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月亮”傳言,讓哪些人上了當

2016-11-15 23:31:5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董健雄 |責編:

  昨晚,你真看到“超級月亮”了嗎?

  社交媒體上早就狂轟濫炸:昨晚的“超級月亮”是68年來最亮的一次,看起來比平時大14%、亮30%,錯過昨晚,要等18年才能再次看到這樣的月亮……是不是很心動?可如果你期待看到攝影作品裏面那種碩大無朋的月亮,那結果肯定是失望的——昨晚的“超級月亮”,其實跟農曆每月十五前後的月亮差別不大。

  社交媒體上瘋狂炒作的所謂“超級月亮”,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遊戲:月球圍繞地球公轉的軌道呈橢圓形,昨晚月球走到軌道的近地點。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比在遠地點的距離近了14%。一些媒體簡單套用“遠小近大”的原理,把“近了14%”直接偷換成“大了14%”。“亮30%”的説法更搞笑:月亮直徑大了14%,面積就大了30%,於是直接偷換成“亮30%”!

  讀過《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的人都應該知道,“近了14%”跟“大了14%”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簡單轉換。哪怕月亮真大了14%,普通人的肉眼也很難分辨出來。道理很簡單,當基數很小的時候,哪怕有了大幅增長,在肉眼的視野裏仍差別不大。亮度就更不能等同於面積了。

  炒作“超級月亮”的人只是玩了一個簡單的數字遊戲,在理論上毫不嚴謹,在事實上更缺乏依據。然而,這個噱頭還是騙倒了許多人。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都在轉發這則傳言,而且言語誇張,刻意渲染“大14%、亮30%、68年最亮、18年後才來”這些不科學、不嚴謹、不客觀的數字。一些羅曼蒂克的人躍躍欲試,準備約上心中的那個他或她,一起去共度良辰美景了。

  社交媒體上的種種不實傳言動不動就能獲得瘋狂轉發,使許多人深信不疑,從而産生巨大的影響力,説到底還是因為那些瘋狂轉發這則傳言的人,缺乏基本的科學素養和科學常識。“今晚比平時大14%、亮30%”,單是這句話本身就大有問題。作為參照物的“平時”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什麼才算“平時”?初一?初十?還是同樣的十五?參照物本身就不明確,大小、亮度如何比較?事實上,在這則傳言裏,“平時”是指月球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拿極值來當均值,製造傳言的人真是可笑。再者,人們憑常識就應該知道,月亮的大小和亮度每月完成一次循環,然後週而复始。月亮總是一點點大起來、亮起來,然後又一點點小下去、暗下去的。前幾天晚上,月亮的狀況大家已經看到,它怎麼可能在昨天晚上,突然就變得龐大而明亮起來呢?

  不實的傳聞甚至故意捏造的謠言混淆視聽,是妨礙人們正確認知世界的精神霧霾;轉發的網民缺乏科學思維和獨立判斷能力,聽風就是雨的盲從,則是擴散霧霾、助其蔓延成災的揚風。一個巴掌拍不響,但這“兩個巴掌”一合拍,形形色色、源源不斷的不實傳言甚至謠言就在社交媒體上頻繁爆發、氾濫成災,影響人們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損耗大量的社會資源,成為人們精神世界裏的霧霾。

  要治理這種精神世界裏的霧霾,當然要治理那些“霧霾的源頭”,就是那些為了騙取點擊量,造成轟動效應,毫無媒體專業操守的炒作者。更重要的是培育民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許多傳言或謠言只要稍具科學常識就可以辨明,有些謠言難以一眼識破,但只要具備敢於懷疑的科學精神,稍加思考、多加追問,就不難找到邏輯破綻。可是我們身邊的不少人卻對傳言毫無免疫力,不加判斷、不加追問就全盤接受。與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相比,國民科學素養提升的速度顯然有些滯後了。

  “超級月亮”沒有如期而至,但各色傳言肯定還會不期而至。那些上當的民眾,下次得多長個心眼。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