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麗質,不敢自棄。
近日,海口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攜手開啟城市更新工作。從打基礎、強設施,到“雙創”、城市更新,海口城市發展從1.0版本向3.0版躍升。
2015年7月,海口啟動“雙創”,找差距、補短板,實現了經濟建設、市民素質等“六個明顯轉變”。今年2月7日,海口開啟被稱為“雙創”升級版的城市更新規劃,又將迎來新一輪蝶變。
“文明是城市‘綜合素質’的反映。‘雙創’和‘城市更新’,是海口實現城市發展從‘蹄疾’到‘步穩’的轉變;從追求速度到提升城市品質的轉身;從‘城市病’高發到蛻變為全國最好城市之一的必要途徑。”海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忠雲認為。
由此,通過城市更新,打造一座有內涵、有文化、有特色、有魅力的濱江濱海花園城市,讓“文明之花”在海口綻放。
海口市委副書記、“雙創”指揮長吳川祝表示,“雙創”除了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更讓城市管理秩序化、規範化。海口結合“雙創”制定的《愛國衛生管理辦法》《個人信用信息徵集和使用管理辦法》《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一系列制度,為創建“雙創”長效機制打下了基礎。
中規院副院長王凱介紹,城市更新涵蓋城市總體職能更新、環境更新、人文更新、生態更新等多方面內容,是“雙創”的升級版,是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對現有城市功能的全方位提升,能夠激發城市活力。
“城市更新的維度剛好契合了城市文明的內涵。”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鄧中華認為,城市文明可分為以硬體環境為主的形態文明,以服務管理為主的功能文明和以市民思想行為為主的素質文明。“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文明的有力抓手,能夠激勵城市文明進程。”
“進行城市更新,我們以生態為切入口。”海口市副市長顧剛説,保護生態,利在韆鞦,功馨萬代。
因海峽成就,被江水滋養。從地理版圖上看,海口是一座由江海灘塗共同孕育出的城市。在“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中,“水”無疑是這座城市最為靈秀的一筆。水利萬物而不爭,在日常生活中,水又是和百姓關係最為密切的,是聯繫人與自然最重要的紐帶。海口以水為核心和示範開展生態文明修復,拉開了城市更新的基本框架。
海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美舍河為示範開啟31個水體治理,實施環境再造,真正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清澈的河水、河道中群魚暢遊、阿婆在河邊洗衣……在很多老海口人心中,美舍河承載了他們關於家鄉的記憶。但過去30多年的城市化進程中,河流自凈能力不斷減弱,雨污分流不徹底,污水截留不充分,造成水清不再,內源污染突出,且多次治理,不斷反復。
“這次我們在治理技術以及治理模式上都進行了創新和突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介紹説,中規院以及相關設計院提出要採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四重奏”的方式對海口31個水體進行治理,實現“長治久安”。
“污染在河裏,問題在岸上。”王晨説,治水的第一步是要進行截污,接下來還需通過生態修復措施,通過種植水草、打造樹島、建設濕地等方式提升水體自凈能力。
治水只是海口為城市病“刮骨療傷”的第一步。接下來,海口還將打造海綿城市,交通“治堵”、環境衛生“治臟”、窗口服務“治差”等,對標城市更新體系,通過綜合整治,對城市品質進行全方位提升。
城市更新、內外兼修、文明綻放……海口必將脫胎換骨、煥然一新,變得更具內涵、更具魅力、更添活力。(記者 計思佳)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