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夜校:海南已改造21.2萬戶危房

2017-01-20 09:36:11|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村道兩旁,一棟棟漆好的新屋奪人眼球,立面上還都綴有黎苗特色的圖騰和阿哥阿妹們生産生活的圖景,再配上一條可供體驗田野風光的蜿蜒棧道,令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番庭村重新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以前的老危房住了十多年,遇上風吹雨打心裏就緊張,如今再也不用擔心了!”談到危房改造,村裏的貧困戶王仁理十分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咱們海南不僅氣候暖,黨給人民群眾的關懷更暖。

  據保亭黎族苗族縣住建局村鎮規劃管理負責人陳宇介紹,番庭村原本是一個貧困村,全村有57戶共263人,居住的房屋也以茅草房和瓦房居多,2015年至今共有39戶參與了危房改造工程。經過危房改造工程的統一規劃和設計,如今新落成的黎苗房屋極具特色,已經吸引了不少遊客到村觀光,對全村立足旅遊業實現産業脫貧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那麼,海南省危房改造工程如今進入到了哪個階段?又有哪些戶可以被納入危房改造工程?今晚播出的第19期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就邀請到了省住建廳廳長丁式江為大家解疑釋惑。

  “在扶貧攻堅工作的‘兩不愁、三保障’中就包括了貧困群眾的住房保障,省委省政府對此也非常關心和重視,並把它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丁式江在講課伊始,首先便告訴大家,到2016年年底,我省已總共投入63億元財政資金改造21.2萬戶危房,共惠及98.7萬人。

  “而符合危房改造標準的農戶,主要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因殘致貧戶等四個類別。”丁式江介紹,我省有11.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45%在住房方面存在問題,經過精準核查,共有包括四類農戶在內的51805戶需要進行危房改造。

  由於危房改造工作要求在3年內完成,面臨著“量大、面廣、時間緊”的挑戰,如何用好、用準每一分危改資金顯得尤為關鍵。對此丁式江指出,我省正建設完善精準信息平臺,要求每一個被納入危房改造的貧困戶要有一張涵蓋身份信息、原危房照片以及改造中、改造後房屋照片等內容的表格,並作為資料存檔,幫助進行精準核實有關數據信息。

  對於危房改造標準,丁式江也作出了解釋:“如果是貧困戶單人居住,危改面積不能超過20平米;若兩人居住,危改面積不能超過30平米;3個人居住則不能超過40平米;3個人及以上則建議按照60平米來改造危房。”丁式江發現,海南農村中有些房屋建設亟待加強風貌管控,包括存在房屋建成“麻將條”“火柴盒”以及朝向有誤等問題。對此,我省在今年1月1號已出臺相關標準,要求各村對在哪蓋房、朝向如何、路網設置等提前做好規劃,以“小尺度、融自然、承鄉愁”,依山就勢建設美麗新農村。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