代技術工人的自豪感和職業發展的信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王際凱、通訊員謝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