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的演變與進化——湖北廣場舞文化觀察
圖為2018年第四屆湖北省群眾廣場舞展演作品《山謠》。新華社記者饒饒 攝
華夏大地,城市鄉村。有一種文藝形式深受百姓歡迎,有一項休閒運動廣受人民追捧,那就是廣場舞。
朝陽初起,揮劍舞扇,夕陽余照,舞姿翩躚……春夏秋冬,追夢的人們把舞步踏起;城市鄉村,響起悠揚的音樂之聲。廣場舞已成為最流行的群眾文化娛樂形式。
2018年10月,來自全國的30個廣場舞節目在北京集中展演,北京工業大學奧林匹克體育館變成了阿姨們的主場。湖北恩施的來鳳土家擺手舞亮相全國舞臺,這支原生態的舞蹈以蒼勁的舞姿,配合著地方特色的音樂旋律,展現了熱情好客的土家文化。
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全國性的廣場舞專場展演。這標誌著源自民間的廣場舞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從街頭村角走向藝術的舞臺,從大眾自發的娛樂向表演藝術形式轉變,體現了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孜孜不倦的追尋與創新。
廣場起舞 “中國大媽”創造出新娛樂
正如許多藝術形式源自民間的創造一樣,廣場舞是近年來民間自發興起的一種娛樂健身形式。準確地説,她是中國大媽們創造出來的一種娛樂形式。
清晨或夜晚,在城市的某個空地上,一群退休的大媽們,放上一個音箱,聽著音樂翩翩舞起來,舒展四肢、活動全身,消除一天的疲勞,獲得一身的輕鬆。這就是最初的廣場舞。
沒有人料到,這種自娛的活動竟然快速風靡全國。從北國到南海,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廣場舞已漸成廣大城鄉居民共同的娛樂方式。2014年,中國大媽們甚至將廣場舞跳向全世界,先後在巴黎盧浮宮、莫斯科紅場前跳起了中國風的廣場舞。廣場舞成為一種我國獨特的文化景觀。
從事群眾藝術普及工作的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專家説,改革開放以來,群眾文化活動潮起潮落,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80年代全國風靡交誼舞、迪斯可,90年代興起卡拉OK、練歌房,現在流行廣場舞。但就普及度和群眾參與度而言,沒有哪種群眾文化活動超過廣場舞。
湖北鄂州市文體局文藝科科長汪德林告訴記者,這個市每個行政村都建設有文化廣場,每個村都有跳廣場舞的隊伍。
中國文化館協會編撰的《廣場舞文化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參與廣場舞活動的人數已超1.8億。據湖北省文化部門統計,目前湖北省活躍在廣大城市、農村的廣場舞隊伍有20余萬支。
記者在武漢採訪了幾位廣場舞者,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在年輕時愛好跳舞,是當時宣傳隊的骨幹。但是,過去個人生活選擇空間有限,他們跳舞的才華無法展現。現在迎來了一個自由開放的時代,這些爹爹婆婆以一種意想不到的形式延續了青年時的藝術夢想。
62歲的舒彬原是部隊文工團的一名文藝兵,轉業到工廠後還參加工廠宣傳隊跳舞,後來工廠也不跳舞了,她又在社區當起了舞蹈老師。廣場舞興起後,她投身廣場舞中。採訪時,她笑著對記者説:“這個年紀了,更需要抓緊時間跳。”一輩子與舞結緣,跳廣場舞成了她退休生活的主要內容。
剛滿60歲的郭建從武漢市疾控中心的超聲科醫生崗位上退休下來,但是並未減退的是他對舞蹈的熱情。他告訴記者,讀小學時就是小學宣傳隊隊員,四年級時被市歌舞劇院看中,差點就走上了專業的道路,但是當時家裏不同意,舞蹈夢夭折了。如今郭建成了廣場舞隊伍的“明星爹爹”。他每週三次從漢口開車到武昌跳廣場舞。
湖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王原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廣場舞是特殊時期、特殊人群帶來的特殊文化現象。廣場舞主體是50後、60後這批人,他們過去文化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改革開放之後,文化日益豐富發展,激發了他們的文化熱情,就形成了這個獨特的現象。”
圖為農民藝術團在排練廣場舞《新龍船調》。新華社記者喻珮 攝
不斷創新 從自娛健身向表演藝術轉型升級
“今年五十九呀,明年五十八,越跳越年輕呀,越活越開心……”
記者近日在“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之一的黃岡遺愛湖公園採訪時,歡快的歌曲《黃州俏大媽》正在公園的廣場上奏響,蘊涵傳統戲曲黃梅戲元素的音樂旋律在公園上空回蕩。36位身穿當地民間工藝——黃梅挑花織成的大紅舞衣,手拿黃梅挑花八角巾的阿姨們,跳起俏麗多姿的廣場舞,並結合現代説唱,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
66歲的王紹斌是這支廣場舞團的領隊,她告訴記者:“我們2014年組隊至今,不僅多次在省裏、市裏比賽獲獎,還跳進過中央電視臺《舞蹈世界》演播廳哩!排演這支舞蹈就是想潛移默化地傳承文化,將濃郁的地方特色傳揚出去。”
記者在湖北各地採訪,強烈感受到廣場舞不僅深受民眾喜愛,而且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從單純的自娛健身,漸漸向表演藝術轉型升級。
在人們的印象中,廣場舞只有律動,沒有主題,沒有表意功能,這些仍是多數廣場舞的主要特徵。但是,一些廣場舞團隊已不滿足自娛自樂健身操式的廣場舞。他們將專業的舞蹈元素引進到廣場舞中,不斷挖掘地方傳統戲曲音樂等民間藝術形式,將它們融入到廣場舞中來,編創出一大批具有傳統地方特色和表意功能的廣場舞,大大提高了廣場舞的藝術性、觀賞性。
今年69歲的童愛武原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團幹,後來下崗了回到家鄉武漢洪山區青菱鄉。她自幼愛好跳舞,廣場舞興起之後,她的舞蹈夢又開始萌芽開花。
2003年,童愛武與同村那些愛好廣場舞的姐妹們組成了一個廣場舞團,自任團長。剛開始共16人,8男8女,平均年齡50多歲。他們的夢想是將廣場舞從鄉村廣場跳到國家級的大舞臺。
童愛武將她做生意賺的錢投入到她的舞蹈事業中。她自掏腰包請來專業的編導、作曲,打造可以走向舞臺表演的“升級版”廣場舞。2004年,她們團隊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創作的《醉金秋》一炮打響,受到民眾的歡迎,也受到專業人士的重視。
從此,這個團隊一發不可收拾,接連創作了《妹娃要過河》《漢正街扁擔》《莊稼人》《新龍船調》等廣場舞作品,在湖北省舉辦的廣場舞比賽中連連獲獎。她的團隊也正式命名為“武漢市洪山區農民藝術團”,團員增加到40人,平均年齡55歲。
他們到大舞臺演出的夢也實現了。近年來,童愛武帶著她的藝術團已經走遍了國內的大小舞臺,足跡遍佈武漢、北京、上海、敦煌、香港、澳門,跳到了上海世博會,跳進了第一屆農民豐收節……
這支舞蹈隊雖然仍是一個業餘的“草臺班子”,但每週會從武漢各地聚集到一起訓練三次,不斷創作出新的節目,尤其是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將它們用廣場舞的形式錶現出來。這個藝術團已經成為武漢市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張“名片”,一些大型文化活動都會邀請他們演出。童愛武也成為農村文化藝術名人,獲得過文化和旅遊部頒發的“群星獎”。
劉萍是湖北省潛江市人大退休的公務員,她以前是文藝宣傳隊的骨幹,2011年退休後也參與到廣場舞大軍中。但很快劉萍對這種僅僅是自娛自樂的跳舞感到不滿足,她與幾個相好的姐妹一商量,決定組織一個高水準的廣場舞隊,起名“潛江愛舞者藝術團”。這個團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現在30人。
潛江是“中國小龍蝦之城”,每年都要舉辦龍蝦節。劉萍決意創作一個廣場舞反映這個地方的特色。她像著了魔一般,拿出自家鋪面出租的收入,到北京音樂學院請作曲家作曲,到武漢請省歌舞團的專家幫助編舞,自己設計服裝。一遍遍修改,一遍遍排練,她們比專業藝術團練功抓得還緊。劉萍説,她為排練這支舞瘦了13斤。
2014年,湖北省舉辦第一屆全省群眾廣場舞展演,劉萍攜她們創作的《龍蝦情韻》參賽,獲得一等獎。這支舞蹈,通過對小龍蝦神和形的藝術模倣,講述當地的龍蝦産業帶來的生活變化。幾年來,這支舞蹈成為潛江龍蝦節的保留節目,被全市的廣場舞愛好者爭相學習、複製、傳播。
像童愛武、劉萍一樣,在湖北全省各市縣都涌現出不少有名的廣場舞團隊,他們不斷挖掘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創作出可以表演的廣場舞作品,成為地方特色的文藝樣式,也將廣場舞推向了一個新境界。
湖北省從201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四次全省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從展演節目看,已經突破了傳統廣場舞的概念,融入了富有文化內涵的新元素,增強了舞蹈的可觀賞性和表演性。
記者觀察到,廣場舞的這種演變、發展和創新還帶來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全面復興。各個地方的廣場舞愛好者在創作時都不約而同地將眼光聚焦于地方文化傳統上,他們拾起散落在民間快要凋零的傳統藝術之花,使其借助廣場舞再一次綻放。
2018年10月底,湖北省第四屆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在武漢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550余位廣場舞愛好者,帶來了《山謠》《阿西裏西》《蓮湘舞出幸福來》《石雕獅樂》《賽龍舟》《姑娘們的油紙扇》等17支廣場舞。
展演作品中,有的將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用廣場舞的形式向大眾展現出來;有的將地方小歌小調推陳出新創作出廣場舞音樂;有的將地方獨特的生活習俗編成舞蹈動作……
整場廣場舞展演就像一部湖北風俗民情志,是一場湖北各地文化的展示。你也會強烈地感受到群眾的藝術創造精神。
引導扶持 打造新時期群眾文藝品牌
與過去流行一時的交誼舞、迪斯可、卡拉OK等群眾文化活動的命運不同,廣場舞廣泛流行之後,引起了文化部門的重視,並採取多種措施對廣場舞進行引導、激勵,專業人士也積極參與廣場舞的創作,使這種本身就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文化活動,更加欣欣向榮起來。
2015年,原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明確政府積極推動廣場舞健康、文明、有序開展。
湖北文化管理部門則行動更早。原湖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耀華介紹説,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文化為民”到底能做些什麼,作為文化主管部門一直在探索。送戲、送電影下鄉等都做過,但最後發現,老百姓最喜歡的還是廣場舞。於是省文化部門決定將廣場舞當作群眾文化的一個品牌來抓。
從2014年開始,湖北省就在全省開展廣場舞“四個全覆蓋”工作,即培育發展民間廣場舞團隊鄉級全覆蓋,每個鄉有一個優秀團隊;廣場建設村級全覆蓋,每個村有個標準的廣場;廣場舞骨幹培訓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每年舉行至少一次培訓;省市縣鄉四級層層展演全覆蓋,已共舉辦了四屆。
2014年,湖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當年1月,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化廳聯合下發《關於開展“文化力量·民間精彩”全省群眾廣場舞展演活動的通知》,在市、縣、鄉層層組織群眾廣場舞展演選拔,最後選出優秀團隊參加省級集中展演。
這一活動得到了全省廣場舞愛好者的熱烈響應。據湖北省群藝館統計,2014年全湖北省參加各級廣場舞展演的團隊達14956支,參演群眾近35萬人次。最後産生31支優秀隊伍(16支社區隊伍和15支行政村隊伍),參加全省集中展演比賽,參演人員共1087人。
到2019年為止,這樣的展演活動已經開展了四次。參演群眾一次比一次多。2015年,全省各級有16000多個團隊參演,2017年第三屆參演團隊達到17000個。
為滿足群眾提高廣場舞技藝的需求,湖北省群藝館牽頭,在全省展開了大培訓。每年培訓一批骨幹分子。從2014年開始,已先後舉辦了5000余個培訓班,培訓了近50萬人次。
與此同時,湖北省通過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多種形式開展“廣場舞之星”個人、“最佳人氣獎”廣場舞團隊和湖北省百佳社會文藝團隊評選,對廣場舞骨幹分子和團隊給予表彰獎勵和資金扶持。
一些專業的文藝工作者也積極投身到廣場舞的創新中來。湖北省群藝館五位編導都紛紛下基層幫助編舞。國家二級編導劉曉梅幫助編排了《黃州俏大媽》等多個獲獎作品,從動作設計編排到服飾道具,每個細節都進行指導。
湖北省群藝館還組織專業作曲家編寫了50多首音樂供湖北省廣場舞隊選用。國家一級作曲王原平曾譜寫出《山路十八彎》等家喻戶曉的民歌,這幾年也為廣場舞寫了好幾首音樂。湖北省群藝館副館長、國家一級作曲周曼麗特意為湖北群眾廣場舞展演譜寫了主題曲《舞起來》,這首歌曲如今已燃爆了全國多地的廣場舞舞臺。
廣場舞還走進了湖北藝術院校的課堂。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舞蹈學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盧慧告訴記者,以前學校只教授單人舞、雙人舞、三人舞等課程,看到廣場舞這樣受群眾歡迎,學院編導專業新開設了“大型廣場舞創作”課程,為廣場舞培養編導人才。她本人也經常受邀到湖北各地幫助編排廣場舞。
湖北各地也加強了文化廣場建設,為廣場舞提供舞臺。2014年,原湖北省文化廳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農村文化廣場建設的意見》。湖北省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推動湖北省文化廣場建設,同時累計吸收200多億社會資本,建成1萬多個文化廣場。
在這些措施引導扶持下,湖北各地群眾廣場舞更加紅火。湖北群眾廣場舞活動也受到廣泛關注。2017年,湖北的群眾廣場展演活動入選原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百姓大舞臺”品牌項目。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藝術。業內專家認為,廣場舞主體人群都有許多時代共性。未來,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也許會産生更多樣化的娛樂形式。時間將揭曉答案。(記者周甲祿 喻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