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屈原故里湖北秭歸景區新增3家非遺文化展館

2019-06-18 18:04:44|來源:人民網|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屈原故里湖北秭歸景區新增3家非遺文化展館

  現場秀絕活, “景”上再添花。6月17日,農曆五月十五,屈原故里湖北秭歸迎來第二個端午節——大端午。

  一大早,屈原故里風景區內就熱鬧起來,這裡又有3個非遺文化展館揭牌成立,為秭歸縣文化風景線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大紅綢緞揭開,“劉志華木雕工作室”呈現在嘉賓眼前,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步入室內,古香古色的各色木雕作品琳琅滿目,劉志華端坐在工作臺前,現場展示木雕技藝。

  一塊珍貴的崖柏,一套鋒利的刻刀,時光飛舞的塵埃裏,三峽文化風情直觀而藝術地顯現出來。“我正在雕刻的這個作品叫《峽江民居》,”劉志華介紹説,“是我對青灘古民居的記憶。”三角刀走線,平刀勾出輪廓,圓刀雕琢瓦片,一排民居上的屋瓦,劉志華足足雕刻了五六分鐘,“一磚一瓦都不能馬虎,非遺傳承不僅要傳承技藝,更要傳承匠人精神。”作為秭歸縣峽江木雕代表性傳承人、秭歸“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第一人,劉志華的木雕作品有著濃郁的峽江人文和屈原文化特色,工藝精湛,內涵豐富,曾于2018年代表湖北省參加第十四屆中國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展出。

  當天陸續揭牌的還有“歸州硯”和“羋繡館”。

  劉志偉是劉志華的弟弟,兩兄弟受家族影響均對傳統雕刻興趣濃厚,一個精於木雕,另一個長于石刻,演繹了一齣新時代的“木石前盟”。劉志偉是歸州龍馬金花硯代表性傳承人,當天,他也向嘉賓現場展示了自己的絕活——手工石雕。“採石、立意、打胚、粗雕、精雕,龍馬金花硯的雕刻技藝並不難。難的是隨物賦形,渾然天成。”他拿出從青灘收藏到的一方古硯向大家介紹,綴以菊花圖案的硯臺古樸典雅,花蕊間點點金砂閃耀,巧妙而貴氣。

  “在這個機器雕刻盛行的商業時代,劉志偉端坐案前一刀一刀手工制硯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種風景。”秭歸縣文聯副主席秦曉梅感慨。

  “羋繡館”內,四個年輕繡娘專注刺繡的畫面引得來訪嘉賓紛紛舉起相機、手機。慢工繡藝公司總經理成為向嘉賓介紹了秭歸傳統繡藝“三閭刺繡”。這種興起于漢代的刺繡工藝曾在上世紀70年代逐漸衰落,後被秭歸非遺工作者在大山深處的屈原出生地樂平裏發現,成功入選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的公司以三閭刺繡為基礎,傳承古老針法、繡樣,但並不拘泥於此,又創新出新的繡法和圖案,獲得了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金獎。

  與“羋繡館”一巷之隔的“青灘民俗館”當天也熱鬧非凡。數十個秭歸民間音樂、舞蹈類非遺傳承人在這裡作了集中展示。“薅草鑼鼓”省級非遺傳承人羅留英一曲高歌驚艷了峽江山水;“秭歸民間吹打樂”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正雙一人獨奏震驚了四方遊客;屈原藝術團民間打擊樂表演《鳳凰展翅》演繹峽江騰飛氣象;而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代屈原的同臺演出更顯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文脈傳承。

  在秭歸,旅遊市場已成為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屈原故里景區是宜昌乃至三峽最大的文化景區,我們的一個個非遺館將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博物館,為景區增添看點和特色。”平湖旅遊公司董事長馬尚朝説。

  截至目前,秭歸縣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內已開設端午習俗館、青灘民俗館、龍舟館、劉志華木雕工作室等10個非遺文化展示館,豐富的非遺資源與旅遊有機“嫁接”,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也拓寬非遺傳承之路。(人民網鄭家裕 向紅梅 張海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