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在察看檳榔樹上的石斛生長情況。
今天(7月3日),在定安縣龍門鎮的一處檳榔園中,高挺的檳榔樹上長出密密的綠草,村民陳妚蘭不但不急著除草,還把它們當寶貝一樣護著。面對旁人的不解,她笑著説:“這草可比樹值錢多啦!”
草比樹值錢,這可是稀罕事。陳妚蘭解釋,原來這在檳榔樹上瘋長的綠草正是有著“中華仙草”之稱的鐵皮石斛。石斛成熟後,市場收購價約每斤300元,每棵檳榔樹上的石斛産值能達到五六百元。
“過去,一棵檳榔的産值最多也就百餘元。”陳妚蘭説,如今這樣的轉變得益於龍門鎮引進企業,發展樹栽石斛種植技術,集中打造種植、加工、銷售及旅遊健康為一體的富硒鐵皮石斛産業鏈。
樹上仙草雖金貴,可要把石斛種上樹,卻需要費番週折。2014年8月,海南龍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龍門鎮,嘗試在檳榔樹上栽種石斛。“石斛喜陰需透氣,龍門鎮連片的檳榔園能為其提供適宜的遮陰度和通風度,且土壤富硒肥沃,種植出的石斛品質高、品相好。”該企業負責人李成介紹,本地優越的土地條件為石斛生長提供了極佳的生長環境,然而石斛種植需要經過組培、馴化和樹栽等過程,成活需克服馴化成活率低和海南高溫高濕環境等問題。
2015年7月,該企業在廣西梧州成功培育石斛組培苗30萬瓶共計540萬叢。同時在龍門鎮開發專利馴化大棚,于2016年3月開始在本地馴化石斛組培苗。
在馴化大棚裏,陳妚蘭按下霧化噴水裝置的開關,一叢叢石斛喝飽了水,活力十足。她高興地説:“經過專利大棚馴化,石斛成活率從六成提高至九成以上。在公司裏打工學技術,經過簡單培訓,農民就能養活嬌嫩的石斛。”
“目前,我們有50畝一期馴化棚,苗床2萬平方米,每年可穩定馴化石斛大約500萬叢。”李成説,目前企業和海南大學合作並成立農業科研基地,共同研發穩定的石斛苗馴化技術,為向農民推廣石斛種植,進一步鋪開産業鏈條奠定了基礎。
農業科研基地相關負責人海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博士王健介紹,現在,首批馴化苗已經成功栽種在檳榔樹上,成活率達到近9成。隨著樹上金草蓬勃生長,不少企業前來參觀合作,現在龍裕已經收到來自修正藥業的首筆訂單——70萬叢石斛鮮條。“下一步,我們將通過‘企業+農戶’的模式,為農戶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幫扶,並保底收購,讓樹上金草長入千家。”李成説。
龍門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跟蹤服務,為企業提供商標註冊、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服務支持,並結合當地生態、旅遊資源,發展養生旅遊産業。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