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5歲“熊孩子”拿媽媽的手機玩“天天酷跑”
玩了一個月充值近2000元
龍龍在玩“天天酷跑”
“這遊戲不是害人嗎,我兒子才五歲多就已經學會往遊戲裏充錢了。”6月1日,家住海口金盤路的李女士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她收到銀行扣款短信後才發現,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兒子竟用她的手機向遊戲裏充值了近2000元。記者 林文星 文/圖
收到銀行短信才知端倪
據李女士介紹,其兒子龍龍(化名)今年5歲多,還在幼兒園上大班。龍龍十分好動,也有些調皮,平時喜歡跟小區裏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
“兒子和他的小夥伴們經常在我們家裏的沙發上玩手機遊戲,我也搞不懂他們在玩什麼。”李女士説,兒子玩遊戲用的正是她的手機,她平時在附近的修理廠上班,微信和銀行卡綁定,沒想到兒子竟偷偷“動”了裏面的錢。
“如果不是銀行發短信,我還不知道錢被兒子花了。”李女士告訴記者,6月1日下午,她正在家裏做飯,手機被兒子拿去玩遊戲。等李女士拿回手機時才發現,銀行發來一條扣款500多元的短信。不明所以的李女士打開手機交易記錄一看,上面顯示500多元均流向“騰訊充值”。李女士這才反應過來,於是詢問兒子,龍龍承認,這筆錢確實被他充到了遊戲裏。
一個月充值近2000元
李女士雖然心裏責怪兒子,但500多元還在她的心理承受範圍內。但是當李女士繼續往前翻看手機交易記錄時,越看越生氣。
“兒子從4月底就開始往遊戲裏充錢了,加起來差不多有2000元,包括微信上和銀行卡上的錢款。”李女士指著手機上的交易記錄告訴記者,從4月30日到6月1日,龍龍先後50余次向遊戲充值,最低的幾毛錢,最高達數百元。僅6月1日當天,龍龍就多次充值,最多的一次是558元。
是什麼遊戲讓龍龍這麼著迷,不惜花費這麼多錢?“兒子説那款遊戲叫‘天天酷跑’,我也不知道是什麼遊戲。”李女士説。
記者了解到,“天天酷跑”是一款手機遊戲,玩家可用角色和坐騎與別的玩家對戰,角色和坐騎越好的玩家越佔優勢。遊戲內的貨幣主要是金幣和鑽石,其中鑽石積攢十分緩慢,而購買角色和坐騎的唯一途徑就是用鑽石,玩家可以充值購買鑽石。
“我之前把微信密碼告訴過兒子,這個密碼跟我的支付密碼是一樣的。”李女士説,正是因為如此,兒子才“有機可乘”,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充值了近2000元。
追回充值錢款面臨困難
在李女士家中,記者見到了“闖禍”的龍龍。對於充值的原因,龍龍稱主要是為了買新角色。“就是這個‘關羽’。”龍龍打開遊戲向記者展示了他在遊戲中的新角色,但記者發現這個角色的名字叫“趙雲”,遊戲商店列表裏並沒有“關羽”。“孩子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就是每天瞎玩遊戲。”一旁的李女士顯得十分無奈。
在和龍龍的交談過程中,記者發現,龍龍對手機上的錢並沒有清晰的概念,“點兩次就能充值了。”龍龍告訴記者,遊戲充值十分簡單,只要知道密碼,點擊遊戲內的充值按鈕,選擇微信支付,再輸入密碼即可完成充值操作。
如今,近2000元錢被兒子花去,李女士想追回這筆錢卻十分困難。她詢問過騰訊充值的公眾號客服,得到的回復是“無法退還”。記者聯繫騰訊充值客服時卻始終佔線,無人接聽。
律師陳友峰表示,從法律意義上講,龍龍的充值行為屬無效,但想要通過法律途徑追回充值款,面臨取證難,“最關鍵的是家長需要證明交易的一方是自己的小孩。”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