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鶴峰:能人返鄉搭乘電商快車 白族山鄉400萬斤椪柑不愁銷
湖北鶴峰:能人返鄉搭乘電商快車 白族山鄉400萬斤椪柑不愁銷
12月25日,位於湖北省鶴峰縣鐵爐白族鄉千戶村的湖北惠泰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裏,金黃色椪柑鋪滿一地。十幾個工人正在忙碌,他們分組分工,有序合作,半機械化操作,或自動選果,或包裝,或裝箱。
“公司已入駐蘇寧易購電商平臺,保證全年銷售量60萬斤。近些日子訂單源源不斷,椪柑將快遞到全國各地,銷售無憂。”公司負責人向慧明説。
鐵爐白族鄉地處鄂西南邊陲武陵山區,是湖北省唯一一個白族鄉,總人口1.5萬餘人。因海拔較低,小氣候適宜種植柚子、椪柑。全鄉水果種植面積8000余畝,其中椪柑種植面積5000余畝,年産量逾400萬斤。
近年來,我國柑橘産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地紛紛出現“柑橘賣難”。而地處偏僻山區的鐵爐白族鄉400萬斤椪柑卻不愁銷。這其中,有什麼秘密?
能人返鄉,辦起龍頭企業
“以前,鐵爐椪柑不好賣,也愁銷。”當地村民七嘴八舌地説。
鐵爐鄉地處偏遠,以前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外界對鐵爐椪柑是知之甚少,僅在本土售賣。崎嶇的山路上,人背馬馱的情形時常可見。
“家家有椪柑,流動人口少。摘一背簍椪柑,在街上蹲坐一天,常常無人問津,背回家又費力,只好當垃圾倒掉。”説起5年前賣椪柑的情景,今年3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熊庭洪是五味雜陳。他所住的千戶村五組,出門就是坡,路不通,家裏幾乎沒有收入來源。
熊庭洪高中畢業後,回到家裏與父母一起在6畝椪柑地裏“刨”收入。“椪柑賣不成錢,也想不出更好的産業,就換種了茶葉。”2012年,熊庭洪狠下心來,一下子砍掉5畝椪柑樹。像他這樣的村民不少,當年全鄉椪柑種植面積一度減少到2000畝。
就在這一年,在外創業有成的千戶村村民向慧明回鄉過春節,見此光景,十分揪心。家鄉的椪柑,都是不施化肥農藥的生態水果啊!他果斷放棄山外的事業,留在家鄉,引領鄉親在水果上“淘金”。
2014年,向慧明高票當選為千戶村黨支部書記。
向慧明深知:粗放式管理,小農經營模式為主,沒有形成系統的銷售鏈,家鄉椪柑的商品價值難以提高。
如何將椪柑賣得更好,實現村民收入最大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是最有效的途徑。
2017年,在駐村幫扶工作隊支持下,向慧明自籌資金成立了湖北惠泰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銷模式,帶領家鄉農戶走上致富之路。
伴隨著精準扶貧的春風,村裏路通、水通、電通、網通,鐵爐椪柑逐漸為外人所知,從沒人要到每斤0.5元、0.8元、1.2元,價格逐年攀升。
網上淘金,開拓電商新市場
“觸網迫在眉睫。”公司建成後,向慧明想得更多的是打通銷售渠道。他借助手機網絡,利用人脈資源,通過QQ、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介鐵爐椪柑信息,慢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商戶。
嘗到網絡甜頭的向慧明,又主動與蘇寧易購、土家購、硒都網等電商平臺建立合作關係。
“目前,建立椪柑基地1200畝,專業合作社12家,覆蓋果農500余戶。”公司初具規模,聲名鵲起,不僅為千戶村帶來了人氣,更為全鄉村民帶來就業創業的機會。
向慧明介紹,公司日常用工量在40人左右,高峰期超過了100人。聘請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優先貧困戶,月平均工資在3000元以上。
鐵爐椪柑暢銷了,熊庭洪又鏟掉幾畝低效茶園,種上椪柑樹。
“我在公司上班,還可以兼顧家裏。今年6畝椪柑産量3萬多斤,全部賣給了公司,收入3萬多元,每月固定工資3000元,還有年底分紅,日子是越過越舒心。”熊庭洪説。
更讓他高興的是:作為脫貧致富帶頭人,他被推選為千戶村村民委員會委員。
面對變化無常的市場,鐵爐鄉鄉長龔麗娜有了應對之策:“下一步,圍繞‘全域有機生産、生態鄉村建設’主題,打造以無核椪柑為主的優質無公害水果園,引導果農做大生態品牌,不斷提升品質和安全,繼續開拓電商新市場,讓鐵爐椪柑走出國門。”(汪正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