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潛江:舊貌換新顏 再織“水鄉夢”

2018-12-25 16:28:32|來源:人民網|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湖北潛江:舊貌換新顏 再織“水鄉夢”

  深冬時節,在湖北潛江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蘆花飄蕩的原野,萬鳥齊鳴的沼澤,上萬隻候鳥在此棲息,沿岸成片的水杉林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江漢平原一幅“林水交融”的冬日美景盡收眼底。

  湖北潛江,因水得名,係古雲夢澤一角,漢水穿境而過,素有“水鄉園林”的美譽。然而,曾因長期過度開發,湖泊面積退縮、水質退化,“水鄉”名片漸漸黯淡。

  2014年5月,水利部正式確定潛江為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5年5月,湖北省政府批准了實施方案,一場碧水保衛戰在潛江全面打響。3年來,該市以“綠色”帶動城市高品質發展,近日,人民網記者深入潛江採訪發現,昔日“水鄉園林”正舊貌換新顏。

  水鄉織夢 生態修復開展集中整治

  “人在湖上跑,鳥在頭上飛,感覺很過癮!”2018年4月的2018潛江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賽,給襄陽的跑者陳燕林留下了深刻印象。穿越水杉綠道,跑過彩虹棧橋時,她被水鄉美景深深吸引。

  12月13日,記者在潛江返灣湖濕地公園看到,成群的候鳥棲息在此,綠道沿線的水杉林美不勝收。正在巡湖的返灣湖湖長聶士華感嘆,由於圍護造田、圍湖造塘,兩年前,這裡是另外一番景象:水域裏竹竿、網箱密布,濕地面積逐漸縮小,水質逐漸惡化。

  2017年,潛江市借助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這一契機,開展了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與恢復工程。在返灣湖,該市斥資21億元啟動生態修復工程,退田還湖、漁民搬遷、水上拆圍……湖域面積一年增1.3萬畝。

  聶士華介紹,如今,通過引江水、通河水、連湖水,濕地迅速恢復生機,水鳥又飛回來了。連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也成為返灣湖的常客,濕地鳥類品種從2011年的40種增加到如今的119種。

  湖變大、水變清,不只返灣湖。在白鷺湖、興隆河等湖河沿線,該市分期退田還湖2萬畝,關停拆除養殖場895家,關閉取締排放不達標企業52家,實現全市湖泊水質大幅改善。

  不僅是水清河暢,河渠岸線的綠化景觀更是大大提升了城市“顏值”。興隆河,被譽為潛江的母親河。興隆河畔,10萬餘株具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的水杉,在興隆河上形成了江漢平原“二十里水杉畫廊”。

  潛江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馬成文介紹,全市有大中型河渠672.5公里,近年來,潛江市加強“林水結合”,通過水環境綜合治理,對漢江、東荊河、興隆河等主要河渠開展岸線綠化美化工程和生態護坡建設,全力打造“水清、岸綠”的河道生態景觀。目前,潛江市河渠綠化長度643.71公里,綠化率為95.7%。

  民生優先 生態治理全民參與

  水變清了,環境變好了,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今,位於城區的南門河遊園是潛江市民最愛去的公園之一。

  然而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模樣,公園裏的“水塘”又臭又臟,直接影響了城市的“顏值”。

  為此,試點期間,潛江市集中一年時間,開展河渠生態修復治理行動。在城市核心區,連通兩湖六渠,將水文化、水生態有機結合,引一江清水入城,將百里長渠、縣河、城南河等水系串聯互通,水體置換速度由原來的3天縮短到1天。構建“三湖四河七渠”的水網格局,完成城南河、百里長渠、一支渠等20多處城區黑臭水體清淤截污,形成一河凈水。

  經過一系列水環境綜合整治,公園裏的水“活”了起來,清澈見底的水吸引著更多市民親近水源,親近自然。

  如今,潛江的每一條河流都有名字,都有河長。作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河湖長制”試點市,落實“一河(湖)一長、一河(湖)一策”等治理措施,形成了一河(湖)一景的潛江特色。

  潛江市構建了市鎮村三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實現市級32條河道、17座境內湖泊、198條鎮級主河道和584條村級河渠的河湖長制全覆蓋。潛江市水務局副局長田志力介紹,潛江市水質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構築好潛江精緻園林城市的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更離不開公眾的廣泛參與,讓“愛水、護水”的理念深入市民心中。在潛江,還有這樣一群河湖的“守望者”,自發自覺的參與到水生態治理中,共同維護“水鄉園林”的“顏值”。

  在潛江市積玉口鎮古城村湖區,李祖燦是群眾口中的“借糧湖之子”。近30年來,他放棄城裏的事業和生活,圍繞著借糧湖打拼,主動爭取湖權,反對污染和圍墾,甚至不惜當眾給人下跪。

  他説,還兒時借糧湖的清澈和美景,是自己這輩子的夢。他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著更多人參與到志願行動中。李祖燦聯合本地其他環境保護與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者,成立了潛江市借糧湖生態環保協會。

  如今,有更多和李祖燦有一樣願景的潛江人正在用實際行動,維護家鄉的綠水青山。據悉,潛江結合“我當一天河渠保潔員”、增殖放流等志願公益活動,年均近5萬人次投身水生態文明建設。

  據介紹,隨著環境品質的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不斷攀升,對水環境問題的投訴舉報件數量明顯減少,2017年同比下降37%,創歷史之最。

  産業升級 經濟建設以“綠”為底

  城市“顏值”的提升,給潛江還帶來了“真金白銀”。

  潛江是“中國小龍蝦之鄉”,蝦的命脈在水。潛江楊市辦事處聯興村村民胡禮軍的蝦池緊挨著百里長渠九支渠,來自漢江的優質水源,經興隆河、百里長渠源源不斷注入,為他的蝦池保障了充足優質的水源。但在2017年之前,胡禮軍和他的鄉親們還只能“望水興嘆”。

  “前幾年我們村民就想養蝦,但這邊河渠雜草叢生,水都是黑的,根本養不了蝦。”該村黨支部書記胡孝新介紹,為此,楊市大力實施全域水體連通工程,升級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細渠,蝦稻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清水”灌田。

  村裏的河渠疏通了,雜草清除了,水也變清了。水源問題得以解決,村民養蝦致富的理想也變成了現實。“養蝦之後,農戶每畝地純收入在4至5千元,收益有了很大提升。”胡孝新説。

  據悉,潛江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渠相連、水變清,養出的“清水蝦”備受消費者喜愛,蝦稻産業綜合産值達到23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10萬人,出口創匯1.5億美元。

  在龍灣鎮、熊口鎮等地,當地人不僅養蝦種田,還以馬拉松賽事為契機,發展體育休閒、農業觀光等旅遊産業,崛起“運動小鎮”“龍蝦小鎮”等特色小鎮。

  生態環境改善,為潛江蝦、稻等特色産業引來大批資本。2017年,周黑鴨、安井食品等食品企業紛紛來潛投資,綠色食品産業産值年增15.8%。

  在工業主戰場,綠色發展同樣成為主色調。2017年,潛江市在傳統化工産業中引發“綠色革命”,一批化工企業削減産能轉而生産氫氣、氯氣,這些氣體吸引來國內光纖龍頭長飛光纖公司。與此同時,光纖生産的副産物稀鹽酸、鹽水又被回輸到化工企業使用。從化工産業“內循環”到兩大産業跨産業循環,這一新的綠色循環方式下,化工産業、新興産業迅速壯大。金澳科技、金華潤分別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和湖北民企製造業百強,光信息電子産業蓬勃發展,産值增長53倍。

  3年來,潛江市圍繞“優化水空間、節約水資源、修復水生態、提升水環境、保障水安全”這一目標,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強化頂層設計,狠抓推進落實,以一方碧水帶動城市高品質發展,將“人在城中、城在林中、人水和諧、林少交融”的怡人景觀再現群眾眼前。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廊”美景盡展眼底,潛江“水鄉園林”的金字招牌愈發靚麗。(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