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南"一縣兩校一園"工程惠及18市縣 瓶頸待破解
“學校允許他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和老師,上起學來特別有勁兒。”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學生從被動到主動,課程從枯燥到有趣,這一可喜的變化正在海南省各市縣中小學校發生。
2016年1月26日,省兩會提出,要引進全國優質教育資源,來海南聯合辦學。今後每個市縣都要至少打造一所省級中學、一所省級小學,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全面提升全省教育整體水準。
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18個市縣已引進或正在洽談的合作辦學項目共計46個,13個市縣還引進了省外優質教育資源對口幫扶項目24個。北京師範大學附中、北京大學附中附小、清華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等國內一流中小學校,與海南省合作辦學不斷深入,讓越來越多的孩子享受到高水準的基礎教育。
海南省基礎教育植入“優質基因”
海南省教育廳負責人告訴記者,2016年省兩會後,海南省教育廳迅速展開調研和專題研究,進一步明確把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作為海南教育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並決定立即實施“一縣兩校一園”工程。
什麼是“一縣兩校一園”工程?該負責人介紹,就是在“十三五”期間,全省每個市縣通過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至少辦好1所省級水準優質中學、1所省級水準優質小學和1所省級水準優質幼兒園,並且發揮輻射示範帶動作用。
這一工程從一開始就得到了海南省及各市縣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把它擺在了植入“優質基因”,全面改變海南省基礎教育落後面貌,全面提升全省基礎教育整體辦學水準的戰略高度。
談到4年前,辦學之初面臨的挑戰,原任武漢中學校長的華中師範大學海南附屬中學校長魏少平很感慨:“一個內地公辦名校的校長遠離家鄉、漂洋過海到海南管理民辦中學,深感責任重大,儘管做了思想準備,但仍然很不習慣,特別是看到,第一年招的初一新生有的連混合運算都不會,我的壓力陡然增加。”
華東師大二附中樂東黃流中學校長瞿平則發現,海南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隊伍建設也有很大提升空間:“部分教師的課堂基本功不太紮實,如何板書、如何提問、如何對話都需要再學習、再鍛鍊;課堂基本環節也不清晰,對課程什麼時候導入、開篇、展開、收尾沒有科學的設計和規劃,上課上得很辛苦,學生吸收的卻很有限。”
她還發現,由於多數教師自身的基礎教育成長環境造成的教學思維模式慣性,導致在知識轉授方式上顯得固執與僵化;由於自身學科知識與綜合文化素養的缺漏,有的教師對科目的認識只停留在教材上,難以引導學生跳出課本、拓展思維。
省外名校教師紛紛來瓊
萬事開頭難,先抓隊伍建設。
各市縣主動配合,把“一縣兩校一園”工程納入本地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和市縣重點項目統籌考慮、予以推進。
華東師大二附中樂東黃流中學引進的校長瞿平來自上海市華東師大二附中,是上海市語文高級教師、上海市班主任帶頭人工作室高中聯盟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萬寧附屬中學引進的校長張東海是湖南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中央民族大學附中陵水分校校長唐洪波是全國優秀教師、首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校長……還有一大批“候鳥型”教育人才也借助這一平臺,通過專家顧問團隊指導、開展專題講座培訓、上門提供諮詢服務等方式,積極參與到服務海南基礎教育的隊伍中來。
各個項目學校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華東師大二附中樂東黃流中學為了給新入職教師做好培訓,除了充分利用華東師大和華東師大二附中優質資源,還與北京教師一幫一組織達成合作協議,每個學期來瓊指導教學的特級教師幾乎絡繹不絕。
該校還在全省中學中較早地推行了“走班制”。走班學習的課程分為兩大板塊:第一塊是必選的專項課,主要圍繞國家課程中的小學科開設;第二塊是自選的選修課,如根據教師特長開設的《紅樓夢》鑒賞、法律常識、英語口語等。
華中師範大學海南附屬中學則會分批安排海南教師到華中師範大學參加培訓、到華中師大一附中跟班學習。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名師也會不定期來到海南,給海南附中的老師上示範課、研究課,同時參加聽課、評課、研課活動,傳授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華中師範大學還專門為這項合作成立了合作辦學辦公室,主打“同課異構”牌,即同樣的課程組織武漢與海口、深圳等地華師附中的老師,按不同方式進行講課、探討,在切磋中取長補短。
孩子上起學來特別有勁
變化在校園裏悄然發生。
瞿平説,有的老師,原本對課堂沒有設計、不懂規劃,如今養成習慣按照基本環節進行備課、講課;有的老師,原本總是提一些學生不經思考就可以齊聲回答的問題,現在提問要先自我思考再帶動學生思考,實現了教學相長。有家長向學校反映,過去孩子性格內向,一回到家就躲進房裏不與人交流。現在能主動與父母分享,學校允許他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和老師,上起學來特別有勁兒。
令華中師範大學海南附屬中學教師劉明華欣喜的是,憑藉該校“高目標、低起點、緩坡度”的教學主張,及“一班一策,一人一法”的教學方式,許多學生出現了“低開高走”的情況——原本中招分數只有593分的毛同學,在去年高考中取得了714分的好成績,順利進入南京郵電大學。
其他項目學校發展勢頭同樣強勁:北京師範大學附中、北京大學附中附小、清華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等引進學校均是當地乃至全國一流的中小學校,其辦學團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高位嫁接,使合作學校辦學水準和品質不斷提高。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海南省“一縣兩校一園”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全省有18個市縣已引進或正在洽談的合作辦學項目共計46個。其中,10所學校和幼兒園已招生,7所學校正在建設,5所學校和幼兒園已簽約待建,7個市縣已簽訂教育合作協議,17個項目正在洽談。此外,全省13個市縣還引進了省外優質教育資源對口幫扶項目24個。
海南省教育廳基教處負責人説,各個項目學校因地制宜,通過名校辦分校、學校整體託管、對口幫扶3個主要方式展開闔作,培訓和培養了一批學校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隊伍,辦學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教學行為等都發生了積極變化。教育工作者和普通百姓紛紛點讚,認為引進優質省外教育資源合作辦學,創新了辦學體制機制,豐富了教育供給,滿足了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穩定教師隊伍
須亟待破題
2016年8月23日,在海南省教育廳關於“一縣兩校一園”進展情況的報告上,有省領導批示:“要引得進、留得住、辦得好,最終以整體教育品質有大的提升為檢驗,同時,要對合作辦學、引進辦學有個指導性要求,加強後續工作,不能一引了之”。
當前,“一縣兩校一園”工程與輻射並帶動海南基礎教育走向新階段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採訪中,相關學校的校長、教師都提出了他們的困境和希望。
雖然被調來海南工作,但許多民辦學校的教師的住房和家人還在原來工作的城市。他們特別希望能把家安在海口,但在此之前不得不解決住房、戶口,以及配偶重找工作、孩子學籍遷移等問題。然而,學校的校長愛莫能助:“民辦學校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導致部分年輕優秀教師辭職去考公務員或去公辦學校,學校教師隊伍不太穩定。”
三沙永興學校校長李讚宗也説,教師穩定問題是制約學校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三沙永興學校剛建校一週年,所有在校工作的老師都是以支教的形式、以學期為單位為島上孩子上課。“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接受一名教師本就需要比其他孩子更長的時間。學校需要一批經驗豐富且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因為永興島生活條件艱苦,要想招聘到優秀的老師,他還希望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政策,酌情提高教師待遇,讓他們踏踏實實地留下來、教下去。
有的市縣為了給合作辦學的學校提供便利,將“一縣兩校一園”工程打造成“交鑰匙工程”。雖是一片好意,但項目學校團隊來瓊推進工作時,卻發現建好的校舍有的用不上、有的不夠用、有的不好用,無法與他們的教學需求相契合。瞿平就發現,華東師大二附中樂東黃流中學的圖書館不是敞開式的,而是被分割成了10間小的閱覽室。這意味著,學校要聘請10名圖書管理員,才能對圖書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而學校在這一方面的編制遠遠不夠。如果做成敞開式的圖書館,4名管理員就足夠了。她認為,合作辦學的兩個單位應該從校園圖紙的設計初期開始合作,加強溝通交流、互相聽取意見,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通過觀察項目學校分佈圖,發現各市縣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工作進展仍不平衡:沿海市縣進展較快,中部市縣相對較慢。部分市縣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財力有限,缺乏較強吸引力的合作條件和資源,在引進省外優質教育資源方面面臨比較大的困難。
針對以上問題,各個項目學校的校長、教師也提出了許多建議。
在用地支持方面,他們希望,對於合作辦學的公共性質的新建學校,各市縣能夠根據國家和海南省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標準,預留相應面積的用地予以劃撥。對民辦的、非營利性的獨立辦學項目,可按照劃撥、協議出讓方式供地或其他合作方式辦學。
在資金支持方面,他們希望,各市縣按照屬地原則,向合作辦學學校發放獎補資金,用於解決名校品牌使用費、優秀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待遇以及當地教育事業發展。如有可能,各市縣可以為公辦性質的合作學校、幼兒園設立校長基金,用於教師培訓、教研活動、學術活動、獎教獎學等。
在人員編制方面,他們希望,可以創新採用浮動編制,解決高考改革對教師總量的需求以及合作學校作為當地校長(園長)、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的實質需求。
在配套服務方面,他們希望,有關部門為引進的優秀管理團隊和骨幹教師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升學、購房或房屋租賃、落戶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引進人才待遇。此外,引進的省外優質教育資源品牌效應明顯、對海南省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可實行“一事一議”或“一校一議”予以特別支持。
記者了解到,當前,海南省教育廳已經會同省人社、財政、編辦等部門起草了《海南省關於推進“一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的實施意見》,擬從辦學經費、人員編制、土地劃撥、稅費減免、招生計劃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