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的年級。海口市演豐鎮北港小學學生饒建龍,是該校唯一的二年級學生,每堂課老師都給他提供“一對一”教學。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攝
海南部分城鎮中小學出現“大班額”現象,這一現象的産生,是因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流動人口不斷向城區涌入,使部分城區學校班級人數超出了額定人數。
但記者在許多鄉村學校走訪時卻發現了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許多可以容納50余人上課的教室,有的坐著30余人,有的坐著10余人,有的甚至只坐著一兩人,偌大的教室顯得格外空曠——海口市演豐鎮北港小學學生饒建龍,是該校唯一的二年級學生,每堂課都能享受到只屬於他的“一對一”教學。
一頭壓著“大班額”、一頭壓著“小班額”的蹺蹺板已經失去平衡,這讓海南教育工作者在著力消除城區“大班額”現象的同時,也不得不注重鄉村“小班額”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空心村 學生少 教學跟不上
形成惡性循環
“小班額”現象産生的原因何在?從“大班額”現象的成因倒推過來即是答案:越來越多孩子隨著進城務工的父母到城區生活、學習,有的偏遠鄉村甚至成了所謂的“空心村”,留守的只有“老弱病殘幼”。
還有的鄉村學校地處偏遠、條件艱苦,招不來也留不住優質師資。北港小學校長周乃文説,因為無法提供英語教學,學校生源流失十分嚴重,從“鼎盛時期”的100多人直線下降到僅剩兩人。
但受教育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哪怕村子裏只剩下一個適齡兒童,當地教育工作者也要盡可能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只是,教師們在師範類院校裏也好,在教學實踐中也好,學習和實行的都是正常班額的教學方式,一下子面對一間空蕩蕩的教室,著實有些不知所措。
許多鄉村教師紛紛向教育部門反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請讓“小班額”課堂教學有方向可循、有模式可依。
“細心牌”“溫暖牌”
教學參考模式初步形成
為了回應教師關切,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聚焦“鄉村‘小班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這一主題重點攻關,派出培訓部的項目實施專家組4次走進儋州、臨高、海口、瓊中、白沙、東方等市縣的12個邊遠鄉村教學點開展深入細緻調研,通過隨堂聽課、深度訪談、現場實踐等方式,充分了解了鄉村小學和教學點教師的培訓需求和教學現狀。
根據調研掌握的第一手資料,海南省教培院副院長周積昀從理論層面為大家出思路、找方法、給策略、引路子,專家組的關心鳳和陳鳳雲兩位教研員負責結合學科選準突破點,進行學科操作層面的指導和引領。 當前,海南省鄉村“小班額”小學語文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已經初步形成可供廣大教師學習和利用的模式。
以小學數學為例,陳鳳雲介紹,其“小班額”教學特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巧用教室留白空間,培養學生數學意識。如墻上張貼乘法口訣表、百數圖等;後排擺放學生製作的鐘面、立體圖形等;墻角擺放水養動植物,用以觀察統計植物月生長情況、動物飲食規律。
二是靈活擺放師生座位,增強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桌椅擺成方形、圓形或馬蹄形,便於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時而站在講臺,時而與學生圍桌而座,時而穿行于學生之間,與學生亦師亦友。
三是活用在地教學資源,增強數學教學效率。學生可撿拾小石頭學習數數和加減乘除法;可採集不同的樹葉學習統計知識和分數小數知識;可利用師生共同開闢的開心農場,把土地設計成不同的幾何圖形,周長、面積的知識在這裡得到深化理解和綜合運用。
四是科學安排教學流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教學程式上,“小班額”課堂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課堂。一般課堂活動流程為“先創設情境引發思考——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生充分交流質疑補充——老師點化提升評價過程——師生共同反思總結”。
縱觀這些特點,我們能夠發現,鄉村“小班額”教學打的是“細心牌”“溫暖牌”。如關心鳳所説,鄉村留守兒童長期沒有父母陪伴,大多性格內斂甚至還有叛逆心理、厭學情緒。如此教學讓學生能與教師産生互動,得到關注和尊重也增加了存在感和獲得感。
小小教學點引來回流潮
多樣化教育受學生歡迎
“的確,老師在課堂上能夠顧及到每一位學生,這是教學上一個很大的優勢。”陳鳳雲説,剛剛提到的教學流程視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靈活運用,但根本宗旨是體現學生主體、尊重學生思維,遵循認知規律、培養多維能力。但這也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目標了然于胸,留心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並給予及時的評價與引導。
因為要求很高,有的教師産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對改革産生過抵觸心理。但他們慢慢産生了危機感:原本同他們一樣手足無措的教師,不僅用上了海南省教培院教給的模式,還根據實際創新豐富了“小班額”教學方法。
澄邁一位教師班上只有幾個學生,他就用手機螢幕當作多媒體來給學生授課,音樂與動畫讓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儋州一位教師班上只有十幾個學生,她就帶著他們來到田園裏上作文課。學生們這裡看看、那裏摸摸,回去寫出了這樣的作文:“蒜苗種下9天了,像小竹林一樣深深地扎進土裏……”
金盃銀盃不如家長的口碑。儋州市南豐鎮頭佑教學點學生王曉慧拿到第一年小考成績後,她的外公特地到學校致謝。後來,因為學校成為教學點,很多低學段學生隨高學段學生轉學,可這位阿公卻把另一位外孫女也送來了。他相信,孩子在這樣的小小教學點,同樣也能茁壯成長。
儋州市那大鎮白南小學校長陳維強還向海南省教培院發來喜訊:通過不斷抓教研、抓教學,該校生源出現了回流——從2013年的164人,2014年的173人,2015年的186人,躍升至2016年的218人!
一個個喜訊從鄉間傳來,一顆顆碩果在地頭結出。“小而精”的鄉村“小班額”課堂已然成為欣賞海南義務教育階段教研風采的一扇窗戶。(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卓斌)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