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沙島礁植樹200多萬株 超額完成任務

2017-01-10 13:47:15|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董健雄

  【焦點圖】【即時快訊】2016年三沙島礁植樹200多萬株 超額完成任務

圖片默認標題

  1月4日,三沙市西沙洲,昔日的沙洲如今已是綠意蔥蔥。

  1月4日,滿載大椰樹的板船迎著風浪駛入三沙趙述島碼頭。6名植樹工人分成兩組,一組跳上船用繩繫緊椰樹用力扶起,一組在岸邊用挖機將樹木一棵棵吊到島上。植樹的過程也相當不易,在拖拉機的幫助下,眾人手扶大樹將它挪到樹坑中心位置。

  這一幕在2016年不斷上演。三沙島礁2016年植樹200多萬株,成活率達85%,趙述島、西沙洲等島礁已漸成綠樹成蔭的美麗海島。本月初,記者走訪三沙七連嶼多個島礁發現,三沙今年的綠化島礁工作已經熱火朝天地開展。

  推進島礁綠化 一刻也不耽誤

  1月5日,在西沙洲,一大片椰樹映入眼簾,往島礁的深處走,木麻黃林十分繁茂,加上大葉欖仁、抗風桐、黃槿、海桃、蜘蛛蘭等植被錯落分佈、西沙洲儼然一個海島花園。這是三沙設市四年多來,始終把綠化島礁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的斐然成果。截至2016年,三沙市眾多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礁灘植被有80種211屬,296種(含變種),以食用和藥用的種類為主。

  曾經的三沙植被品種少,缺乏高層喬木植被,綠化覆蓋率低,草海桐灌木是覆蓋率最大的強勢樹種。選擇何種適合島礁生長的綠色植被是一個難題。

  為此,三沙市多次組織專家到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島礁開展調研,規劃選擇適應島礁生長的30多個樹種。“以種植椰樹為例,經過科學的測算,椰絲、土壤比例,澆水的時間、水量都可以非常精細地統計出來,以保證島礁植樹成活。”三沙市國土資源與環境保護局負責人史國寧説。

  在一座座被廣袤大海包圍的三沙島礁種樹,缺水也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三沙設市後,陸續在各島礁安裝了海水淡化設備、雨水收集池系統、水泵等設備,缺水難題得以攻克。萬寧人林詩德長期被派駐到西沙洲上從事種植養護綠色植被工作。他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為全島的植被澆水。“海水淡化設備運轉非常好,所有的綠色植被有了淡水,不再愁它的成活了!”林詩德説。

  懷揣“綠島夢” 盼來島礁綠

  2016年強颱風“莎莉嘉”剛剛過去,三沙市七連嶼工委工作人員鄧鵬飛腰間係著一捆綁繩,在趙述島對一棵被颱風吹倒的枇杷樹實施“救援”。這一刻,鄧鵬飛那陷在淤泥裏的雙腳、被汗水和雨水打濕的襯衫、幾乎與樹榦一個顏色的大手、專注又期待的神情感動了很多人,人們給他起了一個親昵的稱呼“扶樹哥”。

  數天的採訪,記者在永興島、趙述島、西沙洲發現了眾多“扶樹哥”的身影。他們像鄧鵬飛一樣,懷揣著“綠島夢”,為島礁每一點“綠變”殫精竭慮、謀心盡力。

  2016年,一張名為“南海上的‘縴夫’”的照片也紅遍網絡。照片上,風高浪急的三沙晉卿島海域,5名工人在海中拖著一大捆樹木艱難前行。這種獨特的搬運方式如今在三沙海域十分常見。大船將大批樹木運到附近海域後,由於潮位低,船靠不了碼頭,只能分批搬到島上。

  因為環境特殊,在三沙島礁植樹,往往需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三沙人正是憑著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讓三沙的島礁一天天變得更綠。

  綠化行動成績喜人

  三沙設市後,先後在永興島、鴨公島、羚羊礁、銀嶼等島嶼開展一期綠化行動,種植了椰子樹、步麻樹、木麻黃等適合三沙島礁生長的樹種3500多棵。鴨公島結束了沒有綠色的歷史,步麻樹長勢喜人,綠樹成蔭。

  二期綠化行動中,三沙以西沙洲為綠化基地,根據《西沙洲植樹綠化及配套工程設計》圖紙及國家相關技術規範要求,完成了水電設施建設,採用了土壤改良措施,基本滿足了植樹綠化必需的基本條件。如今,西沙洲植樹綠化工程項目完成了水電設施建設,二期啟動儀式所種植的1500株木麻黃已長大成林,達3米多高,成活率達到100%。此外,三沙在北島開展的護岸綠化工程,種植草海桐、木麻黃、馬鞍藤等各類苗木5萬多株,保護了島礁岸線。

  2016年被確定為三沙綠化年,全市採取軍地協同配合的模式,種植大批苗木,新增綠化草皮。據統計,三沙全年島礁植樹200多萬株,成活率達85%,部分已綠樹成蔭。

  新年的日曆已經翻開,三沙綠化島礁的腳步仍在向前。(記者 劉操)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