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農民在鹽地中收割耐鹽水稻。
新華社海口6月20日電(記者趙葉蘋)近日,由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耐鹽南方秈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項目第二年大田試驗取得可喜進展,幾個耐鹽水稻新品種在含鹽量0.6%的海水倒灌農田中增産明顯,最高畝産可達400公斤以上。
6月12日,海南大學水稻育種專家江行玉(右一)在文昌市鋪前鎮的試驗田裏查看水稻生長情況。
據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育種專家羅越華教授介紹,實驗室自1999年建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耐鹽作物遺傳育種研究,其研究成果為我國海水和鹽土農業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2015年底,實驗室啟動“耐鹽南方秈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科研團隊在此前獲得的常規耐鹽水稻成果的基礎上又取得三方面突破:耐鹽性由0.3%提高到0.6%;發現雜交稻更耐鹽;發展了簡單實用的實驗室篩選方法。
6月12日,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鋪龍村村民劉衍旺展示豐收的耐鹽水稻。
新選育耐鹽水稻品種表現出的耐鹽性能優越。記者日前在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鋪前鎮的試驗大田裏看到,5個耐鹽秈型雜交稻和4個常規耐鹽水稻在含鹽量0.6%的海水倒灌農田增産顯著,9個品种先後成熟,最高畝産可達400公斤以上。相比之下,對照組的常規非耐鹽水稻品種遭鹽漬減産嚴重。其中,實驗室重點選育的耐鹽秈型雜交稻“海鹽1號”耐鹽性最強。羅越華説,在水量不足、含鹽量0.6%的情況下,其他品種表現出葉片發黃、葉尖枯萎的鹽害性狀,但海鹽1號能正常生長。
此外,實驗室專家團隊還從400多個南方秈稻品種中篩選出來的D奇寶優1688雜交稻品種,也在文昌市鋪前鎮1000畝海水倒灌水田裏喜獲豐收,畝産可達500公斤。鋪前鎮農民劉衍旺説:“這是鋪前水稻收穫最好的一年。”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