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度過課餘生活?

2017-05-02 10:29:22|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有數據顯示,除去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每週40節課,每節課45分鐘計算,每週上課時間為1800分鐘,而課餘時間為4920分鐘,是上課時間的近3倍。那麼,大學生是如何安排每週長達4920分鐘的課餘時間的呢?

  大學時期,學生課餘時間很富裕,對課餘生活是否安排合理可以洞察整個大學生活的品質。記者調查中發現,大學生中不乏把課餘時間安排得豐富、充實的人,也有局限于宅在寢室睡覺、上網的困惑族。

  專家認為,大學期間利於課餘時間培養專業技能、學習為人處事、拓展知識面等都十分必要。 在眾多“力爭上游”的學生中,記者選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個例,或許能為其他學生帶來一些思考。

  現代大學生課餘安排更豐富

  “現在的大學生,對課餘生活的支配能力更強,不像十年前那樣單一了。”海南大學城西校區團工委書記楊智偉説,隨著社會發展,互聯網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明顯。10年前,大學生課餘兼職,可能僅局限于做家教、散發廣告單等,而如今已是全民“APP時代”,學生們通過各種媒介平臺,獲取信息。“拿兼職來比較,很多同學通過‘兼職APP’等軟體從事品牌行銷、推廣等,拓寬了職業選擇的廣度,甚至通過自媒體找到商機,自主創業。”

  此外,課餘時間願意泡在圖書館裏的學生也不在少數。據調查,在普通高校,34.8%的學生有每天到圖書館自習的習慣,61.3%的學生查閱學習資料時會去圖書館。而隨著海口深入開展“雙創”活動,週末參加志願者服務工作也成了學生的熱門選擇。

  楊智偉還告訴記者,每個學年段,學生們安排課餘生活的側重點均有不同,就目前來看,大一學生會積極加入社團組織或參與文體活動,也會在“老鄉會”上結識新朋友。而臨近畢業,一是利於課餘時間兼職實習的學生人數會明顯增多,二是泡圖書館的學生也會明顯增多。

  志願服務助人助己

  “志願者,你準備好了嗎?”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一學生唐瑋澤告訴記者,當老師第一次問這句話時,她就深感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從那天開始,自己就把大部分課餘時間獻給了大學生志願者服務事業。

  “每個週末,我都會去海南省圖書館參與志願者活動,幫助工作人員整理圖書,將放錯位置的圖書重新歸位,這項工作雖不算重活,但需要耐心細緻。”唐瑋澤説,自己已經連續4個月不間斷地參加此項活動。

  平時在學校,遇到下雨天,“漂流雨傘”志願者活動也會進行,在教學樓或宿舍區,為沒有帶傘的同學送上一把“愛心雨傘”,解決眼前困境。她補充道,班上的同學,基本都有參與志願者活動的經歷。

  此外,“愛心圍巾”“為山區孩子捐一本書”“到車站做嚮導”等志願者活動,吸引著大量學生積極參與。大家紛紛表示,作為志願者,在助人的同時,也是自助,從中能得到思想上的昇華,學會與人溝通,關愛他人,也為自己提供了接觸社會的機會。

  如今,海南大學已將志願者活動列入學生素質拓展課程,旨在喚起學生的志願服務意識,在幫助他人同時,樹立自我行為規範。

  考研、留學是“學霸”們的生活

  “課餘生活,以學習為主,運動為輔。”海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研一學生鄧庭玉説,自己的出國夢,馬上就能實現了。

  今年初,鄧庭玉準備參加雅思考試,英語基礎較好的她選擇了自學方式,用了3個月時間,順利通過考試,現已拿到了西班牙的一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鄧庭玉也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近期忙著學習西班牙語。”鄧庭玉説,自己購買了西班牙語網絡教程,每天堅持跟讀1個小時,平時走在路上,自言自語地練習發音,希望能儘快掌握一些常用語。

  除了學習,鄧庭玉也是一個愛美的女孩,“游泳有助於減肥,瘦了就可以穿漂亮裙子。”鄧庭玉笑著説,週末會抽出時間去健身,希望今年9月份出國後,可以利用閒暇時光到臨近的歐洲國家去旅行。

  來自海南師範大學大四新聞專業的學生胡瑜竹也是一位“學霸”。在同學的印象裏,她幾乎每天都在學習,四年下來專業排名年級數一數二。“我想出國深造,努力學習提高成績,才能申請到好學校,所以‘學習+旅行’是課餘生活的全部。”胡瑜竹説,學習壓力大時,選擇旅行的方式放鬆身心,旅行還可以開拓視野。

  創業打工漸成“新常態”

  如今,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已成為一種“熱潮”,大家通過兼職的方式或賺取零花錢,或積累創業資金。而寒暑假期間,希望進行“崗前鍛鍊”,到所學專業對口單位實習的學生也在逐年增加。

  海口經濟學院大四學生陳華清目前在屯昌縣一家政府單位實習,他説,畢業後想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參加公務員考試就成了最佳選擇。

  “我們是設計專業的大三學生,臨近大四的實習就業期,根據自己的專長,跟同學組建工作室,接一些家裝設計類的散活。”海南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專業學生小鄧告訴記者。

  海南大學大二學生張宇,課餘時間在學校附近一所民辦培訓學校負責招生工作。“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鍛鍊自己,為將來就業做準備。”張宇説,打工算是就業前的“小練兵”,積累經驗。

  而對於已創業成功的學生,海南大學2012級學生馬昕彤有話要説。大二時,因機緣巧合,馬昕彤獲悉海南紅糖的銷路不暢,隨之他用3個月的時間去了解海南紅糖,並在10月註冊了公司,通過微信、互聯網進行銷售,沒想到自創品牌“拉烏”一路走俏,一年盈利達到百餘萬元。

  如今,回歸校園,考取研究生深造成了馬昕彤的新目標。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