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個支架為何這麼貴?

2017-04-06 10:00:02|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近日,湖南一名讀者稱,其親戚因突發腦梗,醫生建議病人接受左側頸動脈支架手術。因為醫生告知這種手術用支架沒有國産的,只能用進口的,所以要求病人手術前先交8萬元。讀者在電話裏抱怨説:“對一個農民來説,放一個支架就要花這麼多錢,要再多放兩個怎麼負擔得起?”

  北京天壇醫院介入神經學科主任繆中榮説,目前腦梗的治療有溶栓等多種技術,但對於急性腦梗患者而言,支架手術是更快的救命手段,能降低致殘、死亡率。這種手術就是在病變血管段置入內支架,快速撐開狹窄閉塞血管,減少血管彈性回縮及再塑形,維持血流通暢。部分支架還具有預防再狹窄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中晚期,心臟介入支架手術開始進入我國。繆中榮説:“當時,支架全部是進口産品,單價是2~3萬元。”1999年,我國自行研製的心臟支架成功上市,價格降至1萬元左右,一舉打破進口壟斷。據介紹,國産支架均價在8000元左右,進口支架普遍貴30%以上,最貴的治療性藥物支架或放射性支架可達2~3萬元。

  然而,臨床上使用的腦血管支架中,國內産品依然很少。其中,頸動脈支架主要依靠進口,顱內動脈支架僅有一個國産品牌。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進口血管支架總額為47287.88萬美元。在冠脈支架領域,進口支架市場佔比在34%左右。

  業內人士説,國産支架的使用比例在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已達60%,尤其是在心臟介入治療中,80%左右的心臟支架都是國産的。但是,導管、導絲等配套醫療器械市場仍被國外品牌壟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許頂立指出,支架手術費用高,是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支架的價錢,還包括球囊、導絲等一次性配置設備,以及相應的手術費。如果只放一個支架,其支架材料的費用約佔整個手術費用的40%左右。

  由於以下種種原因,支架本身的費用就不低:第一,國內支架創新能力低,使得進口價格受制於人。

  第二,流通環節多,致使層層加價。目前,美國的醫療用品市場是直銷模式,基本是從廠家到醫院直接流通,而我國是代理模式,整體供應鏈層級較多,每個環節都需要獲取自己的利潤,結果必然就是産品到終端之後的價格很高。

  第三,支架研發盈利少,企業積極性不高。繆中榮説,一方面是技術限制,由於腦血管疾病發病複雜、風險大,小醫院沒能力去做支架手術,限制了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企業不願生産。

  加上進口支架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讓支架成為大部分人的負擔。

  繆中榮説,國産與進口支架其實只有細微差別。他表示,一,支架沒有壽命限制,能終身維護血管。血管再次狹窄的發生率與生活習慣、個體差異等因素相關,與支架是否進口關係不大。二,通過引用國外技術,並不斷自主創新,國産支架、導管擁有與進口産品同樣好的性能與品質。

  繆中榮提醒,心腦血管病該怎麼治,需根據不同病人的血管、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就算做了支架手術,此後也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按時服藥。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