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繼堂中承德澤 尚書萬里傳字香

2017-06-29 09:04:45|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可繼堂中承德澤 尚書萬里傳字香

  丘濬塑像。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可繼堂中承德澤 尚書萬里傳字香

  位於海口秀英區海秀鎮水頭村的丘濬墓。

  末尾有圖【文體圖文列表】【即時快訊】可繼堂中承德澤 尚書萬里傳字香

  位於海口瓊山區府城鎮金花村的丘濬故居。

  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提出,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家規家風、鄉規民約中的精華,來推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注重家風建設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傳統家規家風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為弘揚、傳承優良家風,本週刊深入挖掘本土傳統家規家風,陸續推出我省傳統家規家風系列專題報道,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學習借鑒中,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更好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敬請關注。

  一代名臣、文化巨匠、瓊州人士丘濬一生好學,手不釋卷,史稱“三教百家之言,無不涉獵”。

  丘濬,字仲深,號深庵、玉峰、瓊山,別號海山老人,海南瓊山府城鎮下田村(今金花村)人,明代中葉理學名臣。丘濬自景泰五年中進士之後,為官約40年,歷事景泰、天順、成華、弘治四朝,仕途順暢,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學士、國子監祭酒、禮部尚書、會試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弘治七年,任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弘治八年,在任上去世,追贈太傅,謚號“文莊”。

  丘濬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政治家,在醫學、文學等方面均有貢獻。天順七年,他根據朱熹在修身、治學、儒家經典等相關闡釋與見解之上,彙編而成《朱子學的》。丘濬是理學的堅守者,學識卓絕,在理學上頗有建樹,被明孝宗御賜為“理學名臣”,被史學界譽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15世紀中葉前後,明朝面臨著社會變革,丘濬以重構儒家經典的方式,編纂巨著《大學衍義補》,系統地闡述治國理念。成華二十三年,丘濬將其“平生精力盡在於是”的《大學衍義補》,連同《進奏》呈獻給剛登大位的孝宗朱祐樘,希望“有補于政治”。

  回顧丘濬一生,丘家以德為本、以學立身的家風對其影響深遠。祖父丘普對丘濬兄弟二人諄諄教誨,善加引導,嚴謹家風對丘濬為官、為學産生了積極影響。丘濬世家,更是甲第延綿七代之久。著眼當下,無論是丘家的家風、家訓,抑或是丘濬本身的秉性品德、思想所為,都值得後人思考、學習。

  良好家風熏陶成材

  丘濬7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當時他的祖父、從醫的丘普“惕厲自持,不敢失墜”,寄希望於丘濬兄弟二人。

  走進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金花路三巷的丘濬故居,可以看到“可繼堂”牌匾。根據譜志記載,這處宅院建於明洪武二年,目前僅存前堂和可繼堂。當年,丘普自題“可繼堂”匾額。

  翻開丘濬著述的《瓊臺詩文會稿》,其中的《可繼堂記》中寫到祖父希望丘濬哥哥丘源“爾主宗祀,承吾世業,隱而為良醫,以濟家鄉,可也”;對丘濬的希冀則是“爾立門戶,拓吾祖業,達而為良相,以濟天下,可也”。也正是這樣的期待,讓丘普很是重視對兩位孫子的教育,“以濟天下”的鴻鵠之志埋在幼年丘濬的心中。整個家族對其學習的重視,也成為其終身好學、手不釋卷的重要因素。

  通讀《可繼堂記》不僅能讀出丘濬對祖父的追思,也能讀到“孝道”在丘家的深入人心。“如是,庶乎為丘氏之孝子矣乎!不然,則辱祖悖親,其不孝也莫大焉”。

  丘濬的母親李氏知書達理,丈夫離世後,她守節教子,常常陪著兒子們讀書,詢問其功課情況。在丘濬已經在京為官時,她仍然寫信“戒諄諄以忠謹,圖報國為言”。

  家風延綿,人才輩出。丘濬和他的夫人吳氏也繼承了這樣的家風,嚴於教子。丘濬的長子丘敦,入讀太學,著有《醫史》;次子丘京,以父蔭補中書舍人。丘濬第20代嫡孫邱仁義告訴記者,丘濬夫人吳氏自甘淡泊,安於鄉居,長子丘敦去世,她前往京城把孫子帶回海南,路途上官吏們紛紛借機送禮,她一律嚴詞謝絕,成為佳話。

  廉明清正伴其一生

  丘濬為官四十餘年,嚴於律己,關於他的清廉故事廣為流傳。

  1471年,丘濬返瓊葬母,這期間,瓊山縣抱元圖(今海口市瓊山區龍塘鎮國倉村一帶)的鄉親們,在良田被淹卻依舊要餓肚納稅的情況下,向在家守孝的丘濬反映情況。丘濬率領當地百姓治理水患,讓美味河下游的萬畝良田得以復耕,當地百姓為感謝丘濬,要為他立碑紀念,但丘濬卻説,立碑可以,但立碑主要是為祭抱元神,記載治理水患的情況、措施與約法三章等。後來丘濬以祭抱元神為名,回京前夕親撰碑文,命人鐫刻,立碑于美味山旁,把解決水害之功歸於天道,而自己辛苦為民卻不受利、不居功。

  丘濬在返瓊葬母前,從京城購回了幾十箱書籍,在把書籍進行裝船時,一些與他“結怨”的官員認為箱子中裝的應是金銀財寶,就派兵開箱檢查,而搜查結果卻讓這些官員大失所望。

  《瓊山縣誌》記載,返瓊葬母期間,丘濬隨風水先生尋找葬母的風水寶地,他來到石山一帶勘察地形。當時,施茶村附近是連接府城與澄邁的官道中點,途中商客學子絡繹不絕,但這裡卻是一片荒蕪,炎炎烈日之下,行路的人們找不到一處休息喝水的地方。丘濬見此情景,心生憐憫,於是捐資在這裡建起了一座涼亭,又雇人長期在此燒水施茶,普惠路人。

  從丘濬進京做官到最終離世,在京城40餘年的時間裏,官越做越大,但他卻從未換過宅邸,僅有一處宅邸。

  “家風家訓的熏陶讓丘家幾代人都廉潔自律”邱仁義説道。

  據丘氏族譜記載,明永樂年間,瓊州臨高一帶瘟疫流行,哀鴻遍野,丘普當時任臨高醫學訓科,他樂善好施,出錢請人埋葬瘟疫死者屍體並清理現場,防止瘟疫擴散。當地百姓為之感動,世世代代廣為傳頌,為他修造墳陵,年年祭拜至今。

  代代傳承,家風浸潤。邱濬長子丘敦一生勤儉樸素,出生在宰相之家的他算得上是“官二代”,獨自出門時並不會學其他官宦子弟般騎著馬高高在上。次子丘京生性仁愛,重義樂施,戰亂過後,他救濟貧困百姓、資助鄰裡孩童上學,並將此視為己任。

  一身正氣引領瓊州士風

  丘濬的品性、德行與他的價值觀等,不僅存在於後世相傳的佳話軼事裏,也流露在他本人文章的字裏行間中。讀大家之作,廉政嚴明的一代賢相形象躍然紙上。

  丘濬所作的《貪泉對》,藉為山水正名之機,剝開“貪”之本質,充分體現出一代儒士風節與文臣身影。

  他以人的角度發問,“若謂泉之果能貪人也,吏于茲土之多,孰若居民乎?”“然所謂貪者恒見於吏,而民不與,豈不識不知者?其心能常。而讀書明理者,其心易變也。”又指出,天下有如此之多的貪官,“豈皆官嶺南而飲此泉耶?不然,何貪也?”在丘濬看來:“貪與廉,在乎人心,不在於水也。”他隨後又補上“書《貪泉對》後”,寫道:“嗚呼!貪人真可畏哉!飲于泉而泉污,世因以惡名加之。則夫官同僚,任同事,居同室者,豈不為所污哉!然人知以惡名加諸彼,而反遺乎此,何哉?”以此怒斥貪婪行徑所造成的惡劣影響。

  在《瓊臺詩文會稿》中,丘濬寫下了多首“代勉”絕句。據了解,經當時的皇帝“授意”,丘濬作下這些詩句代為勉勵為官者廉潔從政,在百姓中提倡勤儉互助,例如《代勉百官》《代勉節用》《代勉勳戚》等,語言直白,一語中的。在《代勉節用》中,他寫道:“用財休強無為有,積聚須從少致多。滴水涓流能愛惜,不消旬月便成河。”由此可見他身上所具備的勤儉等優秀品質。

  丘濬德高望重,是海南的傑出人才,他的為學、為官影響著一批同鄉。“可以説,丘濬為海南一批批的文人學士樹立了榜樣,他引領了海南的士風,後來的王佐、王士衡等海南的為官者都在向他看齊。”海南大學教授張朔人説道。在科舉考試、為官仕途抑或是著書立學上,明代後來的海南士人都以丘濬為“標杆”,而丘濬一生的清廉品德與其所身體力行的禮節也備受後人推崇。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