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信心在三年內培育出抗鹽濃度達0.8%以上、畝産突破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説。
袁隆平指出,中國鹽鹼地面積多達十多億畝,在耕地資源日益趨緊情況下,如果能培育並推廣耐高鹽鹼度的海水稻,使海邊大面積不長植物的鹽鹼地和灘塗成為耕地,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
袁隆平説,推廣種植1億畝耐鹽極限0.8%、畝産300公斤以上的耐鹽水稻,每年可實現增産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全年的糧食總産量。
據了解,野生海水稻最初在大江、大河入海口被發現,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鹼三大特性。但是産量較低,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
袁隆平介紹説,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耐鹽鹼水稻品係可實現畝産400公斤,但僅能在鹽分為0.3%的灘塗上種植,産業化推廣受到較大限制。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於今年10月成立,由袁隆平擔任首席科學家。袁隆平説,他領銜的研究團隊已從國際水稻研究所引進了數十種抗鹽鹼能力較強的水稻種質資源。研究團隊將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篩選出野生稻天然抗鹽、抗鹼、抗病基因,通過分子育種學的技術馴化、配組,選育出可供産業化推廣的、畝産300公斤以上的水稻系列品種。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