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秀蘭: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50餘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窒息兒和早産兒早期干預、預防和減輕嬰幼兒的智力低下和腦癱發生。
13~15月齡的寶寶已經越來越可愛了,他們能獨立走穩,聽懂成人日常言語,開始對小夥伴感興趣,會把玩具給人或與人爭奪玩具,産生獨立心理,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見陌生人開始出現害羞表情,喜歡顯示自己的成功,做錯事會感到內疚或不安。
根據孩子個體的發展水準,給這一階段孩子設置稍微高一點的目標,通過遊戲的方法能促進其智慧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發展水準,不同能力區的發展水準也不同。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攀比,要看自己孩子的發展歷史,有進步就好。
運動發展依靠遊戲
這時的寶寶是學走路進展迅速的時期,開始他可能僅是蹣跚行走幾步,姿勢不太好看,兩個手臂舉起,下肢分開,像鴨子走路一樣,這是為了保持自己的重心穩定。有的家長擔心寶寶走路的姿勢不正常,其實過2~3個月,他們走路姿勢就好看了。家長要多給寶寶一些鍛鍊的機會,可與寶寶一起玩扔球、撿球、找東西的遊戲,訓練寶寶獨自在地上玩,獨自蹲下撿東西,獨自站起,並穩定地獨自行走。可讓寶寶拉著小拖車類的玩具練習走路,並使他有機會學習拉著玩具側著走和倒退走幾步。
親子共同遊戲
多做動手遊戲,如疊積木、疊小套桶等,可先給寶寶做示範,告訴他“我們來搭一個高樓”,然後讓他模倣做,之後教他自己搭著玩兒,從搭兩塊積木開始,逐漸增加。此年齡的寶寶一般可搭起三四塊積木。玩的時候可教寶寶將鉛筆插入筆筒內,開始用大口的筆筒,逐漸教他學會插入小口的筆筒,或者插入僅可插一支筆的筆座。還可教寶寶玩插片,把小的東西裝入小口徑的容器中等,主要是訓練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鼓勵寶寶自發涂畫
繼續鼓勵寶寶自己拿筆涂畫,此時可先教他學會拿筆,主要是握住筆,筆尖向下畫,同時教他學畫,使他能夠自己主動畫出筆畫。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會隨便亂畫,不要生硬地制止他,而是鼓勵他模倣著畫出一些筆畫,並告訴他這些像什麼。這個階段並不要求寶寶畫出什麼,主要是培養他運用筆的能力和“創作慾望”。
多和寶寶説話
家長首先要經常給寶寶看些畫片、幼兒圖書等,教他正確認識各種物體的名稱及簡單的用途。要經常帶他出去玩玩,使他認識外界更多的東西,並多引導和鼓勵他自己説出這些物體的名稱,主動稱呼周圍的人,這是正確命名物體的時機。對各種東西家長都要問:“這是什麼?”啟發寶寶説出名稱,寶寶説不出時要清楚地告訴他,反復強化,使他能夠説出更多物體的名稱。
表達能力的培養
寶寶可能多用手勢、動作表示自己的意願,比如拉著大人的手去幹某些事情,這時家長要堅持教他用語言來表達,如“要”“拿”“喝”等等。這時他説的都是單字,但這個單字往往是代表一句話,而且可能是多種意義的表達。如“拿”可能是“把東西拿給自己”,也可能是“拿給你”等,家長要善於理解他的語言,正確滿足他的要求,並教會他用更明確的詞語來表達。
學習用勺子和拿杯子
家長要給寶寶自己做事情的機會,教他學著做事。首先是從吃飯開始,教他學會自己拿著勺子從碗中取飯往嘴裏送,開始時他可能用勺很不準確,會灑得很多,但仍要給他機會嘗試,可單獨給他一個碗和勺,裏面放較少的食物供他練習,家長同時仍要保證喂飽嬰兒。
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開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他自己端著往嘴裏送,家長可適當地給予幫助,以後逐漸由他自己完成。家長不要因為怕食物灑得滿地,或怕弄臟了衣服等而不允許寶寶學習,這樣會挫傷他的積極性。因為做這些事情不僅是寶寶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而且也是對他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
與家長和夥伴一起玩耍
隨著寶寶活動範圍的增大,他的交往機會越來越多,這個年齡的寶寶喜歡探索,只要在安全的可容忍的範圍內,不要過多説“不”,以免影響他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揮。要有意識地讓他和一些小夥伴及家長一起玩,也可教他將娃娃當作夥伴玩。此時寶寶雖然不能你來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他建立最初的夥伴概念,培養他與別人一起玩的愉快情緒。
幫助寶寶糾正不良行為
這一階段的寶寶會出現撿臟東西吃、打人、咬人或拉別人頭髮的行為,像玩耍一樣打媽媽的臉,抓頭髮也很好玩兒,長牙後牙齦癢願意咬媽媽。我曾看到一個媽媽的兩個上臂被寶寶咬得都是青牙印,媽媽捨不得批評,寶寶不懂得這些行為是不受歡迎的,是給別人帶來痛苦的。如果家長不及時阻止,他就會養成習慣,有的孩子3歲去了幼兒園,就去打別人,咬別的孩子,到那個時候就很難糾正了。在這個月齡,如果家長嚴肅地對寶寶説:“不要打媽媽,不要咬媽媽,我疼!”一兩次後他就記住了。家長可以引導他親親媽媽,培養好的習慣。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家中看護他的人態度要保持一致。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